傳播學視域下王安憶小說在美譯介與接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7 12:58
【摘要】:王安憶是中國新時期杰出的女作家,以作品數(shù)量眾多、題材廣泛、風格多變享譽文壇。王安憶小說譯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30多年來受到西方譯者和出版社的持續(xù)關注。文章以拉斯維爾傳播理論的“5W”模式為基本理論框架,采用宏觀描述與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分析了王安憶小說在美國受到持續(xù)關注的原因和接受情況,以期為中國女作家作品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啟示與借鑒。王安憶作品通過三種渠道進入美國讀者的視野,即:中國譯者和中國出版機構、漢學家和西方出版社、漢學家編輯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集。20世紀80年代初,以《中國文學》、“熊貓叢書”等為主的中國出版機構譯介了一批王安憶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知青小說,譯介模式以中國譯者或西方譯者獨立翻譯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譯介主體主要為漢學家和西方出版社,譯介內容為富有文學性的作品、以上海為背景的小說以及探討性主題的“三戀”系列,譯者模式以漢學家獨立翻譯或合作翻譯為主,出版機構大多數(shù)為傾向學術研究的大學出版社。王安憶小說英譯本的出版發(fā)行并非一帆風順,如何發(fā)揮漢學家的優(yōu)勢打通中國文學作品在美國的傳播渠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美國圖書館、報刊雜志和高校是王安憶小說在美國傳播的三大文化場域,王安憶作品的圖書館收藏情況比較可觀;刊登評論的刊物以純學術性刊物為主,評論者大都是研究中國文化或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專業(yè)人士,評論的內容主要是社會歷史意義、文學價值和女性主義思想;亞洲語言文化、比較文學等方向的碩博士研究生撰寫了以王安憶作品為話題的畢業(yè)論文。從Goodreads和亞馬遜上面的讀者評論來看,關于《長恨歌》的評論最多,關于其它作品的評論寥寥無幾。王安憶小說在美國的接受以學術研究為主,并未真正走進大眾讀者的視野,與預期的傳播效果相去甚遠。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7.42;H315.9
本文編號:2617940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7.42;H31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朱振武;楊赫怡;;《長恨歌》的歸異平衡與漢學家的上海想象[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2 謝柯;廖雪汝;;“翻譯傳播學”的名與實[J];上海翻譯;2016年01期
3 徐玉鳳;殷國明;;“譯傳學”芻議:關于一種跨文化視野中的新認識——對謝天振先生譯介學的一種補充[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4 儲常勝;;文化走出去之上海繁花繁海上——王安憶作品海外出版研究[J];中國出版;2015年09期
5 郝莉;;淺論王安憶英譯作品的出版與傳播[J];中國出版;2013年06期
6 吳峗;;中國當代文學譯介倫理探討——以白睿文、陳毓賢英譯《長恨歌》為例[J];中國翻譯;2012年03期
7 文軍;王小川;賴甜;;葛浩文翻譯觀探究[J];外語教學;2007年06期
8 唐衛(wèi)華;論翻譯過程的傳播本質[J];外語研究;2004年02期
9 廖七一;翻譯與信息理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裴艷艷;王安憶小說主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葉淑雯;復蘇的女性[D];浙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179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61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