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見肺腑、如共痛癢”——從《中國現(xiàn)代文學講義》看錢谷融的曹禺研究
本文選題:錢谷融 + 現(xiàn)代文學。 參考:《南方文壇》2017年06期
【摘要】:正黃修己1995年編的《中國新文學史著作編目》,注明"不收無書號之非正式出版物"(1),洪亮2012年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著作目錄》,也注明"各種內(nèi)部印行的史著均未列入"(2),也就是說他們只關注正式出版或發(fā)表過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著作,而那些在各高校內(nèi)部流通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講義等都未能進入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編纂史相關研究者的閱讀視野。當然他們也并非刻意地回避這些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編纂史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只是由于這些內(nèi)部印行的文學史
[Abstract]:Huang Xiuji's "cataloguing of Chinese New Literary History works" published in 1995, annotated "No unofficial publication without a Book number", Hongliang's 2012 edition of "catalogue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works", and also noted that "all kinds of internal historical works have not been published." In other words, they only pay attention to published or published works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handout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which circulate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failed to enter the reading field of the researchers concerned i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Of course, they did not deliberately avoid these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the compilation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but only because of these internal literary history.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中國現(xiàn)代作家佚文佚簡考釋”研究成果,編號:15FZW052
【分類號】:I20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宮立;;錢谷融佚文兩則[J];云夢學刊;2013年02期
2 錢理群;;讀錢谷融先生[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0年05期
3 ;錢谷融談“標新立異”[J];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02期
4 殷國明;;錢谷融:《我的自白》[J];華西語文學刊;2010年01期
5 胡家才;;人格的魅力——錢谷融先生印象記[J];上海文學;1994年07期
6 盧亞明;靖志茹;馬晶晶;;錢谷融的人學話語與新時期文論建構[J];保定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7 ;《錢谷融文集》[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4年01期
8 夏偉;;錢谷融“學術回應模式”解碼——對《〈雷雨〉人物談》的發(fā)生學解讀[J];南方文壇;2009年01期
9 李冉;;散淡人生 道德文章——錢谷融學術思想研討會綜述[J];探索與爭鳴;2013年12期
10 陸行良;;人物創(chuàng)造應當表現(xiàn)我們偉大的時代——兼與錢谷融先生商榷[J];上海文學;1963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邱雪松;;20世紀初葉現(xiàn)代文學與現(xiàn)代出版的關系演變考[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2 王文英;;一個城市與文學的關系——上海的現(xiàn)代文學(提綱)[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圣;;在高校《現(xiàn)代文學》教學改革中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王衛(wèi)平;;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的厘定與當代文化建設[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5 哈迎飛;;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闡釋與當代語文教學[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6 曠新年;;現(xiàn)代文學發(fā)生中的現(xiàn)代性問題[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朱金順;;輯佚·版本·“全集不全”——讀“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文獻問題座談會”論文隨想[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學史研究卷)[C];2009年
8 王潤龍;;從中國現(xiàn)代文學看文藝與政治的關系[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九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3年年會論文集[C];1993年
9 楊洪承;;上海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社群的關系考[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朱曉進;;文學語言的變遷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舒晉瑜;錢谷融:我的論調(diào)從來沒變過[N];中華讀書報;2014年
2 早報記者 石劍峰;錢谷融:我的成就是“批”出來的[N];東方早報;2008年
3 余三定;“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建構[N];文藝報;2012年
4 袁盛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命定會受到質(zhì)疑[N];社會科學報;2003年
5 楊陽 王澤龍;評李蓉《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身體闡釋》[N];光明日報;2010年
6 劉保昌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反思“現(xiàn)代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祝曉風;2005,見證文學研究“史料年”[N];中華讀書報;2005年
8 易暉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發(fā)掘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新史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金惠俊 韓國釜山大學教授;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韓文翻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張巖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現(xiàn)代文學中的神話書寫[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林非;理性話語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理性精神[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高群;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變革與現(xiàn)代文學的建構[D];蘇州大學;2007年
3 賴斯捷;近現(xiàn)代湖南報刊與現(xiàn)代文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雷啟立;印刷現(xiàn)代性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生[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周海波;現(xiàn)代傳媒視野中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翼;論現(xiàn)代文學“民族形象”的生成與建構[D];浙江大學;2009年
7 張德明;現(xiàn)代與反現(xiàn)代張力中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4年
8 汪樹東;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漢大學;2004年
9 楊愛芹;《益世報》副刊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鄧集田;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出版平臺[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偉;學術與人生:錢谷融情懷解讀[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朱樂懿;人道主義的守望者[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譚霜;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后花園書寫[D];西南大學;2015年
4 柳鵬飛;國家意識的構建與文學的自覺[D];新疆大學;2015年
5 李晨陽;身體話語與女作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1928—1937)[D];遼寧大學;2015年
6 烏日罕;想象的“鄰邦”:現(xiàn)代文學中的蘇俄書寫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7 戴怡;現(xiàn)代文學中的啟蒙者、革命者和自由者[D];浙江大學;2014年
8 努爾斯曼·塔伊爾;維吾爾現(xiàn)代文學短篇小說研究[D];喀什大學;2016年
9 馮錦;盧溝橋事變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10 李曉麗;脫韁的野馬—現(xiàn)代文學叛逆女性形象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273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92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