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理性”戲劇敘事到民族新舊嬗變——《原野》的意義和裂隙
本文選題:《原野》 + 非理性; 參考:《文化藝術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原野》是曹禺所有創(chuàng)作中非常特別的一部代表作,無論是在題材形式、公演歷史還是當代改編上都顯示出其豐富性,其歷史意義值得再讀。研究者常常忽視曹禺在"非理性"表達上的戲劇敘事策略,實際上,《原野》通過"非理性"敘事凸顯出民族歷史嬗變的必然和艱難。同時,這一主題意義重大,仍然造成《原野》在戲劇絕對形式上的裂隙,這一裂隙是《原野》第三幕成為上演難點的根本原因所在。
[Abstract]:Field is a very special masterpiece in all of Cao Yu's works. It shows its richness in subject form, public performance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adaptation,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s worth reading again. Researchers often ignore Cao Yu's dramatic narrative strategy of "irrational" expression. In fact, through "irrational" narration, "Field" highlights the necessity and difficulty of the evolution of national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m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still causes the crack in the absolute form of the play,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why the third act of the Field becomes a difficult point.
【作者單位】: 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基金】: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二十世紀中國話劇創(chuàng)作主潮”(項目編號:12JJD750006)成果;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抗戰(zhàn)官辦劇團研究”(項目編號:15YJC760024)成果
【分類號】:I207.34;J8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瀨戶宏;試談實驗戲劇《原野》[J];中國戲劇;2001年01期
2 熊陳俊;;論《原野》接受中的兩極現(xiàn)象[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徐琨;張小軍;;淺析歌劇《原野》文學腳本及音樂的戲劇整體性[J];語文建設;2013年09期
4 虞飛;《原野》主題因素淺探[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5 張福貴;展示靈魂深處的沖突:生命的悲劇與文化的悲劇——重讀《原野》[J];戲劇文學;2000年04期
6 張富貴;行為上的“暴民”與思想上的“順民”──關于《原野》復仇行為和意識的批判[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02期
7 何祖健;論《原野》的音響藝術[J];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01期
8 曹明;風風雨雨話《原野》[J];婁底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9 鄧姿,楊海亮;重評《原野》[J];婁底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10 戴穎;對《原野》悲劇內涵的重新探索[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孫波;道途不盡說《原野》[N];西部時報;2010年
2 孫波 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道途不盡說《原野》之二[N];西部時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褚自剛;《原野》版本流變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2 徐曉紅;歌劇《原野》中金子的藝術形象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宗輝;高度悲劇效果的誕生[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804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88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