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國時期報人小說與報刊新聞的互文性
本文選題:報人小說 切入點:報刊新聞 出處:《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2017年05期
【摘要】:從晚清到民國時期,隨著近代報業(yè)的興起,報人知識分子成為社會轉(zhuǎn)型期極具文化影響力和文化輻射力的一個群體。而報人小說是報人知識分子所獨有的話語形式。此一時期的報人小說以現(xiàn)代傳播媒介為依托而存在,因此具有鮮明的媒體特征。報人作家依靠市場安身立命的生存方式,他們的職業(yè)意識、職業(yè)身份,報人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作資源、敘事模式、傳播路徑都意味著報人小說與報刊新聞之間具有必然的互文性特征。首先,報人小說文本大量借鑒新聞資源,在歷史真實與故事虛構(gòu)之間報人小說完成了對民族國家的文學(xué)想象。其次,具有報人與作家雙重身份的報人知識分子,通過新聞與小說兩種傳播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此外,報人小說傳承了中國小說史傳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新聞傳播的文化資源,而真實性是兩種文化資源的共性,由此現(xiàn)實主義成為報人小說重要的文體特征之一。
[Abstract]: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with the rise of modern newspaper, a group of journalists to become intellectuals during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of great cultural influence and cultural radiation. And the novel is unique to journalists journalists their discourse form. In this period, the newspaper novels in modern media as the basis exists, so it has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a. The reporter writers rely on the market to their way of life, their occupation consciousness, occupation identity, his novels, creative resources, narrative mode, propagation path means has the features of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inevitable journalist novels and newspapers. First, journalist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novel text news resources, between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fiction story his novel completed national literary imagination. Secondly, with journalists and writers' identity through the new intellectuals. The smell of novels and two modes of transmission has completed its own cultural mission. In addition, the heritage of the history of the novel Chinese journalist novels and modern news dissemi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uthenticity is two kinds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common, the real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tylistic features of novels of journalists.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晚清民國時期報人小說與報刊新聞的互文性研究”(15CZW04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219.29;I207.41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莫山洪;小說價值判斷的歷史嬗變與小說中心地位的確立——文學(xué)中心主義論系列論文之一[J];廣西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04期
2 王銀輝;;近代四大小說雜志中的英雄觀[J];開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3期
3 付建舟;;“小說界革命”研究導(dǎo)論——以四大小說期刊為中心[J];蘭州學(xué)刊;2007年06期
4 ;《小說界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簡介[J];浙江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04期
5 龔紅林;;整體性·集成性·過渡性——評《小說界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J];云夢學(xué)刊;2009年02期
6 胡傳吉;;小說群治理想之榮衰[J];小說評論;2010年02期
7 于晴;包莉秋;;論“小說界革命”視閾中小說的政治功利性[J];名作欣賞;2011年23期
8 聞樹國;;小說不大氣[J];藝術(shù)廣角;1996年05期
9 王學(xué)鈞;晚清“小說界革命”與小說市場[J];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03期
10 黃永林;“小說界革命”與啟蒙大眾[J];華中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偉軍;;世紀(jì)初的小說神話——論“小說界革命”和言情小說[A];中國語言文學(xué)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張毓茂;;論郭沫若小說的時代特征[A];郭沫若研究第一輯[C];1985年
3 杜書瀛;;百年掃描——中國20世紀(jì)文藝學(xué)學(xué)術(shù)史回顧[A];“新中國文學(xué)理論五十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4 譚光輝;;從啟蒙到撒嬌——20世紀(jì)以來底層小說的文化癥候分析[A];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資料與信息(2008.6)[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張偉;晚清譯介的三種特色小說[N];中華讀書報;2001年
2 李潔非;提取傳統(tǒng)優(yōu)長 以濟當(dāng)下創(chuàng)作[N];光明日報;2000年
3 馬振方;小說·虛構(gòu)·紀(jì)實文學(xué)[N];文藝報;2000年
4 郭小東;夜行者的燈籠[N];南方日報;2014年
5 劉祥安;雅俗尚待細(xì)思量[N];文藝報;2001年
6 ;廣東:以和諧引領(lǐng)文學(xué) 以文學(xué)促進(jìn)和諧[N];文藝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羽;清末民初漢譯小說名著與中國文學(xué)現(xiàn)代轉(zhuǎn)型[D];上海大學(xué);2010年
2 付建舟;小說界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D];河南大學(xué);2004年
3 王曉文;二十世紀(jì)中國市民小說論綱[D];山東大學(xué);2006年
4 王影君;中國小說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1897-1927[D];遼寧大學(xué);2011年
5 周徐;論新時期以來軍旅小說的英雄嬗變[D];山東大學(xué);2011年
6 孟麗;論“小說界革命”的醞釀歷程[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8年
7 潘盛;“淚”世界的形成——徐枕亞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9年
8 章艷;清末民初小說翻譯規(guī)范及譯者的應(yīng)對[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6年
9 郭洪雷;中國小說修辭模式的嬗變[D];山東大學(xué);2006年
10 趙娟;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小說研究[D];河北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楠;近代偵探小說中的都市元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馬婷芳;陸士諤翻新小說研究[D];陜西理工學(xué)院;2015年
3 李晶;五四時期小說中的疾病書寫[D];山西大學(xué);2015年
4 楊巍巍;瀹智莫如觀小說[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5 李羿璇;梁啟超與中國女權(quán)小說思潮的興起[D];長春師范大學(xué);2016年
6 李婷;周文小說(1932-1940)的現(xiàn)代性追求[D];山西師范大學(xué);2016年
7 張鯤;晚清“未來小說”中的現(xiàn)代意識[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管冠生;從趣味到主義—晚清至五四的小說話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9 劉振;近代科學(xué)小說特征分析[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10 溫佐廷;晚清“未來小說”論要[D];北京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6693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66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