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端午節(jié)看杜詩在韓國、越南和日本的傳播
本文關(guān)鍵詞:從端午節(jié)看杜詩在韓國、越南和日本的傳播 出處:《廣東社會科學(xué)》2016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杜甫詩 端午節(jié) 韓越日 傳播考
【摘要】:在杜詩中有直接言及端午節(jié)的詩篇,它們反映了杜甫居官必忠心盡職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端午節(jié)的起源說法不一。盡管如此,人們大都認為端午節(jié)起源于民眾悼念投江自沉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因而此節(jié)所反映的主要為楚地的民俗。韓民族重視杜詩和端午節(jié),其根本原因在于韓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孝道。孝和忠是兩種密不可分的人倫品質(zhì),移孝可作忠,忠者必盡孝。越南民族重視杜詩和端午節(jié),其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的風(fēng)土與楚地類似。在杜詩中有許多言及楚地的詩篇,它們反映了杜甫對楚地的深刻認識和對屈原的人格體認。大和民族重視杜詩和端午節(jié),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屈原賦傳入日本甚早,而且杜甫與屈原具有人格上的一致性,俱為文學(xué)成就杰出的忠臣。
[Abstract]:Have a direct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poems in the poems, they reflect the Du Fu residents must be faithful dutiful Confucian orthodoxy.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vary. Nevertheless, most people think that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mourn the people committed suicide by jumping into a river of the state of Chu patriotic poet Qu Yuan, and therefore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Chu area the Korean people's attention. The folk custom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Korean people of great importance since ancient times. Filial piety filial piety and loyalty is the two inseparable ethical quality, filial piety can shift loyalty, loyalty will be filial. Vietnam national attention Du Fu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similar customs and Chu in Vietnam. There are many "Chu poems in poetry, they reflect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Du Fu Chu and personality of Qu Yuan. That's Yamato attention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incoming Qu Yuan Fu Very early, but Du Fu is consistent with Qu Yuan personality, outstanding literary achievements are loyal.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xué)中外文學(xué)比較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一般項目“杜詩比較批評史和杜工部集英譯”(項目號11BZW020)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I207.22;G206
【正文快照】: 一、杜甫、端午和詩篇1961年12月1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的主席團會議上,決定將杜甫列為1962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中國人中僅有幾位人士享有如此殊榮。每年農(nóng)歷5月5日,各地人們過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起源于自夏、商、周三代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啟陣;驚心動魄之美──論杜甫詩的反諷藝術(shù)[J];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0年01期
2 韓曉光;杜甫律詩尾聯(lián)的語式特征淺析[J];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0年01期
3 韓成武;論杜甫的眾生平等意識[J];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0年02期
4 徐希平,孫卓虹;杜甫精神特質(zhì)與現(xiàn)代意識的內(nèi)在契合——新世紀杜甫研究斷想[J];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0年03期
5 秦敏;衰殘生命和宗教心理依賴──試論杜甫夔州時期的宗教信仰[J];徐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1年01期
6 黃去非;杜甫寓湘中期行蹤及詩作編年[J];云夢學(xué)刊;2001年06期
7 樊矯;論杜甫的詠馬詩[J];江蘇石油化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4期
8 王學(xué)泰;;大儒杜甫(上)[J];博覽群書;2001年04期
9 蔣先偉;如何評價杜甫夔州詩的風(fēng)土人情描寫[J];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2年03期
10 姬茅;李白杜甫詩中之舞及其意蘊[J];解放軍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伯奇;;李白初識杜甫時地新考[A];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何念龍;;“仙”、“圣”之別——李白杜甫文化類型比較[A];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一次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鄺健行;;從杜甫詩論測李白生平的一些問題[A];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一次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徐光榮;;遼海講壇第二十四講 清代的杜甫——魏燮均[A];遼寧省社會科學(xué)普及系列叢書4——遼海講壇·第二輯(文學(xué)卷)[C];2008年
5 ;長春仙館[A];《圓明園》學(xué)刊第四期[C];1986年
6 王伯奇;;李白籍貫的探討[A];中國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殷曉章;杜甫故里之殤[N];中國旅游報;2005年
2 余見;守望杜甫[N];重慶日報;2002年
3 孫微;張忠綱:走進杜甫的“詩意空間”[N];深圳特區(qū)報;2005年
4 記者 孫鎮(zhèn);我市將籌建杜甫紀念館[N];天水日報;2005年
5 北京來也旅游規(guī)劃設(shè)計有限公司 楊振之 成都來也旅游策劃管理有限責(zé)任公司 齊鐳;杜甫故里如何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升級[N];中國旅游報;2007年
6 本報評論員 李富永;“惡搞杜甫”焚琴煮鶴似的審美[N];中華工商時報;2012年
7 聶大受;天水杜甫紀念館“文化設(shè)計”芻議[N];天水日報;2012年
8 記者 趙斌;杜甫誕生1300周年紀念大會在蓉召開[N];成都日報;2012年
9 顧農(nóng);杜甫最早的詩[N];中華讀書報;2013年
10 記者 郝勤學(xué);天水杜甫研究會成立[N];天水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辛?xí)跃?杜甫七言歌行藝術(shù)研究[D];北京大學(xué);2012年
2 王福棟;論唐代戰(zhàn)爭詩[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娟;論杜甫的俠義思想[D];河北大學(xué);2008年
2 謝羽;論杜甫的婦女觀[D];河北大學(xué);2001年
3 關(guān)星;杜甫長安陷賊時期詩歌考述[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6年
4 陳馨;松尾芭蕉自然觀的杜甫受容[D];四川外語學(xué)院;2010年
5 陸效東;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學(xué);2005年
6 鮑遠航;論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學(xué);2001年
7 徐建芳;杜甫仕宦心態(tài)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5年
8 尚斌;杜甫的悲劇人生述評[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2年
9 ,
本文編號:1376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7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