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至與尼采
本文關(guān)鍵詞:馮至與尼采 出處:《中國比較文學(xué)》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馮至 尼采 學(xué)理化 個人主義 尼采元素
【摘要】:馮至從1924年接觸到德國哲學(xué)家、詩人尼采的"好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后,一直關(guān)注尼采其人其說,對"孤寂""正直"的尼采深表同情和尊敬。馮至對尼采思想的解讀客觀、理性,呈現(xiàn)出鮮明的學(xué)理化特征,這一點在他糾正中國知識界將尼采思想法西斯化的"強橫式尼采"傾向的做法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與此同時,馮至秉持"個人主義"與時代關(guān)懷相結(jié)合的原則,將從尼采等人處提煉的"決斷"意識和"論戰(zhàn)"精神貫徹到社會批評方面,并將從尼采處吸取的漂泊意識和"路的哲學(xué)"化為詩歌主題,從而使自己的批評和創(chuàng)作都彌漫著"尼采元素"。
[Abstract]:Feng Zhi from 1924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German philosopher and poet Nietzsche's "book" "Thus Spoke Zarathustra",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 his on Nietzsche said, "loneliness", "integrity" of Nietzsche's sympathy and respect. Feng Zhi's interpretation of Nitzsch's thought of objective and rational, showing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theory, this point in his intellectual thought of Nitzsch will correct China Fascistization "strong horizontal Nitzsch" tendency of the practice has been fully embodied. At the same time, Feng Zhi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ism" and the era of concern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derived from Nitzsch et al Department will implement the "decision" consciousness and "debate" spirit of social criticism, and will learn from Nitzsch's wandering consciousness and "road" philosophy into poetry theme, so that their criticism and creation are filled with elements of Nitzsch "".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分類號】:I206;I516.06
【正文快照】: 馮至(1905-1992)是20世紀(jì)中國著名詩人、學(xué)者、翻譯家,他在翻譯和研究德語國家的文學(xué)和思想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學(xué)界對他翻譯和研究歌德、海涅、里爾克等人的成果做過系統(tǒng)的清理與探討,而對他接受德國哲學(xué)家、詩人尼采(F.Nietzsche,1844-1900)的成果尚未展開系統(tǒng)的討論,本文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福雄;;尼采淺說[J];韶關(guān)師專學(xué)報;1983年Z1期
2 安延明;;悲劇哲學(xué)家——尼采——勃蘭兌斯著《弗里德里!つ岵伞纷g后[J];讀書;1986年05期
3 黃少卿;尼采評價散論[J];渤海學(xué)刊;1990年04期
4 伊克昭;尼采的不白之冤[J];太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3年S1期
5 白麗敏;;尼采哲學(xué)與凱特肖邦創(chuàng)作[J];金田;2013年12期
6 葉廷芳;卡夫卡與尼采[J];科學(xué)中國人;2003年05期
7 黃新;藝術(shù)與哲學(xué)的結(jié)合——論尼采哲學(xué)對勞倫斯創(chuàng)作之影響[J];西安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4期
8 施秀娟;臨淵的太陽——試析《尼采詩選》[J];河池師專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4年02期
9 何昌邑;區(qū)林;;勞倫斯和尼采:接受與揚棄[J];云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2期
10 張文濤;;“誰有耳朵,誰就會聽到的”——簡論尼采寫作的文學(xué)形式與隱微問題[J];國外文學(xué);2006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閔抗生;;郭沫若與尼采[A];走向21世紀(jì)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戴本剛;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N];中國教育報;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董琳;尼采與勞倫斯的共同思想主題之比較[D];西北大學(xué);2009年
2 王妍;尼采悲劇觀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3 張華;魯迅尼采悲劇觀比較論[D];安徽師范大學(xué);2004年
,本文編號:13423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34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