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權溢價之謎的實證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02-29 00:35
股權溢價問題是金融界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驗證股權溢價之謎是否真實存在,二是從不同的角度對股權溢價之謎做出解釋。目前對我國股市是否真的存在股權溢價之謎還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定論,另一方面,對股權溢價的解釋也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金融領域,在行為金融學方面還沒有過實證檢驗。 本文闡述了股權溢價之謎的提出,并對消費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進行了推導,結合我國滬市A股數(shù)據(jù),通過對隨機貼現(xiàn)因子最低標準差和相對風險回避系數(shù)的測算,發(fā)現(xiàn)中國投資者的相對風險回避系數(shù)遠大于Mehra和Prescott(1985)所認可的最高水平,實證檢驗我國確實存在股權溢價之謎。在此基礎上,對國外主要的驗證方法進行綜述。最后結合楊春鵬教授對展望價值的推導,首次從行為金融學角度對我國股權溢價之謎做出解釋,利用風險調整系數(shù)對股票收益率進行調整,結果表明隨著風險調整系數(shù)的變大,股權溢價之謎逐漸消失;當調整到學術界公認的水平時,投資者甚至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風險偏好,這與我國股市不健全和高投機性的特點是相吻合的。研究認為:我國應從鼓勵理性投資、加強政策的誘導性、繼續(xù)推進國有體制改革以及完善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改善...
【文章頁數(shù)】: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三、本文主要內容和結構
第一章 股權溢價之謎的提出及CCAMP模型
1.1 股權溢價之謎的提出
1.2 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CAPM模型)
1.2.1 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提出
1.2.2 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推導
第二章 CCAPM模型對我國股權溢價之謎的實證檢驗
2.1 樣本的選取和變量設計
2.2 隨機貼現(xiàn)因子最低標準差估計
2.3 相對風險回避系數(shù)估計
第三章 股權溢價之謎的發(fā)展和探討
3.1 無風險利率之謎
3.2 對投資者偏好的修改
3.2.1 遞歸效用函數(shù)
3.2.2 習慣形成理論
3.3 異質消費者理論
3.4 行為金融學解釋
第四章 展望理論對我國股權溢價之謎的解釋
4.1 展望理論的引入
4.1.1 KT展望價值模型
4.1.2 展望理論與預期效用理論的區(qū)別
4.2 展望理論的認知風險和認知收益
4.2.1 基于過度自信的證券均衡價格模型
4.2.2 基于過度自信的認知風險和認知收益
4.2.3 基于展望價值的證券預期收益率
4.3 展望理論對我國股權溢價的解釋
結論及建議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914216
【文章頁數(shù)】: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三、本文主要內容和結構
第一章 股權溢價之謎的提出及CCAMP模型
1.1 股權溢價之謎的提出
1.2 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CAPM模型)
1.2.1 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提出
1.2.2 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推導
第二章 CCAPM模型對我國股權溢價之謎的實證檢驗
2.1 樣本的選取和變量設計
2.2 隨機貼現(xiàn)因子最低標準差估計
2.3 相對風險回避系數(shù)估計
第三章 股權溢價之謎的發(fā)展和探討
3.1 無風險利率之謎
3.2 對投資者偏好的修改
3.2.1 遞歸效用函數(shù)
3.2.2 習慣形成理論
3.3 異質消費者理論
3.4 行為金融學解釋
第四章 展望理論對我國股權溢價之謎的解釋
4.1 展望理論的引入
4.1.1 KT展望價值模型
4.1.2 展望理論與預期效用理論的區(qū)別
4.2 展望理論的認知風險和認知收益
4.2.1 基于過度自信的證券均衡價格模型
4.2.2 基于過度自信的認知風險和認知收益
4.2.3 基于展望價值的證券預期收益率
4.3 展望理論對我國股權溢價的解釋
結論及建議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9142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39142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