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澳股市有效性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07:07
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EMH),是現(xiàn)代資本市場理論體系的重要基石,眾多現(xiàn)代金融定價方法如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Fama and French三要素模型等,都是建立在有效市場理論的基礎之上的。論文概述和評價了有效性市場理論及研究方法的歷史和新進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論文依托有效性市場數(shù)學理論新進展,采用比較先進的AR-GARCH模型檢驗方法,取值澳大利亞、香港、中國滬市三個市場的2005年至2008年的所有日交易指數(shù),進行了實證性的比較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澳洲股市、香港股市具有弱勢有效性,中國滬市不具有弱性有效性。三家股市中,上海市場信息傳達的滯后性最高,上海股票市場外部沖擊對收益率波動造成的影響持續(xù)性更長,上海股市具有更明顯的投機性特征。論文對實證研究結論的原因做了自己的解釋。論文認為在不排除學界一般性解釋外,要特別需要關注“大小非”解禁的影響,以及政策、市場交易品種的問題。
【文章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起和研究意義
1.2 本文的研究特色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結構
2 股票市場有效性研究的回顧
2.1 市場有效性理論的起源和發(fā)展
2.2 有效市場的分類
2.3 有效市場理論的實證檢驗
2.3.1 弱勢有效性的實證檢驗
2.3.2 半強勢有效的實證檢驗
2.3.3 強式有效市場的實證檢驗
2.3.4 中國股市有效性的研究現(xiàn)狀
2.3.5 亞太地區(qū)股市的研究現(xiàn)狀
2.4 比較研究目標和對象選擇
3 有效市場的判別和檢驗
3.1 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期假設
3.2 有效市場的數(shù)學表達
3.3 GARCH模型表述
3.4 股市有效性在GARCH模型中的判別
3.5 研究方法選擇
4 實證研究
4.1 數(shù)據(jù)選取及初步分析
4.2 進一步檢驗
4.2.1 平穩(wěn)性檢驗(Test of Stationarity)
4.2.2 序列相關性檢驗(Test of Autocorrelation)
4.2.3 檢驗均值方程的異方差性(Test of Heteroskedastic)
4.3 GARCH模型形式選擇
4.4 AR-GARCH檢驗說明
4.5 AR-GARCH-M檢驗說明
5. 我國股市未達到弱勢有效的原因
5.1 我國股市未達到有效性原因的一般性討論
5.2 我國股市未達到有效性的原因的補充解釋
5.2.1 “大小非”解禁
5.2.2 外部因素沖擊——政策
5.2.3 外部因素沖擊——交易品種
6.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尾注部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研究——以高B/M類上市公司為例[J]. 何誠穎,程興華. 管理世界. 2005(11)
[2]國有股減持停止對股市波動的影響的實證分析[J]. 林松.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04)
[3]中國股票市場風險的實證分析研究[J]. 李萌,葉俊. 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 2003(04)
[4]淺析資本市場效率的不同內涵與表現(xiàn)形式[J]. 張春瑞. 商業(yè)研究. 2003(01)
[5]中國股市弱式有效嗎?[J]. 張亦春,周穎剛. 金融研究. 2001(03)
[6]中國股票市場的波動性研究——EGARCH-M模型的應用[J]. 陳澤忠,楊啟智,胡金泉. 決策借鑒. 2000(05)
[7]股價指數(shù)波動中的ARCH現(xiàn)象[J]. 丁華. 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1999(09)
[8]利用回歸-GARCH模型對我國滬深股市的分析[J]. 吳長鳳. 預測. 1999(04)
本文編號:3064793
【文章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起和研究意義
1.2 本文的研究特色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結構
2 股票市場有效性研究的回顧
2.1 市場有效性理論的起源和發(fā)展
2.2 有效市場的分類
2.3 有效市場理論的實證檢驗
2.3.1 弱勢有效性的實證檢驗
2.3.2 半強勢有效的實證檢驗
2.3.3 強式有效市場的實證檢驗
2.3.4 中國股市有效性的研究現(xiàn)狀
2.3.5 亞太地區(qū)股市的研究現(xiàn)狀
2.4 比較研究目標和對象選擇
3 有效市場的判別和檢驗
3.1 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期假設
3.2 有效市場的數(shù)學表達
3.3 GARCH模型表述
3.4 股市有效性在GARCH模型中的判別
3.5 研究方法選擇
4 實證研究
4.1 數(shù)據(jù)選取及初步分析
4.2 進一步檢驗
4.2.1 平穩(wěn)性檢驗(Test of Stationarity)
4.2.2 序列相關性檢驗(Test of Autocorrelation)
4.2.3 檢驗均值方程的異方差性(Test of Heteroskedastic)
4.3 GARCH模型形式選擇
4.4 AR-GARCH檢驗說明
4.5 AR-GARCH-M檢驗說明
5. 我國股市未達到弱勢有效的原因
5.1 我國股市未達到有效性原因的一般性討論
5.2 我國股市未達到有效性的原因的補充解釋
5.2.1 “大小非”解禁
5.2.2 外部因素沖擊——政策
5.2.3 外部因素沖擊——交易品種
6.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尾注部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研究——以高B/M類上市公司為例[J]. 何誠穎,程興華. 管理世界. 2005(11)
[2]國有股減持停止對股市波動的影響的實證分析[J]. 林松.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04)
[3]中國股票市場風險的實證分析研究[J]. 李萌,葉俊. 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 2003(04)
[4]淺析資本市場效率的不同內涵與表現(xiàn)形式[J]. 張春瑞. 商業(yè)研究. 2003(01)
[5]中國股市弱式有效嗎?[J]. 張亦春,周穎剛. 金融研究. 2001(03)
[6]中國股票市場的波動性研究——EGARCH-M模型的應用[J]. 陳澤忠,楊啟智,胡金泉. 決策借鑒. 2000(05)
[7]股價指數(shù)波動中的ARCH現(xiàn)象[J]. 丁華. 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1999(09)
[8]利用回歸-GARCH模型對我國滬深股市的分析[J]. 吳長鳳. 預測. 1999(04)
本文編號:30647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30647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