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轉(zhuǎn)軌下的中國股權市場與股權定價
【圖文】:
2.4.3 中國的國有資本占 GDP 比重與國際比較按國家統(tǒng)計局 2002 年統(tǒng)計公報,我國 2002 年 GDP 為 106960 億元,而 2002 年國有資產(chǎn)總量為 118299.2 億元,是 GDP 的 110.6%。其中經(jīng)營性國有資產(chǎn)為 76937.8 億元,是 GDP 的 71.9%。上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合表 2-4-2 中反映的情況與圖 2-1 比較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國的國有資本與 GDP 的比例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如果國有經(jīng)濟所占比重低于 10%是市場經(jīng)濟國家的普遍規(guī)律,,那么,我國大規(guī)模推行的國有資本退出競爭性領域是符合客觀經(jīng)濟規(guī)律的;另一方面,現(xiàn)在還有大量的國有企業(yè)沒有完成改制,因而當前進行的國有企業(yè)改制任務還很重。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F83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崗;;1994年歓心R掌塹墓善盵J];世紀行;1995年01期
2 趙曉諦;花開花落歲末寒——’96股市大回眸[J];華人時刊;1997年02期
3 趙良;中國股市的現(xiàn)實主義邏輯[J];新西部;2001年04期
4 魏雅華;誰是2001年中國股市的新龍頭?[J];改革先聲;2001年01期
5 朱選中,楊波;中國股市不是一堆濕木柴[J];廣西市場與價格;2001年11期
6 張建民,王安崇;也談中國股市的高市盈率問題——與吳敬璉先生商榷[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7 黃侃;熊途漫漫 中國股市何處是歸路[J];浙江金融;2001年11期
8 田茂永;;中國股市之《伊索寓言》版[J];數(shù)字財富;2001年07期
9 ;中國股市八大變數(shù)[J];經(jīng)濟研究參考;2002年33期
10 ;改革中國股市[J];財經(jīng)界;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德武;張鈺;;外資并購我省國有企業(yè)股權定價問題研究[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C)[C];2009年
2 朱琴芬;龐秋月;;中國股市治理思路辨析[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3 王永鋒;蔣屏;;影響中國股市股票收益率的多因素實證分析[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7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下的中國經(jīng)濟與中國股市”座談會[A];“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下的中國經(jīng)濟與中國股市”座談會論文集[C];2007年
5 曾康霖;;對以國字號為主的中國股市弊端的初步分析[A];中國風險投資與資本市場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龍文;關蓉;王惠文;;基于符號數(shù)據(jù)分析的中國股市風格板塊市場特征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余有亮;;對中國股市若干問題的探索[A];2005湖南省證券法制研究資本市場改革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8 徐茂魁;;“非均衡二元結構”的中國股市如何涅i肹A];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問題探討[C];2003年
9 胡朝霞;;中國股市漲跌停機制的績效研究[A];廈門大學宏觀經(jīng)濟研究中心授牌儀式暨“轉(zhuǎn)軌時期中國宏觀經(jīng)濟理論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于瑞厚;;我國金融業(yè)開放與隱憂[A];中國生產(chǎn)力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專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熊欣;中國股市原動力來自全球化[N];證券日報;2006年
2 俞彥誠;是誰拯救了中國股市(2)[N];證券日報;2007年
3 劉榮華;探底結束 新一輪升勢開始[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4 諸葛立早;美國出了個“做空中國基金”[N];上海證券報;2007年
5 ;QFII為什么此刻登場(上)[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孫伶 程勝;中國股市的歷史方位[N];中國證券報;2005年
7 記者 衛(wèi)保川;中國股市 從嚴重失衡走向新的均衡[N];中國證券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楊易鋒;中國股市引入“做空”的第一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9 ;保薦制的核心是什么[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10 ;德隆系的出路在哪里?[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智波;漸進式轉(zhuǎn)軌下的中國股權市場與股權定價[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周穎剛;中國股市效率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3 潘文榮;QFII及QDII制度下中國股市世界聯(lián)動性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彭莉;基于股改效應的大宗股權轉(zhuǎn)讓問題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王堯基;論中國股市思想發(fā)展的幾次突破及意義[D];復旦大學;2003年
6 謝曙光;中國股市投資收益非對稱及其治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胡勤勤;中國股市β系數(shù)穩(wěn)定性、時變性和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8 崔準煥;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之間聯(lián)動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劉建和;中國股市價格形成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張弘林;西方股票投資思想的演變與當代中國股市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永安;基于混合分布假說的中國股市量價關系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2 謝家泉;高頻數(shù)據(jù)模型及其在VaR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3 鄒熹;行業(yè)、地域和風格配置策略在中國股市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郭曉慧;中國股市的政策效應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5 裘超強;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張宇;基于定向增發(fā)收購資產(chǎn)事件對中國股市半強式有效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趙宏;中國股市非正常波動分析及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8 段嵐;簡論規(guī)范和健康發(fā)展中國股市[D];湘潭大學;2001年
9 陳宇;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yè)股權定價模型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吳玉珊;中國股市效率的計量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58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65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