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多層次資本市場比較及合作路徑探析
本文選題:海峽兩岸 + 多層次資本市場 ; 參考:《臺灣研究集刊》2014年01期
【摘要】:經(jīng)過50多年的發(fā)展,臺灣地區(qū)形成了由"集中交易市場—上柜市場—興柜市場"構(gòu)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促進了臺灣地區(qū)金融資源的配置。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大陸業(yè)已具備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雛形,但同臺灣相比,大陸資本市場層次性不夠清晰、不同層次資本市場間升降轉(zhuǎn)板機制尚未形成、場外市場發(fā)展相對滯后。由于兩岸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優(yōu)勢存在較大差異并有明顯的互補性,兩岸可以通過合作達成優(yōu)勢互補、獲得雙贏。兩岸多層次資本市場在主板市場、場外市場、升降轉(zhuǎn)板、資本監(jiān)管等領域存在很大合作空間。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Taiwan has formed a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composed of "centralized trading market, listed market and flourishing market", which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in Taiwan.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mainland has already had the embryonic form of a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but compared with Taiwan, the level of the capital market in the mainland is not clear enough, and the mechanism for changing the capital market at different levels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The development of over-the-counter market lags behind. Becaus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nd obvious complementarities in the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the two sides can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through cooperation. Cross-strait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in the main board market, over-the-counter market, change board, capital supervision and other areas there is a lot of room for cooperation.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基金】: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青年項目“ECFA后海峽兩岸區(qū)域性金融中心對接模型研究”(012C098)
【分類號】:F83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晏露蓉;張立;;資本市場效率:臺灣柜買中心服務中小企業(yè)經(jīng)驗與啟示——福建省金融學會赴臺考察報告之二[J];福建金融;2012年04期
2 鄭鳴;陳福生;;兩岸OTC市場合作的模式路徑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10期
3 黃梅波;許月蓮;;兩岸證券業(yè)競爭力對比及合作空間[J];臺灣研究集刊;2012年01期
4 張立;;臺灣地區(qū)多層次股票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比較研究[J];臺灣研究集刊;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許國萍;王磊峰;;福建涉農(nóng)中小企業(yè)資本市場供求失衡的現(xiàn)狀與思考——基于馬克思的奢侈品生產(chǎn)理論視角[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2 章和杰;姚姝靚;葉園;;兩岸金融對中小企業(yè)支持的比較探析[J];臺灣研究;2012年05期
3 代中現(xiàn);鄧毓;;論ECFA背景下兩岸證券交叉融資機制[J];探求;2013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邵嫻;資本市場支持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升級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寶奇;賈牧;王宏偉;;中國資本配置效率與經(jīng)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0年11期
2 涂琳琳;萬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效率研究——以長三角多層次資本市場構(gòu)建為例[J];財經(jīng)論叢(浙江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李蘭冰;胡均立;黃國彰;;海峽兩岸證券業(yè)經(jīng)營效率比較研究:基于Metafrontier方法[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11年01期
4 過文俊;;海峽兩岸場外交易市場比較[J];南方金融;2007年02期
5 史代敏;吳陽;張永任;;中國股票市場資本配置效率評價——基于產(chǎn)業(yè)資本形成角度的實證分析[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楊亦民;劉星;李明賢;;淺析我國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J];生產(chǎn)力研究;2006年07期
7 黃新春;;資本市場效率研究綜述[J];中國市場;2007年39期
8 任燕燕;花小安;韓昱;;資本配置效率與金融市場的相關性研究——基于山東省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06期
9 聞岳春;;臺灣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形成、發(fā)展及對大陸的啟示[J];上海金融;2006年11期
10 熊劍慶;論中國證券業(yè)核心競爭力的構(gòu)造[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ng超;;海峽兩岸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比較與合作研究[J];華北金融;2009年09期
2 鄭達謙;謝天慧;;兩岸會計準則框架的綜合比較[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12期
3 吳朝霞;;海峽兩岸財產(chǎn)稅制的比較與完善[J];涉外稅務;2010年03期
4 楊京鐘;;教育稅制:海峽兩岸比較與大陸的發(fā)展[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李明輝;;海峽兩岸獨立董事制度之比較[J];經(jīng)濟管理;2008年06期
6 李麗娜;海峽兩岸銀行法律制度比較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年02期
7 牛若峰;入世后海峽兩岸農(nóng)業(yè)發(fā)展:相互依存、交流與合作[J];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問題;2003年02期
8 任志成,王鵬琿;海峽兩岸反傾銷法比較——兼論加入WTO后兩岸相關對策[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01年03期
9 王文峰;海峽兩岸保險合同法之比較[J];現(xiàn)代財經(jīng)-天津財經(jīng)學院學報;1998年05期
10 蓋地;我國海峽兩岸會計法比較[J];會計研究;200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前言[A];第二屆海峽兩岸矯形外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前言[A];海峽兩岸環(huán)境與資源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C];2007年
3 ;歷史的際遇——中華國際法學會理事長、臺灣理律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長文在“海峽兩岸WTO法律論壇”上的致辭[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六)[C];2007年
4 錢江濤;;LED功能性照明的導熱散熱設計若干問題簡析[A];海峽兩岸第十六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專題報告暨論文集[C];2009年
5 趙健民;;孔子2550年誕辰紀念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賀詞[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朱嘉瓏;;俄語顏色詞意義淺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順寶;程文p<;李愛群;;TLD裝置風振控制實用設計計算及比較[A];第七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8 王濤;;海峽兩岸圖書情報交流與協(xié)作的回顧與展望[A];文獻·信息·網(wǎng)絡——福建省社科信息學會十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0年
9 蕭弘清;林福隆;陳清水;宋福生;;海峽兩岸照明光源測試水平之比較分析螢光燈管的測試技術比較[A];海峽兩岸第八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專題報告文集[C];2001年
10 林其錟;;閩臺文化與海峽兩岸的五緣[A];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陳暉;兩岸創(chuàng)意高手榕城談經(jīng)論道[N];福建科技報;2007年
2 王萌;第二屆海峽兩岸中學校長教育論壇在蘇州舉行[N];團結(jié)報;2006年
3 魯韻;2007海峽兩岸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召開[N];團結(jié)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撰述;首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在臺舉行[N];亞太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5 記者 薛希惠邋林娟 謝振華;第三屆海峽兩岸(三明)林博會開幕[N];福建日報;2007年
6 劉貴枝;青梅闖出品牌路 書畫繪就兩岸情[N];閩南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保東 特約通訊員 莊烏沉;海滄:構(gòu)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qū)[N];中國貿(mào)易報;2008年
8 趙琳;攜手弘揚文化 同品兩岸書香[N];廈門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鄧文龍;首屆海峽兩岸電機電器博覽會在福建舉行[N];中國工業(yè)報;2010年
10 周慧;兩岸農(nóng)業(yè)科技牽手 共創(chuàng)互利合作雙贏(上)[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繁振;國際化背景下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及其構(gòu)建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2 曾森雄;海峽兩岸中醫(yī)醫(yī)療糾紛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韓永濤;當代海峽兩岸農(nóng)業(yè)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崔霞;獨龍語系屬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戴黎剛;閩語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D];復旦大學;2005年
6 戴志敏;國際風險資本運作、退出與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吳國基;證券發(fā)行審核制度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8 柳忠衛(wèi);假釋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9 任曉彤;元雜劇語氣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10 楊慧文;變革中的教師教育范式:海峽兩岸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芳;海峽兩岸刑事鑒定人制度之比較[D];蘇州大學;2009年
2 莊美玲;海峽兩岸信托業(yè)發(fā)展及立法比較[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3 田國書;海峽兩岸有限公司出資轉(zhuǎn)讓制度比較[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4 劉永飛;漢語視角下的俄語空間前置詞[D];浙江大學;2008年
5 鮑燕;新舊地區(qū)主義比較[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6 盧蓉;清代文人畫與日本文人畫之比較[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晶晶;臺灣海峽兩岸集裝箱運輸發(fā)展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8 王文禮;“道法自然”與“以天性為師”[D];河南大學;2006年
9 陳璐一;日本遣唐使研究述論[D];鄭州大學;2007年
10 姜斌;當代漆藝通用型材料的研析[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17974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179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