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激勵效應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 股權激勵 股票期權激勵 相關分析 回歸分析 出處:《山東財經(jīng)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出現(xiàn)有效地解決了所有者利益與經(jīng)理人利益不趨同的問題,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和成長,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qū)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成功的長期激勵方式。自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以來,我國有些學者和專家已經(jīng)對股票期權激勵進行了相應的實證研究和分析,同時隨著我國股票期權激勵相關法規(guī)的出臺和制度的跟進,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深圳的中小企業(yè)板以及創(chuàng)業(yè)板的市場不斷擴大,以及股指期貨等的面世,我國上市公司中實施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在我國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困惑,畢竟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在我國實施才不過幾年時間,像海爾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實施股票期權激勵也不到兩年,雖然前人在相關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是針對真正實施股票期權激勵公司的研究目前還不是很多,并且之前的研究樣本都比較陳舊,我們有必要對股票期權激勵效果等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這不僅可以完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而且還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圍繞股票期權激勵效果的主題展開研究分析,首先對經(jīng)理人員股票期權激勵的研究背景、意義等進行簡要陳述,之后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并論述股票期權激勵的相關理論基礎,隨后對歐美以及我國期權激勵的歷程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通過相關性分析、線性回歸分析和對比分析對實行股票期權激勵的國內(nèi)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最后對我國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本文旨在評析國內(nèi)股票期權激勵的現(xiàn)狀與問題,探求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發(fā)展趨勢,希望能對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然而,本文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僅以近年實施股票期權激勵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對上市公司總體的研究不夠深入;選取的樣本數(shù)量有限,,指標只是一些定量化的指標,可能會影響最終結(jié)果。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has effectively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the interests of owners and managers do not converge,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proved to be a very successful long-term incentiv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Some scholars and experts in our country have carried on the corresponding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the stock option incentiv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follow-up of the system, the capital market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developed. The marke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Shenzhen and gem is expanding, and the stock index futures are coming out. The proportion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ystem in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is higher and high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ystem in China, there are also many puzzles. After all, it is only a few year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ystem in China. Larg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such as Haier also implement stock option incentive for less than two years, although previous people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but the real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companies are still not a lot of research. And the previous research samples are relatively old, we need to further study and analysis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effect,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feasibility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ystem. Moreover,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effect research and analysis, first of all, managers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so on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n define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discus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and then analyze the cours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option incentive in Europe, America and China, then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options incentive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 the e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ystem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ystem in China,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ystem.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option incentive of listed companie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efects and shortcomings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only takes the listed companies that have implemented stock option incentive in recent years as a sample. The research on the listed companies as a whole is not deep enough; The selected samples are limited, and the indicators are only quantitative ones, which may affect the final results.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272.92;F832.51;F2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爽;;上市公司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的會計確認探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黃克勤;晏華;;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中外比較[J];時代經(jīng)貿(mào)(下旬刊);2007年11期
3 曾玉磊;我國推行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激勵的難點及解決方案綜述[J];人口與經(jīng)濟;2002年S1期
4 沈紅波;王布衣;;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J];西部財會;2003年12期
5 王蕓,李冬偉;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問題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04年10期
6 吳娓,范年茂;評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確認的“費用觀”和“利潤分配觀”[J];財會月刊;2003年22期
7 田鵬,周娟;國有企業(yè)引入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的利弊分析[J];中國勞動;2000年08期
8 黃家英,歐陽愛平;對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思考[J];對外經(jīng)貿(mào)財會;2005年09期
9 田鵬,周娟;對國有企業(yè)引入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利弊的分析[J];特區(qū)與港澳經(jīng)濟;2000年06期
10 謝德仁,劉文;關于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問題的研究[J];會計研究;2002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雪潔;劉漢民;;壟斷國企高管薪酬現(xiàn)狀分析——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數(shù)據(jù)[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葉華;;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及時性研究——基于我國上市公司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網(wǎng)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4 黃少安;鐘衛(wèi)東;;股權融資成本軟約束假說與股權融資偏好——對中國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進一步解釋[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曹汛;;淺談上市公司的內(nèi)部審計[A];對外經(jīng)貿(mào)財會論文選第十五輯[C];2003年
6 浙江省內(nèi)審協(xié)會課題組;;上市公司內(nèi)部審計研究[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nèi)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jīng)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7 ;上市公司內(nèi)審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國上市公司內(nèi)部審計理論研討會暨經(jīng)驗交流論文匯編[C];2003年
8 金山;陳盈如;;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中法律與財務會計對接評析[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9 徐向藝;陳振華;馬磊;;上市公司關聯(lián)交易的經(jīng)濟學分析及其規(guī)制[A];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研究與開發(fā)促進會2005年會暨“產(chǎn)業(yè)組織與政府規(guī)制”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何麗梅;劉曉春;;股權分置改革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陳靜 韓萬寧;上市公司掀起清欠潮 現(xiàn)金償還成為主導方式[N];中國證券報;2006年
2 何廣懷;深主板:上市公司業(yè)績雖增,十大隱憂猶存[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3 黃婷;上海證監(jiān)局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披質(zhì)量[N];證券時報;2007年
4 袁立波;西藏上市公司迎來又一春[N];證券時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應尤佳;先托管后轉(zhuǎn)讓 上市公司頻打限售擦邊球[N];上海證券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東山邋實習記者 王傳曉;深交所踏雪武漢 百家上市公司“鄂軍”待發(fā)[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7 本報記者 王大軍;深交所改革停牌制度[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8 劉麗靚;上市公司再融資須與分紅掛鉤[N];證券日報;2008年
9 張歆;部分上市公司“資金面變局”[N];證券日報;2008年
10 記者 彭飛 編輯 祝建華;東方市場擬攜手大股東“淘金”物聯(lián)網(wǎng)[N];上海證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麗春;中國上市公司并購價值影響因素和演進路徑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鞏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權激勵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夢然;公司法人治理結(jié)構(gòu)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4 何旭;上市公司股權結(jié)構(gòu)與經(jīng)營績效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3年
5 李緒富;我國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吳琳芳;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4年
7 楊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jiān)控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8 李丹;我國上市公司發(fā)展規(guī)模的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李清;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10 杜曉宇;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變更期間業(yè)績預告披露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夏;經(jīng)理人股票期權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韓笑;股權分置改革后我國上市公司現(xiàn)金股利分配與公司績效的實證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3 曹穎;我國上市公司MBO相關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葉立貴;股權分置改革后股權結(jié)構(gòu)與我國上市公司現(xiàn)金股利政策的實證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舒紅蕾;我國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投向變更與公司經(jīng)營業(yè)績的研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朱順熠;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性會計信息披露監(jiān)管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張玲;我國上市公司環(huán)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東北大學;2007年
8 肖楠;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績效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朱靜波;我國零售業(yè)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評價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1年
10 閆玉林;有機硅新材料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648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146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