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精神的意蘊及其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啟示研究
本文關鍵詞:契約精神的意蘊及其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啟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產(chǎn)物,它的形成與發(fā)展深深影響著世界各國,可以說它是社會進步和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必要條件。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不斷學習和借鑒西方思想文明的同時,持續(xù)關注與研究法治。在歷經(jīng)契約、契約學說、契約觀、契約理論、社會契約論等一系列的發(fā)展和演變,這種源于西方商品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從簡單的私人交易過程關系逐步被各領域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論證并運用。同時,由此升華而來的契約精神及其意蘊更是當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文明等領域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追溯它的變遷發(fā)展史和核心價值訴求,不難得出它與民主、法治以及憲政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和辯證關系。因此,研究法治與法治精神就離不開對契約與契約精神的深入探究。20世紀末以來,我黨在國家與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想中一直把法治建設放重要位置,并且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黨十八大會議中,以習總書記為首的國家政府也明確提出“依法治國”這一重要的戰(zhàn)略目標。國家、政府與社會的法治化建設是值得全民思考并積極參與的重要任務。本文從西方契約精神的由來與演進著手,對比不同時期各思想大家們的有關契約學說思想和理論論證的闡述,剖析契約精神在西方文明史上的重要位置以及對西方社會及其公民極大影響的成因。探索并論證契約精神及其價值訴求是西方法治文明的基石與靈魂;谖覈陌l(fā)展戰(zhàn)略目標,結合國情特色,從國民與社會對契約精神與法治精神的迫切需求;國家治理與社會發(fā)展現(xiàn)代化就必須努力運用和實現(xiàn)法治化等方面來探討論證契約精神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借鑒與啟示意義,并思考分析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方向。
【關鍵詞】:契約 法治 契約精神 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09.1;D630;D920.0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7
- 一、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9-11
- (一)選題的背景9-10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0-11
-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11-15
- (一)國外研究現(xiàn)狀11-13
- (二)國內研究現(xiàn)狀13-15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與內容15-16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15
- (二)研究內容15-16
- 四、研究的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16
- (一)研究的難點16
- (二)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16
- 五、研究方法16-17
- 第一章 西方契約精神的由來及其演進17-24
- 一、古代契約精神的發(fā)端17-18
- (一)古代自然法學中的契約觀17
- (二)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契約精神的形成17
- (三)中世紀神權統(tǒng)治下的政約論17-18
- 二、政治思想的世俗化與近代西方契約精神的凝鑄18-22
- (一)理性主義思維方式與近代契約論的特色18-21
- (二)西方法治、民主與憲政的基石和靈魂21-22
- 三、契約論在當代的延續(xù)22-24
- (一)在反思法西斯暴行中重新認識契約精神的價值22-23
- (二)羅爾斯新契約論:基于正義的平等觀23-24
- 第二章 從契約到法治:契約精神對西方法治文明的形塑24-30
- 一、契約理念的本質與契約精神的涵義24-26
- (一)契約理念的本質24-25
- (二)契約精神所富寓的意蘊內涵25-26
- 二、契約精神與近代西方法治國家的形成26-30
- (一)抽象的契約觀向現(xiàn)實的法治觀的轉化26-27
- (二)西方法治文明的主要內核27-30
- 第三章 契約精神與我國法治政府的建設30-42
- 一、社會轉型呼喚法治精神30-33
- (一)從身份到契約轉型:我國社會現(xiàn)代化的重要特征30-31
- (二)契約精神的缺失與當前的困惑31-32
- (三)培育契約和法治精神:市場經(jīng)濟的內在要求32-33
- 二、法治政府: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33-37
- (一)法治化是現(xiàn)代政府治理的底線和標桿33-34
- (二)聚焦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問題34-37
- 三、契約精神和責任政府: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價值目標37-42
- (一)施政理念:維護自由平等和社會公正37-38
- (二)科學立法:健全政府法制38
- (三)依法行政:政府合法性的行為底限38-40
- (四)誠信與責任:政府公共性的基石40
- (五)為政清廉:法治政府的倫理基礎40-42
- 總結42-43
- 參考文獻43-45
- 在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成果及獲獎情況45-46
- 后記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經(jīng)錄;;培育契約精神與構建和諧社會[J];河北學刊;2008年05期
2 崔曉崗;張秦;;基于契約精神的公務員激勵研究[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16期
3 曾哲;;契約精神漫談[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04期
4 彭曉蕓;;“規(guī)則革命”需重申契約精神[J];中國民商;2013年04期
5 寧團紅;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與現(xiàn)代契約精神[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李步云,肖海軍;契約精神與憲政[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3期
7 林修果;;論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契約精神[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劉淼;;契約精神與稅收籌劃的合理界限[J];河北法學;2008年12期
9 韋偉然;;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視野下的契約精神[J];法制與社會;2008年28期
10 賀團衛(wèi);;淺析法治背景下的契約精神[J];法制與社會;2009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滿春;;論傳統(tǒng)社會的契約文化及其現(xiàn)代化改造[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二輯)[C];2012年
2 屈茂輝;;契約的妥協(xié)精神與政治文明建設[A];中國行為法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中求;契約精神比資金、技術和科學管理更重要[N];中國保險報;2009年
2 ;還是要尊重契約精神[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3 深圳特區(qū)報評論員 劉眾;以契約精神樹國際形象[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4 閆泓蕭;淺談契約精神對市場轉型時期中國企業(yè)的影響[N];中華工商時報;2012年
5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 教授 李后強;時代呼喚契約精神[N];光明日報;2012年
6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 田立;尤須重建契約精神[N];上海證券報;2012年
7 江雪;用“契約精神”留住客戶[N];中國企業(yè)報;2013年
8 王攀;“承諾22萬只給8千”違背契約精神[N];檢察日報;2013年
9 本報評論員;追索村組債權,申張契約精神[N];東莞日報;2014年
10 皇甫世俊;尊重憲法是最大的契約精神[N];銀川晚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蔡昌;契約觀視角的稅收籌劃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泳鈞;法治社會下中學生契約精神培養(yǎng)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侯芳;契約精神的意蘊及其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啟示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6年
3 劉方博;法治社會下的契約精神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4 張小軍;契約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5 余爰緣;契約精神探源[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6 朱建滿;論契約倫理[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呂潔;論契約精神下的民權刑法[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8 胡世博;論我國憲政進程中契約精神的缺失及其建構[D];內蒙古大學;2011年
9 候林;明清徽州商事契約精神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10 陳康康;高校與學生不完全契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契約精神的意蘊及其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啟示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202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42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