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貧困救助相關要素的完善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宏;;從貧困理論到貧困救助理論——貧困理論功能的適用性下移[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2 金海琴;;淺析城市新移民貧困救助問題及完善建議[J];網(wǎng)絡財富;2010年15期
3 李樂為;王麗華;;就業(yè)激勵和援助:貧困救助制度演進和優(yōu)化的基本取向[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4 ;醫(yī)療救助——綜合性城市貧困救助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huán)[J];社會福利;2003年03期
5 羅豎元;;社會工作者服務貧困救助領域的功能及其制約因素探討——基于深圳市、長沙市、貴陽市的實證調查[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張慧穎;;資產(chǎn)建設在農村貧困救助制度中的應用條件分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4年03期
7 秦楓;;貧困的合理性與貧困救助過程中的負功能分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8年11期
8 張浩淼;;我國城市貧困救助政策調整的動因探析[J];理論探索;2008年03期
9 田勝勇;;農村貧困救助問題初探——以張家界市永定區(qū)四都坪鄉(xiāng)為例[J];湘潮(下半月);2013年12期
10 劉旭東;;貧困救助制度的三重演進[J];中國社會保障;2007年0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18萬農牧民享受國家貧困救助[N];甘孜日報(漢文);2010年
2 李曉霞;讓“貧困救助線”真正成為民心工程[N];蘭州日報;2006年
3 劉燕玲;陜西農村健康扶貧有新招[N];健康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孫琪 尹勇 實習生 袁藝睿;一筆貧困救助金的背后[N];四川日報;2011年
5 青川縣惠民幫扶救助中心主任 李曉奇;創(chuàng)新貧困救助管理模式[N];廣元日報;2014年
6 譚粉玲 賀東虎;西峰區(qū)婦聯(lián)貧困救助顯實效[N];隴東報;2009年
7 唐悅;我省貧困救助水平高機制新[N];新華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賀喜格寶音 通訊員 付紅霞 于紅梅;“民情流水線”成了為民解憂綠色通道[N];內蒙古日報(漢);2009年
9 本報記者 張啟民;讓社區(qū)充滿愛……[N];赤峰日報;2008年
10 李曉蘭、白雪梅;遷西長效扶貧困救助機制解民憂[N];唐山勞動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曲大維;城市貧困救助的福利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銀霞;中國農村貧困救助制度的歷史演變[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王文藝;中美貧困救助政策比較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6年
3 李凌霄;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貧困救助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4 馬琳曼;我國貧困救助中慈善組織的參與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5 胡晶梵;社會救助視野下的支出型貧困救助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6 劉穎;城鎮(zhèn)社區(qū)貧困救助工作現(xiàn)狀初探[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7 曹學禹;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城市貧困群體的困境與出路[D];南京大學;2015年
8 石玉萍;構建新型城市貧困救助體系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9 楊釗;重慶市城市貧困家庭的現(xiàn)狀分析與社會救助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58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55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