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本文關鍵詞:行政復議制度近期可能的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大連海事大學》 2013年
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邢方方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行政法制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樣,行政復議制度也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其每一個發(fā)展階段,都標志著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日益健全,在依法治國和行政法治化的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隨著行政復議實踐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現行行政復議制度的一些缺陷和問題逐漸開始顯現,行政復議制度日益呈現出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一面,行政復議實踐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和不足說明了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已經不能適應行政復議實踐的需要,亟需進行改革,行政復議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完善行政復議制度,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加強行政機關內部監(jiān)督管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穩(wěn)定,從制度上遏制和消除腐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回顧了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包括從20世紀50年代行政復議制度在財政、稅收、海關等逐步建立,到《行政復議條例》的頒布,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出臺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的施行,行政復議制度從無到有、涉及領域從個別到一般,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過程。本文重點分析闡述了當前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行政復議范圍界定模糊不清、受理范圍受限,行政復議機構設置不科學、影響行政復議工作的實際效果,行政復議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無統(tǒng)一管理機構,不利于實現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行政復議證據制度在舉證責任分配、證據調查等方面的規(guī)定也存在缺陷,行政復議程序制度在申請、審理、決定等環(huán)節(jié)可進一步完善。針對于上述問題,本文有針對性的對未來行政復議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議,主要包括重新確定行政復議受理案件范圍的規(guī)定模式、進一步完善行政復議機關及機構的設置、不斷提高行政復議人員水平并加強隊伍日常管理和建設,完善行政復議證據制度和程序制度,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行政復議制度的作用,促使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充分實現行政復議制度的立法宗旨。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海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22.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趙詠梅;;海峽兩岸行政復議制度之立法比較[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聚焦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J];工商行政管理;2007年11期
3 王雅麗;;《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的制度創(chuàng)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4 張勝利;;行政復議舉證責任若干問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王春連;;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缺陷與完善[J];太原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翟繼光;;經濟法責任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2 王克穩(wěn);;我國政府采購合同的若干問題[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3 韓春暉;;論行政處分對象的范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4 陳有勇;;尋求法律的一元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5 胡智強;;論我國國家審計權的配置[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6 李漢昌,陳金玲;督促程序中債權人的程序障礙——兼論督促程序的發(fā)展完善[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7 董新凱;俞佳;;論反壟斷法中的民事責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董新凱;郁尊科;;論反壟斷法實施中的專家參與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何艷芳,余茂玉;執(zhí)行競合問題之構想[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章志遠;;行政訴訟類型構造模式研究——比較法角度的審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在義;劉輝;;民事檢察權保障制度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龔家林;;淺議立法語詞規(guī)范化[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3 王平;;法治視野中的行政指導行為[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劉俊生;;公務員考試選拔理論研究[A];區(qū)域人才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港澳臺大陸人才論壇暨2008年中華人力資源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海嵩;;論限期治理的法律屬性——一個“法解釋論”的嘗試[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胡耘通;;礦產資源規(guī)劃的法治維度[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武曉慧;;憲法學視野下的地方公共財政制度[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蔣橋生;;讓調解走進“禁區(qū)”——民事訴訟調解范圍與限度之擴張[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9 尚洪立;邱新華;;嫁接與耦合:法院調解正當性的現實出路——以賦予當事人程序選擇權為切入點[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郭寶生;張彩霞;劉新;;也談民事發(fā)回重審制度的重構——以規(guī)制二審法院濫用終審權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葉芳;沖突與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權力與權利[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雪樵;經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銀曉丹;企業(yè)國有資產監(jiān)管法律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6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8 劉冬京;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殷悅;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10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志科;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兵;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殷會玲;論行政訴訟原告資格[D];河北大學;2007年
4 孫茂慶;我國環(huán)境信息公開中義務主體的作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范俊杰;論軍事賠償[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畢波;論行政調查[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曹楠;行政強制執(zhí)行初探[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9 白璐;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行政法思考[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小娜;論行政授權[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小君;對行政復議書面審查方式的異議[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張靜;;對行政復議制度的審視與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7年01期
3 葉政;完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若干法律思考[J];華東經濟管理;2004年03期
4 鄧娟;劉路;;行政復議受案范圍比較研究[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9年01期
5 王衛(wèi)星;;試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6 湛中樂;;海峽兩岸行政復議制度比較研究[J];清華法律評論;2008年00期
7 華建敏;;加強行政復議工作 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J];求是;2007年02期
8 覃佐媛;張坤世;;影響中國行政法治建設的七大因素[J];社科縱橫;2007年02期
9 向馨;試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缺陷與完善[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于紹元;論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J];政法論壇;1991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貫徹實施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情況的報告[J];浙江人大(公報版);2010年03期
2 蔣能勝;論我國行政復議法對行政復議制度的完善[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年05期
3 余指國;;對行政復議制度改革的探索[J];學習月刊;2007年04期
4 張輝;落實行政復議制度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J];工商行政管理;1999年18期
5 徐燕飛;高玉成;;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進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yè);2007年07期
6 尚萍;;商評委新增商標注冊程序性爭議的行政復議職責[J];中華商標;2009年03期
7 ;哈爾濱市行政復議工作取得顯著成果[J];政府法制;2010年04期
8 夏利陽;;法治下的政府行為——兩起全國“首例”行政案的啟示[J];觀察與思考;2000年05期
9 張蓓蓓;關于行政復議制度的幾個問題[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S2期
10 劉莘;行政復議制度近期可能的改革[J];行政法學研究;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鄒淵;;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變革[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2 沈沉;;依法行政與行政人員的道德素養(yǎng)[A];法治與德治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挑戰(zhàn)自我 創(chuàng)新奮進 服務大局[A];黑龍江省社科工作經驗交流會材料匯編[C];2010年
4 陳小平;;當事人有權對政府行政行為說不——行政復議法對抽象行政行為審查的規(guī)定[A];首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0年
5 青鋒;;中國行政復議制度的發(fā)展、現狀和展望[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馬維國;;法治政府建設考評指標體系初探(提綱)[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張超;;行政拘留保證金的物權保護[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張越;;修訂行政復議法正當其時[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飛;;德國行政法院法中的“訴訟停止執(zhí)行原則”[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任敬陶;;當前市縣政府法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黑河市人民政府市長 張憲軍;[N];黑河日報;2009年
2 記者 陳程;[N];哈爾濱日報;2009年
3 記者 孔冠男;[N];黑龍江經濟報;2009年
4 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費德平;[N];湖北日報;2008年
5 記者 李中海;[N];駐馬店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望遠;[N];營口日報;2009年
7 李洪雷;[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8 陸媛;[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9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王軍;[N];張掖日報;2009年
10 市委常委 常務副市長 柴金祥;[N];天水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鐘晚;韓國行政復議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2 江澎濤;論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義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主要問題剖析及完善意見[D];南昌大學;2012年
2 邢方方;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3 姚俊;論信訪制度與行政復議制度的銜接[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4 白雪;試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完善[D];山東大學;2011年
5 藍興淑;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實踐困境與改革設想[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6 馬麗莉;論我國環(huán)境行政復議制度的完善[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逄博;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建議[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準;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存在問題的分析及完善[D];山東大學;2010年
9 李永佳;論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D];鄭州大學;2011年
10 張琳;中日行政復議制度比較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行政復議制度近期可能的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5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4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