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風險治理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轉(zhuǎn)型時期 + 社會風險治理; 參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當代中國的社會發(fā)展面臨著多元復合的風險境遇,這對政府的社會風險治理理念、治理結(jié)構(gòu)和治理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度層面,社會風險治理要健全風險分配機制、建立風險文化培育機制、完善風險溝通機制;在政府組織行為管理層面,社會風險治理要建立風險源頭預防機制、構(gòu)建協(xié)作治理機制、完善政府權(quán)力運作機制;在公眾層面,社會風險治理要建立和完善公眾責任機制、居民自治機制。
[Abstract]: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is facing multiple and complex risk situations, 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government's concept, structure and means of social risk management.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social risk management should improve risk distribution mechanism, establish risk culture cultivation mechanism, perfect risk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at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behavior management, social risk management should establish risk source prevention mechanism, At the public level, the social risk management shoul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public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and the resident autonomy mechanism.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佳木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第56批面上一類資助項目“風險社會境遇下地方政府履行生態(tài)責任的困境及其破解”(項目編號:2014M560243) 黑龍江省高校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政府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及其對風險社會的超越”(項目編號:1252-NCET-019)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63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高峰;;化解社會風險 構(gòu)建和諧社會[J];今日中國論壇;2007年01期
2 馮必揚;;社會風險與風險社會關(guān)系探析[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賈讓;;轉(zhuǎn)型期的社會風險與安全策略[J];法制與社會;2009年05期
4 王濤;蘇宏財;;湖南省社會風險發(fā)展態(tài)勢及其多元化治理[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蘆明輝;;近年關(guān)于中國轉(zhuǎn)型期社會風險研究述評[J];學習論壇;2010年12期
6 蘆明輝;;社會風險抵御與公民能力建設[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2期
7 蘆明輝;;社會風險抵御與公民能力建設[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8 蘆明輝;;社會風險抵御與公民能力建設[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1期
9 姚亮;;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風險的形成機理探析[J];學習與實踐;2011年08期
10 霍曉英;;城市社會風險規(guī)避視域下的社區(qū)作用機制探索[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張海波;;風險社會背景下的網(wǎng)絡社會風險及其防控[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shù)年會經(jīng)濟發(fā)展與人文關(guān)懷專輯[C];2006年
2 馮必揚;;正確認識社會風險與風險社會[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3 鄭曉茹;;“風險社會”視角下社會風險管理機制的建構(gòu)[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張秀蘭;徐月賓;;和諧社會與政府責任[A];前沿 創(chuàng)新 發(fā)展——學術(shù)前沿論壇十周年紀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5 張秀蘭;徐月賓;;和諧社會與政府責任[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褚福靈;;構(gòu)建我國科學的社會保障體系[A];改革開放三十年:保險、金融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經(jīng)驗和挑戰(zhàn)——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08[C];2008年
7 魏明祿;;社會風險防范與危機應對研究——貴州省應對凝凍災害的思考[A];貴州省軟科學研究論文選編(2005-2008)[C];2009年
8 魏傳光;;風險社會再審視: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為視界[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9 申凡;陳奕;;試論化解社會風險中的傳媒過程管理[A];首屆中國傳媒經(jīng)濟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邯鄲銀行行長 鄭志瑛;借鑒金融風險防范經(jīng)驗應對社會風險[N];人民日報;2012年
2 記者 周芙蓉 王麗;化解產(chǎn)業(yè)項目社會風險 需走出“鬧事解決”怪圈[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3 本報記者 楊波;理財公司遍地開花 潛藏巨大社會風險[N];達州日報;2014年
4 李天倫;警惕經(jīng)濟生活中的社會風險[N];甘肅日報;2008年
5 陳卓文;社會風險保障體系再添重要一環(huán)“律師責任險”亮相安徽[N];中國保險報;2004年
6 呂明;樹立社會風險意識 促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N];伊春日報;2011年
7 本報評論員 劉敏;霧霾天氣帶給城市諸多思考[N];長江日報;2012年
8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機理及應對決策研究”首席專家 徐玖平 四川大學 盧毅;防范災區(qū)社會風險[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張濤甫;控制社會風險離不開制度保障[N];社會科學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何曉慧 本報通訊員 張麗姑;三步預警社會風險[N];人民法院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潘斌;社會風險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尹建軍;社會風險及其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3 曾永泉;轉(zhuǎn)型期中國社會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哈斯其其格;中國轉(zhuǎn)型期農(nóng)村社會風險管理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5 彭彪;傳播新技術(shù)的社會風險及其治理[D];武漢大學;2009年
6 馮必揚;來自競爭的風險[D];南京大學;2000年
7 曾珠;承壓類特種設備社會風險預警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8 馬步云;現(xiàn)代化風險初探[D];復旦大學;2006年
9 陳遠章;轉(zhuǎn)型期中國突發(fā)事件社會風險管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晶晶;當前中國社會風險應對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2 徐軍偉;新興技術(shù)發(fā)展的社會風險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周成;“零就業(yè)家庭”的社會風險及其預防和援助對策[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5年
4 湯愛愛;轉(zhuǎn)型期中國社會風險的形成機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5 湯婷;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失地農(nóng)民社會風險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6 宿曉星;社會資本視角下失地農(nóng)民應對社會風險的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7 張華;保障性住房項目的社會風險評估及治理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8 邱作舟;PPP項目社會風險涌現(xiàn)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9 朱曉莉;化工園區(qū)區(qū)域評價方法的選擇及風險分析[D];天津理工大學;2016年
10 馬超一;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社會風險分析與評價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161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11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