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參與地方治理的研究
本文選題:地方治理 + 大學生村官; 參考:《貴州財經(jīng)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聯(lián)合國發(fā)展署提出,治理應該從三個維度進行理解,即社會、政治、經(jīng)濟,它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是適用的,如家庭、城鎮(zhèn)、國家。地方治理的主體是國家和基層組織,它是由社會不同力量共同參與的多中心治理。在我國歷史上,各個時代對地方治理都非常重視,在農(nóng)村發(fā)展變遷過程中,國家制度發(fā)揮著非常大的作用。當下我國要建構農(nóng)村新型治理關系,毫無例外,我們也應該重視國家力量與制度因素。在建構農(nóng)村新型治理關系中,大學生村官制度和大學生村官不容忽視。大學生村官是農(nóng)村參與治理中的主要力量,但是如何定位大學生在農(nóng)村治理中的位置;如何在正確定位大學生村官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治理中的問題,這些問題與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效果存在密切聯(lián)系。本文闡述大學生村官政策的產(chǎn)生背景及演進過程,在多中心治理理論和嵌入理論的視角下,從國家、基層組織以及農(nóng)民三個角度出發(fā),分析大學生村官參與地方治理的作用機理,包括推動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農(nóng)村基層組織建設和促進農(nóng)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個別訪談以及召開座談會的方式,與調(diào)查對象進行交流,全面、細致地對T市L鎮(zhèn)的大學生村官工作情況展開全面分析,結合大學生村官參與地方治理的作用機理,通過大學生村官參與地方治理的三種方式,即作為政府通過大學生村官對地方治理的直接嵌入、在鄉(xiāng)鎮(zhèn)政府工作中實現(xiàn)對地方治理的推動和在行政村直接參與地方治理,從不同角度、多個層面深入分析大學生村官參與地方治理的舉措、成效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問題,并對其作出評價。以此從國家、地方政府及大學生村官自身層面提出大學生村官參與地方治理的優(yōu)化措施。分析大學生村官政策在農(nóng)村治理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力爭在構建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總體目標下,將基層組織、國家、農(nóng)民以及大學生村官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協(xié)調(diào)化發(fā)展。
[Abstract]: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Agency argues that governance should be understood in three dimensions: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t is applicable in all areas of human life, such as the family, towns, and the state. The main body of local governance is the state an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it is the multi-center governanc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social forces.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every er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local governance, and the national syste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new type of rural governance relationship,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 power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rural governance relationship, the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is the main force in the rural governance, but how to loca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osition in the rural governance, how to find the problems in the rural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correctly locat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These problems have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effec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pla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evolution of the policy of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ulti-center governance theory and embedding theory,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the stat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farm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participation in local governance,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way of individual interview and holding forum, the author communicate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comprehensively and meticulously analyzes the working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in L town of T city, and combines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participating in local governance. There are three ways to participate in local governance through university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that is, as the direct embedding of local governance by the government through university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the promotion of local governance in the work of township government and the direct participation in local governance in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measu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participation in local governance,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and makes an evaluation of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local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participation in local govern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policy in rural governance, and strives to combin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countries, farmer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under the overall goal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422.6;D6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超;;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與地方治理[J];黨史博采(理論);2008年10期
2 陳芳;陳振明;;當代中國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參與——歷程、現(xiàn)狀與前景[J];東南學術;2008年04期
3 陳潭;肖建華;;地方治理研究:西方經(jīng)驗與本土路徑[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喻鋒;;走向“地方的歐洲”:歐洲地方治理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5 楊倩;張莎莎;;論我國地方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困境及路徑選擇[J];法制與社會;2012年10期
6 劉瑩;;我國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參與問題研究[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7 孫柏瑛;當代發(fā)達國家地方治理的興起[J];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04期
8 張建國;中國地方治理與建設責任政府[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9 郁建興,金蕾;法國地方治理體系中的市鎮(zhèn)政府[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04期
10 何艷玲;特定事件、治理過程與治理文化——一個新的地方治理實踐分析框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周振林;;中美地方治理市場化技術比較及其啟示[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雅勤;;轉型時期的地方治理:困境與出路[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趙永茂;;臺灣地方治理的發(fā)展與限制:以臺北市大安區(qū)為例[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諧社會與治理機制”政府管理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張雅勤;;論我國地方治理的現(xiàn)實困境與突破對策——以科學發(fā)展觀為視角[A];科學發(fā)展觀與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谷宇;;官紳共治與政務協(xié)商——傳統(tǒng)中國地方治理模式研究[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6 張雅勤;;轉型時期地方治理的現(xiàn)實困境與突破對策[A];“經(jīng)濟轉型與政府轉型”理論研討會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上)[C];2011年
7 許民和;;地方治理在社會轉型期的“非政府化”突破[A];上海青年政治學年度報告2013[C];2013年
8 李旭琴;;構建地方政府與公眾雙向互動的公共關系模式——地方治理理論的視角[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梁波;劉玉照;王海英;;地方治理結構的轉型與農(nóng)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變遷[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青年學者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評論員 祝乃娟;地方治理:需要從“經(jīng)營”轉向服務[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3年
2 李躍;轉變發(fā)展方式須積極推進地方治理模式科學化[N];學習時報;2010年
3 記者 何祖謀;省委黨校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成立[N];福建日報;2012年
4 朱績崧;地方治理要破除“念經(jīng)機”心態(tài)[N];聯(lián)合時報;2013年
5 楊雪冬;治理主體多元:地方治理向復合治理結構轉變[N];學習時報;2009年
6 ;改革行政區(qū)劃刷新地方治理[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
7 李偉;于變遷中汲取前行的智慧[N];無錫日報;2013年
8 陳家剛;發(fā)揮好協(xié)商民主的“對話”作用[N];中國社會報;2008年
9 南寧市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 甘日棟;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快推進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N];廣西日報;2014年
10 正林;在政府、大學和社會互動與合作中謀求學術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戴昌橋;中美兩國地方治理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湯玉權;利益、參與與地方治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國申;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英國地方治理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利萍;地方治理中的協(xié)同及其機制構建[D];浙江大學;2013年
5 馬斌;政府間關系:權力配置與地方治理[D];浙江大學;2008年
6 張青;地方治理視野中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徐越倩;治理的興起與國家角色的轉型[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志啟;我國社會轉型中的地方治理有效性論析[D];河南大學;2006年
2 彭清萍;我國地方治理中執(zhí)政黨權力實現(xiàn)方式的結構與功能[D];山東大學;2015年
3 高肖;大學生村官參與地方治理的研究[D];貴州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4 畢辰欣;地方治理視野下貴州烏蒙山地區(qū)扶貧開發(fā)研究[D];貴州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5 羅安生;當代中國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參與[D];浙江大學;2005年
6 溫雪秋;地方治理視野下珠江三角洲基層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沈錦坤;信息社會我國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參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馬玲;論我國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參與[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經(jīng)光;地方治理中政協(xié)職能作用發(fā)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10 楊倩;我國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參與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344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3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