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微博增強傳播功效的思考
本文選題:新聞生產(chǎn) + 移動視頻; 參考:《青年記者》2017年17期
【摘要】:正人民網(wǎng)輿情監(jiān)測室發(fā)布的2016年1—6月微博影響力排行榜顯示,全國政務微博發(fā)展呈現(xiàn)出如下特點。首先,政務微博越來越多地使用視頻化手段,包括網(wǎng)絡視頻、自制視頻、移動視頻等。其次,政務微博的服務功能越來越強化,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出現(xiàn)在重大輿情和突發(fā)事件中,二是出現(xiàn)了更多的權(quán)威信息發(fā)布平臺。再次,在組織化的新聞生產(chǎn)向社會化的新聞生產(chǎn)轉(zhuǎn)型背景下,政務微博開始具有提供新聞報道消息
[Abstract]:The Weibo influential list of January to June 2016 released by the CPN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Office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Weibo show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 government Weibo is increasingly using video, including network video, homemade video, mobile video and so on. Secondly,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Weibo has been strengthened more and more, which is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one is the emergence of major public opinion and unexpected events, the other is the emergence of more 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Third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ition from organized news production to socialized news production, government Weibo began to provide news reports.
【作者單位】: 新疆財經(jīng)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基金】: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編號:13BXW024)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G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羅莉;周婷;;意見領袖對網(wǎng)絡輿情的作用[J];新聞戰(zhàn)線;2016年08期
2 李潔;;政務微博回應機制的缺失與完善[J];黨政干部論壇;2016年04期
3 余軍華;袁文藝;;公共治理:概念與內(nèi)涵[J];中國行政管理;2013年12期
4 陳新;;微博論政與政府回應模式變革[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5 劉乙坐;黃奇杰;;傳播學視野下的微博基本分類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許文謙;;對微博問政下新聞生產(chǎn)的思考[J];新聞世界;2014年07期
2 周翔;劉欣;;數(shù)據(jù)壟斷的困境與隱憂[J];人民論壇;2013年15期
3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志安;陰良;;新聞生產(chǎn)、報道空間與社會情境:——以1987“深度報道年”為個案[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2 張志安;;新聞場域的歷史建構(gòu)及其特征——以《南方都市報》為個案(1995-2008)[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3 褚悅聞;;范式轉(zhuǎn)移:受制于政治外力的新聞生產(chǎn)——以《解放日報》六十年國內(nèi)新聞報道為視閾[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王慶國;新聞生產(chǎn)也須轉(zhuǎn)變“增長方式”[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2 彭蘭;大數(shù)據(jù)顛覆新聞生產(chǎn)方式[N];科技日報;2014年
3 ;起航遠行 鑄造品牌 集約發(fā)展 壯大實力[N];西安日報;2011年
4 王子揚;實現(xiàn)媒體三融合的路徑思考[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趙新樂 晉雅芬;微博時代的深度報道何去何從?[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6 鎮(zhèn)雄縣新聞中心 吳長寬;職業(yè)記者務必轉(zhuǎn)型升級才能奮發(fā)有為[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芮必峰;政府、市場、媒體及其他[D];復旦大學;2009年
2 張志安;編輯部場域中的新聞生產(chǎn)[D];復旦大學;2006年
3 洪兵;轉(zhuǎn)型社會中的新聞生產(chǎn)[D];復旦大學;2005年
4 馬鋒;現(xiàn)代風險報道生產(chǎn)偏向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田秋生;市場化生存的黨報新聞生產(chǎn)[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美清(Tay Mei Ching);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生產(chǎn)與社會責任[D];南京大學;2014年
2 張美娟;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微新聞生產(chǎn)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3 張亞南;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新聞生產(chǎn)變革[D];河南大學;2015年
4 喻賢璐;“微新聞生產(chǎn)”調(diào)研[D];南京大學;2016年
5 朱奕霖;微信新聞生產(chǎn)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6年
6 孫瑩;眾籌新聞對新聞生產(chǎn)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7 李慧芳;“機器人記者”新聞生產(chǎn)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趨勢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8 范曉影;大數(shù)據(jù)時代新聞生產(chǎn)方式的轉(zhuǎn)變與創(chuàng)新[D];黑龍江大學;2016年
9 李茹;眾籌新聞生產(chǎn)中受眾參與行為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
10 高占強;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生產(chǎn)[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746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7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