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災情與應急廣播報道的契合度研究:以中央臺《汶川緊急救援》應急物資報道為例
本文選題:應急廣播 + 應急物資; 參考:《管理評論》2016年08期
【摘要】:對媒體在突發(fā)事件中的信息傳遞與理想的信息需求之間進行契合度分析,不僅可以規(guī)范媒體自身行為,還能幫助提高應急決策信息的全面性與準確性。本文以2008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汶川緊急救援》的全部音頻資料為研究素材,針對應急物資這一主題,選擇"應急物資種類"和"應急物資接收方"這兩個能夠直接將廣播報道與地震災情開展契合度對比研究的核心要素,對歷時19天共395萬字的文字資料開展內容分析。由此了解我國應急廣播信息傳遞的特點、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為提高媒體危機溝通效率和政府應急決策信息質量提出建議。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the correspondence degree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he ideal information demand of the media in emergencies can not only standardize the media behavior, but also help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emergency decision information. This paper takes all the audio data of 2008 Central people's Radio "Wenchuan Emergency Rescue"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aiming at the subject of emergency supplies. Two key elements, "emergency material type" and "emergency material receiver", which can directly compar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broadcast reports and 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are selected, and the contents of 3.95 million words of text data lasting 19 days are analyzed. There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mergency broadcas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China are understood,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of media crisis and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emergency decision inform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32420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
【分類號】:G222;D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永領;;中國政府應急物資的儲備模式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1年02期
2 李季梅;武艷南;陳安;;應急物資補償機制設計[J];科技促進發(fā)展;2010年05期
3 ;國家應急物資保障系統(tǒng)建設[J];中國應急管理;2007年03期
4 張永領;;政府應急物資保障能力評價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12年01期
5 王海軍;王婧;鄭鼎;馬士華;;運力約束下多應急物資供應點選擇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3年04期
6 杜亞涵;劉泓邑;;基于排隊理論的應急物資供應鏈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14年02期
7 金春雨;一種優(yōu)化模型在作戰(zhàn)應急物資投送策略選擇中的應用[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2年04期
8 張紀海;任帆;張顯龍;;中國應急物資產業(yè)鏈的風險來源及防范策略[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9 任瑞萍;;河南省應急物資綜合管理調度系統(tǒng)建設[J];河南科技;2011年17期
10 崔亞芳;;沃爾瑪采購物流體系對軍隊應急物資采購的啟示[J];物流科技;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于輝;劉洋;;應急物資的兩階段局內分配策略[A];經濟全球化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6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馬祖軍;王紹仁;;自然災害應急物資的多階段動態(tài)多式聯(lián)運模型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林琪;;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應急物資分類研究[A];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A11系統(tǒng)工程方法在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方面的研究[C];2014年
4 許珊珊;熊孟英;;確定型多出救點組合應急物資調運決策模型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5 左秀峰;張振師;吳君;;基于POEM的應急救援物資調度模型研究及其計算[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玲;黃鈞;;基于場景分析的應急資源布局模型研究[A];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伍茲;公司首批集中采購應急物資順利入庫[N];國家電網報;2009年
2 陳海明 陳瑜;確保應急物資可隨時緊急調用[N];國家電網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鐘兆盈;拱墅應急物資一網調配[N];中國環(huán)境報;2012年
4 邱玲 薛歡;規(guī)范管理 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N];國家電網報;2012年
5 記者 李楊;蘆山地震災區(qū)應急物資保障充分有力[N];中國經濟導報;2013年
6 記者 朱雪嬌 實習生 崔艷玲;鼓勵家庭儲備基本應急物資[N];西安日報;2011年
7 李瑞昌;公共危機處置中的物質資源管理[N];學習時報;2008年
8 張旭宏 殷劍 羅昆;部隊應急物資采購“三須”[N];政府采購信息報;2011年
9 王瑋;我省將建救災企業(yè)檔案[N];黑龍江日報;2008年
10 記者 許鵬;公司首次舉行應急物資保障演練[N];國家電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雙琳;基于震后疏散行為和應急物資調運的道路交通應急恢復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2 陳剛;災后應急物資敏捷保障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祁玉青;突發(fā)性自然災害應急物資管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4 龐海云;突發(fā)性災害事件下應急物資分配決策優(yōu)化過程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葛洪磊;基于災情信息特征的應急物資分配決策模型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張彥春;鐵路防洪應急物資優(yōu)化布局及調配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白雪潔;基于2型模糊理論的應急物資預置與分配問題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8 王婧;不確定條件下應急物資多式聯(lián)運調度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舒其林;“情景—應對”模式下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應急資源配置調度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10 陳達強;基于應急系統(tǒng)特性分析的應急物資分配優(yōu)化決策模型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力;預付條件下政企聯(lián)合儲備應急物資庫存策略[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樊煜坤;考慮道路可靠性的電力應急物資配送路線優(yōu)化模型[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3 楊挺;大規(guī)模地震中應急物資分配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4 劉新花;突發(fā)事件下應急物資需求預測與分配方案設計[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5 王海新;考慮受災人員恐慌心理的應急物資分配優(yōu)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6年
6 閆佳麗;基于D Number和LINMAP的應急物資供應商評價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7 鄧仕榮;我軍應急物資采購體系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8 陳麗群;基于時間約束的應急物資調運優(yōu)化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9 馮海江;地震災害救援中的應急物資分配優(yōu)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10 張志強;基于供應鏈的應急物資保障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240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82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