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性技術涌現(xiàn)中的政府模式選擇
本文選題:模仿 切入點:創(chuàng)造 出處:《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后工業(yè)化的大變革時代,它在科學技術上的標志是創(chuàng)造性技術的不斷涌現(xiàn)。同時,創(chuàng)造性技術內蘊的變革力量正在解構那些由舊的制度框架和治理體系所建構起來的生產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因為它們阻礙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如果說管理型政府模式及其控制導向的治理方式是與工業(yè)社會模仿的科學技術相適應并為其創(chuàng)設一種競爭性的環(huán)境的話,那么,在后工業(yè)化進程中,創(chuàng)造性技術的涌現(xiàn)及其聚合需要的則是能夠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政府模式及其治理方式。對于這種全新的政府模式而言,它不僅要為創(chuàng)造性技術的發(fā)展與聚合創(chuàng)設更具合理性的環(huán)境,而且還要積極引導這些技術的應用朝著人類普遍受益的方向發(fā)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human society is in the post-industrialization era of great change, its symbol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creative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formative forces inherent in creative technology are deconstructing the modes of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inking that have been constructed from the ol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governance system. Because they hinde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If the mode of management-oriented government and its control-oriented governance are adapted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itated by the industrial society and create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for them, then, In the process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the emergence and convergence of creative technology requires a government model and its governance that can cultivate the creative ability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of human beings. It should not only create a more reason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ggregation of creative technologies, but also actively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to the direction of universal benefit to mankind.
【作者單位】: 南京農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視閾下政府職能履行方式研究”(14CZZ003)階段性成果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中基于行動者網絡的合作治理研究”(2015M581820)階段性成果 江蘇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基地項目“江蘇建設全民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路徑”(NO.30916014110&NO.3091601312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淳;;從“無為”到“善治”——《老子》思想對政府模式創(chuàng)新的啟示初探[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司林波;崔研;;論小政府模式及其中國化的漸進選擇[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臧乃康;;論政府模式的轉換[J];改革與開放;1994年03期
4 ;上海確定未來政府模式[J];黨的生活;2003年01期
5 喬耀章,孫枝俏;論積極政府——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模式比較研究[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李靖,文宏;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政府模式的重構[J];社會科學家;2005年05期
7 李傳軍;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服務型政府模式[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8 韓兆柱;黃欽;;“強政府”模式與我國強政府模式構建[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張開平;;彈性化政府模式對我國政府人事管理的啟示[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徐平;;新公共管理視角下我國服務型政府模式的構建[J];理論與當代;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楚德江;;論我國有效政府模式的構建[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包忠明;袁淑清;;服務型政府的創(chuàng)新目標[A];服務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專刊)[C];2006年
3 趙大生;;服務型政府模式及其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探索[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蘇曄;;參與型電子政府模式探究——基于市民社會視角[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5 司林波;;大部制與小政府之比較[A];中國公共管理論叢2013年第1輯[C];2013年
6 ;21世紀地方政府系列叢書出版簡訊[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二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郭立;重慶構建“4+1”法治政府模式[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4年
2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鳴;官員的微博還是要開的[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3 記者 徐路;政府職能轉變奏響改革“好聲音”[N];岳陽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傳軍;管理主義政府模式的終結[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石文;試析我國發(fā)展型政府模式的困境[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金瑞;論我國服務型政府模式構建[D];黑龍江大學;2006年
3 徐正中;有效政府模式及其在中國的路徑選擇[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4 許宏剛;積極政府:中國現(xiàn)階段政府模式的現(xiàn)實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美森;論當代中國責任政府模式的構建[D];山西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42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64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