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在公共事務治理中的合作模式構建
本文關鍵詞: 非政府組織 政府 合作 行政模式 出處:《延安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非政府組織是區(qū)別于政府(公共權力部門),企業(yè)(盈利部門)的組織和機構,也被稱為“第三部門”,是公民社會的基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公民社會的興起、社會治理的發(fā)展,非政府組織應運而生,快速發(fā)展,在諸多領域都發(fā)揮了巨大的影響力,發(fā)揮著第三部門獨有的作用,促進社會公共事務的有效治理?陀^的社會現(xiàn)實表明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是公民社會的標志性特征。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在美國、日本等地是非常成功的,成立了大批的各種形式各種類型的非政府組織。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政府在公共事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并向多樣化趨勢發(fā)展,從而導致了我國社會公共服務的供需矛盾不斷加深。在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的情況下,供需矛盾的解決亟需第三部門的出現(xiàn),作為公眾也需要大量非政府組織的去實現(xiàn)他們的訴求。最近一年多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會議上提出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真正做到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倍诂F(xiàn)實社會中,能代替政府部分職能解決社會矛盾問題的便是非政府組織。他們也需要大眾關注和參與,更重要的是政府方面的支持。實踐證明,政府與非政府組織良性合作關系的建立,離不開平等的平臺。當前在我國,制度設計的顯著特征就是雙重管理體制,這對非政府組織的充分發(fā)展造成了一定障礙,因此,如果使非政府組織能夠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xiàn)社會問題的有效治理,就要政府在制度設計上為非政府組織提供便利,即創(chuàng)造暢通的政策和法制,為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和支持,并實現(xiàn)對非政府組織的監(jiān)督。而隨著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日趨復雜化,多元化,非政府組織將成為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政府需要放權給予其發(fā)展空間,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形成完善的互動,讓服務型政府和高度發(fā)展的非政府組織共同為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帶來新的氣象。本文通過國內外社會組織的發(fā)展路徑探索和發(fā)展模式對比,探索如何更好地完善我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模式并給出政策建議。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 the government and non -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public affairs .
【學位授予單位】:延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630;D63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剛;昌廣東;;非政府組織——政府處理公共危機時的“政府搭檔”[J];法制與社會;2009年09期
2 虞維華;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關系——資源相互依賴理論的視角[J];公共管理學報;2005年02期
3 王名,賈西津;中國NGO的發(fā)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4 向佼潔;;關于我國NGO組織發(fā)展的資金困境及對策[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23期
5 蘇大林;周巍;申永豐;;走向良性互動: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關系探討[J];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6 趙黎青;柏特南、公民社會與非政府組織[J];國外社會科學;1999年01期
7 郎曉波;俞云峰;;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組織優(yōu)勢及路徑選擇[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5期
8 吳輝;;改革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體制研究[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9 劉衛(wèi)柏;汪青雨;曾棟梁;;我國非政府組織發(fā)展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前沿;2008年01期
10 吳錦良;論政府機構改革與第三部門發(fā)展的互動關系[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婧;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互動關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2 張小雁;治理視野下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及反思[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3 余佳桂;中國非政府組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4 劉麗媛;我國非政府組織發(fā)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馮二占;試論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及其路徑選擇[D];西北大學;2006年
6 趙語慧;公共危機管理中的非政府組織參與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7 王明春;中國非政府組織的倫理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8 趙應昌;中國非營利組織發(fā)展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9 劉秋銀;和諧社會進程中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互動關系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10 王玨;關于中國非政府組織在對外經(jīng)貿(mào)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901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49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