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文心雕龍》對我國公文理論的貢獻
[Abstract]:A document is a document by which a state organ deals with official business.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our count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times of th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emperors,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e-Qin and Han dynasties, official documents in the language, structure, format and other aspects gradually formed their own system, step by step towards maturity. It has the basic types of uplink and downlink and the structure is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nd the content is gradually enriched and diverse.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
【分類號】:H152.3,H15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皮朝綱;《文心雕龍》與老莊思想[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2 王體成;“風骨”管識[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3 張長青 ,張會恩;劉勰“辨騷”真諦及其他[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4 趙盛德;“風骨”等于“風格”嗎?——與李樹爾同志商榷[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5 蘇之;劉勰論遣辭[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6 賈樹新;關于《文心雕龍》的成書時間及劉勰生卒年的新探[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7 呂永 ,周森甲;《文心雕龍》之“道”辯——與馬宏山同志商榷[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年02期
8 劉仁清;《文心雕龍》寫作年代蠡測[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9 張文勛;《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J];云南社會科學;1981年02期
10 蔡育曙;《風骨》與陽剛美[J];云南社會科學;198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宗陽;;論譬喻的分類[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2 陳長義;;在復古文學觀影響下的唐代小說理論[A];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C];1993年
3 黃廣華;;《文心雕龍》與因明學[A];因明研究[C];1990年
4 袁長江;;劉勰對《毛詩序》“比興”的誤解和發(fā)展[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蔡鐘翔;;金圣嘆的小說結構理論[A];水滸爭鳴[第六輯]——2000年水滸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6 葉文舉;;劉勰《文心雕龍》于《史記》衡鑒之探析[A];司馬遷與《史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7 郭外岑;;屈《騷》與神話思維[A];中國楚辭學(第六輯)——2000年楚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8 王洲明;;楚騷與漢代抒情賦[A];中國楚辭學(第六輯)——2000年楚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9 謝明華;;“登高能賦”和“登高必賦”兩說與劉勰文學理論的傳承關系[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10 黃志輝;;詩體創(chuàng)新的重大意義[A];世界漢詩大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昕;銀杏與銀杏文化[N];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2 玲齋;《周易》的文學性[N];吉林日報;2000年
3 雷達;自己的言說方式[N];文學報;2000年
4 衛(wèi)紹生;重新認識文學的“自覺時代”[N];中華讀書報;2000年
5 劉文忠;古為今用 寄托深遠[N];中國文化報;2001年
6 王世征;書法“意象”觀的推崇[N];中國藝術報;2001年
7 北京廣播學院教授 張晶;“勢”:王夫之詩論的重要范疇[N];光明日報;2001年
8 張光年;四十年的心愿[N];光明日報;2001年
9 柏石;美的心愿 美的譯文[N];光明日報;2001年
10 本報通訊員 吳繼安 孫正武 本報記者 單保江;看日照怎樣經(jīng)營城市[N];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毓紅;歷時與共時:《文心雕龍》與《詩學》體裁理論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2 趙厚均;兩晉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戚良德;《文心雕龍》文學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春亮;劉勰與蕭統(tǒng)詩歌觀之異同及其成因[D];揚州大學;2003年
2 趙煒;劉勰文學創(chuàng)新思想新探[D];新疆師范大學;2004年
3 滕馳;空納萬境 白多余韻[D];內蒙古大學;2004年
4 郭樹偉;試論孟子的養(yǎng)浩然之氣[D];鄭州大學;2004年
5 郝永;解讀《文心雕龍》中的帝王批評[D];寧夏大學;2004年
6 劉丹;《文心雕龍》“情采”論之闡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方科平;論劉勰立言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承斌;鐘嶸與劉勰詩學觀之比較[D];揚州大學;2005年
9 何歡蘭;劉勰《文心雕龍》閱讀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10 卓霞;生命律動的和諧美[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924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29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