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管理決策模式分析
本文選題:《易經》 + 管理決策模式。 參考:《齊魯學刊》2007年02期
【摘要】:《易經》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是古人為預知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而創(chuàng)立的獨特預卜神秘符號系統(tǒng),一直是后人在日常決策時的重要依據(jù)。近年來,國內外盛行將《易經》思想運用于企業(yè)的經營管理實務中。從現(xiàn)代管理決策的學術角度來解析《易經》,其中蘊藏了具有管理意義的個體管理決策模式。
[Abstract]:The Book of change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ancients, is the ancients to predict the changes of nature, society and life and the creation of a unique system of pre-divination mysterious symbols, has been an important basi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in the daily decision-making. In recent years, the thought of "the Book of chang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of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cademic point of view of modern management decision, the Book of changes contains an individual management decision model with management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
【分類號】:C931;B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秦勃;;有限理性:理性的一種發(fā)展模式——試論H·A·西蒙的有限理性決策模式[J];理論界;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相魁;論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和諧思想[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03期
2 譚千保;鐘毅平;;農民的非理性環(huán)境行為及其歸因[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趙文鼎;試論《周易》對《傷寒論》三陰三陽說的影響[J];甘肅中醫(yī);2005年11期
4 陳恩林;論《易傳》的和合思想[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1期
5 張剛,楊思基;簡論儒家政治公平思想[J];理論學刊;2004年06期
6 魏遂群;論科技發(fā)展帶來的現(xiàn)代困惑與儒學人文精神的辯證思維[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7 鮑剛毅;試析《周易大傳·系辭》中合理性思想及現(xiàn)代意義[J];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06期
8 馬宇航;人與神──中西宗教精神之比較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年02期
9 戴永新;《周易》的學校教育思想探微[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10 張銘;從漢字構形詮釋“教”字的文化內涵[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京偉;程伊川易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曾凡朝;楊簡易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靜;儒家文化與山東時風集團企業(yè)文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2 秦勃;村落視野中均勢宗族間的零和博弈及其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蘇麗娜;女性擇偶過程中的決策機制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孟超;西蒙決策理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文炳;從文學角度讀《易經》談學《易經》的必要性[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Z1期
2 唐志凱;《易經》中的民歌辨正[J];求是學刊;1984年02期
3 羅熾;《周易古經》形象思維舉要[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5期
4 陶文光;淺談《易經》的語文特色[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00期
5 李文炳;試論《易經》與歐陽修及其作品的關系[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6 R.L.溫 ,丁鋼;《易經》與繪畫藝術[J];文藝研究;1986年02期
7 劉振懷;淺談《易經》中的對立面轉化思想[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8 劉志斌;對《易經》乾卦的再認識[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2期
9 王路;西周興起的大事記(之一)——淺釋《易經》乾卦筮辭[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10 劉長林;從系統(tǒng)和信息觀點看《周易》經傳[J];哲學研究;198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亞欣;王瑞蘭;趙淑華;;自擬消痞散(湯)治療慢性胃炎35例臨床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2 金周昌;;對于朱子易哲學的觀點和歷史評價的考察[A];朱子學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匡調元;;論傳統(tǒng)中國醫(yī)學之特色[A];全國中醫(yī)藏象研究創(chuàng)新思路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4 葉純德;;中醫(yī)藏象學說初探——免疫辨證理論是藏象學說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A];全國中醫(yī)藏象研究創(chuàng)新思路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5 陳鼓應;;《老子》與《周易》經傳思想脈絡詮釋[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6 茅原;;科學主義與神秘主義[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7 石秋宏;;石獅城隍信仰及其在臺灣、東南亞的傳播[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8 徐風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簡論[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9 張云華;;人文管理是醫(yī)院發(fā)展生產力[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李德建;;推介《老子傳真》——一部功力深厚的老子《道德經》研究力作[A];中國鹿邑老子學會——海峽兩岸李氏懇親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熹與《周易本義》[N];光明日報;2000年
2 高嵐 申荷永;中國文化對西方心理學的影響[N];光明日報;2000年
3 玲齋;《周易》的文學性[N];吉林日報;2000年
4 方漢文(蘇州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逾越與融匯:多元文化的新辯證觀念[N];文匯報;2000年
5 永勝;男子漢的柔情美[N];安徽經濟報;2001年
6 記者 劉先琴;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亟待開發(fā)[N];光明日報;2001年
7 蒙一丁;博大精深 外柔內剛[N];人民日報;2001年
8 新華社記者 陳志強 石新榮;整體、和諧和創(chuàng)新[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9 黃傳貴;淺談醫(yī)學哲學(一)[N];云南政協(xié)報;2001年
10 杜阿奇;“三”的文化溯源[N];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顧修全;從現(xiàn)代科學哲學看中醫(yī)身心醫(yī)學[D];湖南中醫(yī)學院;2001年
2 呂書寶;滿眼風物入卜書[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馮若春;“他者”的眼光——論北美漢學家關于“詩言志”、“言意關系”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謝玉春;[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2 任曉彤;《易經》虛詞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旭;《易經》詞法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4 譚玉龍;破解中國古代壁畫構圖之謎[D];延邊大學;2004年
5 張瑞芳;《易經》動詞配價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6 韓軍;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易經》異文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徐艷云;《易經》與殷周法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317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03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