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濱水空間活力營造的設計途徑研究 ——以山東招遠金泉河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16:39
作為水陸銜接區(qū)域的城市濱水空間是城市最基本的構成單元,既具備自然特征又有著人工調節(jié)的屬性,在城市大環(huán)境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景觀價值。大眾的生活、游憩、貿易等許多行為活動均以濱水空間為中心進行開展,同時它也作為城市的核心空間聚集人群、凝聚人氣。但由于加速發(fā)展的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水質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等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影響著原本極具人氣的濱水空間,使它面臨迫在眉睫的危機與挑戰(zhàn),最終導致了濱水空間逐漸落敗而無法滿足人們在生活生產中對高品質水環(huán)境的多方面需求。因此,重新喚起城市濱水空間的生命活力并重塑城市形象,使城市兼具軟實力和硬實力的同步崛起成為越來越受人們重視的焦點問題。同時,如何創(chuàng)造具有公共活力的城市濱水空間對景觀設計的研究具有深遠影響和重要現實意義。本文以促進濱水公共空間的活力為研究中心,探究如何設計更滿足現代城市發(fā)展和居民需求的城市濱水空間,并以山東招遠金泉河為研究對象,開展實證分析及研究。首先,明確城市濱水空間發(fā)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走向,對其進行合理的歸納總結,并定義城市濱水空間及其活力的概念屬性。在這一基礎上,對國內外城市濱水空間活力營造的相關案例和理論研究進行梳理,并通過借鑒...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框架(來源:作者自繪)
泉河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為例18可以感受自然的變化,感受自然的力量,清晰的科普牌使人們更清晰的了解自然,認識自然。再者,上海辰山植物園的礦坑花園也是尊重現狀進行設計的典型案例,在尊重礦坑現狀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豎向設計,營造原始自然的氛圍。設計最突出的節(jié)點便是浮水棧橋,布置在礦坑一側,還原水面最大空間,特殊的浮橋機構給人漂浮不定的感受,浮橋對面結合礦坑設計自然瀑布景觀,宛如暢游山水之間,礦坑花園游線起于集裝箱,最后園路通過山體內部到達藥草園,充分結合現狀,設計構思精巧,值得借鑒學習。圖3.1杭州江洋畈公園現狀淤泥利用(來源:http://www.dylandscape.com/)Figure3.1UtilizationofSiltinHangzhouJiangyangfanPark3.2.1.2恢復自然形態(tài)自然水體通過對泥沙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促成不同的自然水系形態(tài)。大自然水文過程影響天然水體構成,使其形成了獨特的結構、形態(tài)特征與多種地貌類型,如海拉爾牛軛湖,原來在平原地區(qū)自由流淌,隨著水系對河岸不斷沖刷與侵蝕,水體不斷凹陷,最終河流自然截彎取直,改道后的河水繼續(xù)流動,被廢棄的部分依據周邊地貌,逐漸形成特色湖面景觀。自然濱水區(qū)為各種動植物、微生物創(chuàng)造了合適的棲息地,是構成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基矗此外,植被和岸線會起到抵抗洪水、降低流速、減輕干旱的作用。因此,濱水空間生態(tài)恢復的首要基礎是尊重水系的自然曲線形狀。根據水體的實際情況,其自然形狀應予以保留,彎曲適當,適當條件下可以安排一些水庫,形成袋狀結構,這是保護動植物物種多樣性、景觀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的基矗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和波士頓綠道便是最好的實踐,它們均恢復了水體的自然形態(tài),增大了生物多樣性,減少了諸多環(huán)境問題。在恢復水系自然形態(tài)的過程中,應考慮到排水問題?
城市濱水空間活力營造的設計途徑研究——以山東招遠金泉河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為例20進行一定的過渡與滲透;水質方面則是兩者中更為有效的一部分,通過雨水花園、生物滯留池等完整海綿系統(tǒng)的布置,層層滲透,可以過濾水體中的污染物,起到凈化的作用。濱水空間設計中,雨水花園等滯留池的布置應靠近場地與道路,在解決排水問題的同時,由于場地與道路污染物數量多,這樣可以發(fā)揮其最大效益。如伯明翰鐵路公園中,其水體靠近市政道路與廣場一側,通過水泵,將干凈的水體抽離到中心大水面中,予以展示與觀賞。此外,濱水空間存在豐富的地形,海綿設施設計時應該結合地形的山脊與谷底,明確分水區(qū)域與匯水區(qū)域,高效快捷的完成水質與水量的處理。上海世博園后灘公園,結合豎向,通過暴氧及多種濕地植物凈化水體,保護環(huán)境的同時,為世博提供中水,可以節(jié)約大量費用。后灘公園改造形成完善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與美觀的形式組合,起到生態(tài)教育作用(王一凡,2014);再者張?zhí)凭坝^事務所設計的萬科建筑研究中心,探索新穎有效的水質凈化方法(圖3.2),如波紋花園、風車花園等,凈化的同時提供了教育、欣賞、娛樂的可能;此外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古斯塔夫森設計的法國幻想花園同樣采用類似波浪形的地貌凈化水質,同時結合花田等娛樂觀賞功能,聚集人氣。圖3.2萬科建筑研究中心水質凈化(圖片來源:https://www.gooood.cn/vanke-research-center-by-zt.htm)Figure3.2WaterpurificationofVankeBuildingResearchCenter3.2.1.4優(yōu)化植物景觀植物是城市濱水空間的最佳裝飾材料,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能量來源。植物在保護水岸線、水質凈化、固泥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水份蒸發(fā)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雅圖社區(qū)花園的用地獲取、功能分區(qū)和元素組成[J]. 李倞. 風景園林. 2019(11)
[2]基于文化景觀理論對歷史街區(qū)的活力再生研究[J]. 孫繼國,王健,常以彬,姬春炎. 藝術科技. 2019(08)
[3]城市綠軸——巴塞羅那城市慢行網絡建設的風景園林途徑研究[J]. 李倞,宋捷. 風景園林. 2019(05)
[4]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活力及環(huán)境因素影響研究[J]. 劉瑞雪,許曉雪. 中國園林. 2018(S2)
[5]以提升城市活力為目的的濱水景觀規(guī)劃理念實踐——蘇州澹臺湖景區(qū)概念性規(guī)劃設計[J]. 張丹,徐晶. 現代園藝. 2018(01)
[6]古鎮(zhèn)景觀生態(tài)修復與活力提升的方法探討——以福建永泰嵩口古鎮(zhèn)為例[J]. 官紫玲. 中國園藝文摘. 2017(12)
[7]濱水區(qū)活力營造策略探析——以英國布里斯托爾碼頭區(qū)為例[J]. 周昊天,閻瑾,趙紅紅. 華中建筑. 2017(02)
[8]老社區(qū)街道景觀改造中的活力要素影響分析[J]. 張圣蕾,付予.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6(10)
[9]園林植物在城市綠地活力空間構建中的作用[J]. 方李明,陳虹,李遠航,任曉雪,趙連海.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6(14)
[10]海綿城市景觀建設如何與城市快速發(fā)展協調——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與加冷河修復為例[J]. 梁永祥.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 2016(19)
碩士論文
[1]活力提升視角下的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研究[D]. 陳心宇.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9
[2]健康導向下城市濱水空間活力營造設計研究[D]. 溫馨.吉林建筑大學 2019
[3]基于活力視角的西安市公園水景觀研究[D]. 于晟鋒.長安大學 2019
[4]城市濱水公共空間活力營造研究[D]. 王競競.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7
[5]基于生態(tài)理念的城市濱水空間活力營造初探[D]. 馮瑩.東南大學 2016
[6]基于河流生態(tài)修復理念的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研究[D]. 張思琦.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7]城市中心濱水空間品質提升研究[D]. 周正策.蘇州科技學院 2014
[8]城市濱水區(qū)親水景觀規(guī)劃設計[D]. 謝永順.安徽建筑大學 2014
[9]城市中心濱水區(qū)規(guī)劃中的活力塑造研究[D]. 章明輝.北京建筑大學 2013
[10]基于生態(tài)恢復的城市濱水區(qū)景觀規(guī)劃研究[D]. 曾娟.長安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999547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框架(來源:作者自繪)
泉河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為例18可以感受自然的變化,感受自然的力量,清晰的科普牌使人們更清晰的了解自然,認識自然。再者,上海辰山植物園的礦坑花園也是尊重現狀進行設計的典型案例,在尊重礦坑現狀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豎向設計,營造原始自然的氛圍。設計最突出的節(jié)點便是浮水棧橋,布置在礦坑一側,還原水面最大空間,特殊的浮橋機構給人漂浮不定的感受,浮橋對面結合礦坑設計自然瀑布景觀,宛如暢游山水之間,礦坑花園游線起于集裝箱,最后園路通過山體內部到達藥草園,充分結合現狀,設計構思精巧,值得借鑒學習。圖3.1杭州江洋畈公園現狀淤泥利用(來源:http://www.dylandscape.com/)Figure3.1UtilizationofSiltinHangzhouJiangyangfanPark3.2.1.2恢復自然形態(tài)自然水體通過對泥沙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促成不同的自然水系形態(tài)。大自然水文過程影響天然水體構成,使其形成了獨特的結構、形態(tài)特征與多種地貌類型,如海拉爾牛軛湖,原來在平原地區(qū)自由流淌,隨著水系對河岸不斷沖刷與侵蝕,水體不斷凹陷,最終河流自然截彎取直,改道后的河水繼續(xù)流動,被廢棄的部分依據周邊地貌,逐漸形成特色湖面景觀。自然濱水區(qū)為各種動植物、微生物創(chuàng)造了合適的棲息地,是構成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基矗此外,植被和岸線會起到抵抗洪水、降低流速、減輕干旱的作用。因此,濱水空間生態(tài)恢復的首要基礎是尊重水系的自然曲線形狀。根據水體的實際情況,其自然形狀應予以保留,彎曲適當,適當條件下可以安排一些水庫,形成袋狀結構,這是保護動植物物種多樣性、景觀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的基矗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和波士頓綠道便是最好的實踐,它們均恢復了水體的自然形態(tài),增大了生物多樣性,減少了諸多環(huán)境問題。在恢復水系自然形態(tài)的過程中,應考慮到排水問題?
城市濱水空間活力營造的設計途徑研究——以山東招遠金泉河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為例20進行一定的過渡與滲透;水質方面則是兩者中更為有效的一部分,通過雨水花園、生物滯留池等完整海綿系統(tǒng)的布置,層層滲透,可以過濾水體中的污染物,起到凈化的作用。濱水空間設計中,雨水花園等滯留池的布置應靠近場地與道路,在解決排水問題的同時,由于場地與道路污染物數量多,這樣可以發(fā)揮其最大效益。如伯明翰鐵路公園中,其水體靠近市政道路與廣場一側,通過水泵,將干凈的水體抽離到中心大水面中,予以展示與觀賞。此外,濱水空間存在豐富的地形,海綿設施設計時應該結合地形的山脊與谷底,明確分水區(qū)域與匯水區(qū)域,高效快捷的完成水質與水量的處理。上海世博園后灘公園,結合豎向,通過暴氧及多種濕地植物凈化水體,保護環(huán)境的同時,為世博提供中水,可以節(jié)約大量費用。后灘公園改造形成完善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與美觀的形式組合,起到生態(tài)教育作用(王一凡,2014);再者張?zhí)凭坝^事務所設計的萬科建筑研究中心,探索新穎有效的水質凈化方法(圖3.2),如波紋花園、風車花園等,凈化的同時提供了教育、欣賞、娛樂的可能;此外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古斯塔夫森設計的法國幻想花園同樣采用類似波浪形的地貌凈化水質,同時結合花田等娛樂觀賞功能,聚集人氣。圖3.2萬科建筑研究中心水質凈化(圖片來源:https://www.gooood.cn/vanke-research-center-by-zt.htm)Figure3.2WaterpurificationofVankeBuildingResearchCenter3.2.1.4優(yōu)化植物景觀植物是城市濱水空間的最佳裝飾材料,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能量來源。植物在保護水岸線、水質凈化、固泥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水份蒸發(fā)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雅圖社區(qū)花園的用地獲取、功能分區(qū)和元素組成[J]. 李倞. 風景園林. 2019(11)
[2]基于文化景觀理論對歷史街區(qū)的活力再生研究[J]. 孫繼國,王健,常以彬,姬春炎. 藝術科技. 2019(08)
[3]城市綠軸——巴塞羅那城市慢行網絡建設的風景園林途徑研究[J]. 李倞,宋捷. 風景園林. 2019(05)
[4]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活力及環(huán)境因素影響研究[J]. 劉瑞雪,許曉雪. 中國園林. 2018(S2)
[5]以提升城市活力為目的的濱水景觀規(guī)劃理念實踐——蘇州澹臺湖景區(qū)概念性規(guī)劃設計[J]. 張丹,徐晶. 現代園藝. 2018(01)
[6]古鎮(zhèn)景觀生態(tài)修復與活力提升的方法探討——以福建永泰嵩口古鎮(zhèn)為例[J]. 官紫玲. 中國園藝文摘. 2017(12)
[7]濱水區(qū)活力營造策略探析——以英國布里斯托爾碼頭區(qū)為例[J]. 周昊天,閻瑾,趙紅紅. 華中建筑. 2017(02)
[8]老社區(qū)街道景觀改造中的活力要素影響分析[J]. 張圣蕾,付予.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6(10)
[9]園林植物在城市綠地活力空間構建中的作用[J]. 方李明,陳虹,李遠航,任曉雪,趙連海.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6(14)
[10]海綿城市景觀建設如何與城市快速發(fā)展協調——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與加冷河修復為例[J]. 梁永祥.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 2016(19)
碩士論文
[1]活力提升視角下的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研究[D]. 陳心宇.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9
[2]健康導向下城市濱水空間活力營造設計研究[D]. 溫馨.吉林建筑大學 2019
[3]基于活力視角的西安市公園水景觀研究[D]. 于晟鋒.長安大學 2019
[4]城市濱水公共空間活力營造研究[D]. 王競競.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7
[5]基于生態(tài)理念的城市濱水空間活力營造初探[D]. 馮瑩.東南大學 2016
[6]基于河流生態(tài)修復理念的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研究[D]. 張思琦.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7]城市中心濱水空間品質提升研究[D]. 周正策.蘇州科技學院 2014
[8]城市濱水區(qū)親水景觀規(guī)劃設計[D]. 謝永順.安徽建筑大學 2014
[9]城市中心濱水區(qū)規(guī)劃中的活力塑造研究[D]. 章明輝.北京建筑大學 2013
[10]基于生態(tài)恢復的城市濱水區(qū)景觀規(guī)劃研究[D]. 曾娟.長安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9995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99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