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盆地克拉美麗氣田高效勘探實踐
本文選題:準噶爾盆地 切入點:克拉美麗氣田 出處:《天然氣工業(yè)》2010年02期
【摘要】:準噶爾盆地腹部克拉美麗氣田從第一口井開鉆到整體探明1058×108m3天然氣儲量,僅用了2年時間?碧街,該區(qū)面臨資源前景不明、工程技術(shù)問題多、鉆井時效低、勘探周期長等一系列問題。為此,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實施了一體化項目管理模式:在2007年天然氣勘探展開階段,實施組織革新、管理創(chuàng)新、地質(zhì)與工程相結(jié)合、各工程工種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措施;在2008年天然氣評價階段,勘探開發(fā)整體部署,整體推進,保障探明投產(chǎn)。一體化項目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①鉆井速度、純鉆時效明顯提高,復(fù)雜事故發(fā)生率降低;②防漏取得明顯效果;③加快了克拉美麗氣田的發(fā)現(xiàn)。一體化項目管理模式較好地實現(xiàn)了各方管理人員及技術(shù)人員的資源共享和互補,縮短了指揮鏈,協(xié)調(diào)和溝通更加暢快,實現(xiàn)了項目費用、進度、質(zhì)量和安全的有效控制,也提高了項目管理水平。
[Abstract]:From the first well drilling to the whole proved 1058 脳 108m3 natural gas reserves, it took only 2 years. At the beginning of exploration, the area was faced with unknown resource prospects, many engineering technical problems and low drilling efficiency. For this reason, CNPC has implemented an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during th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phase in 2007, it implemente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2008, in the stage of natural gas evaluation, the overall deployment and promo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guarantee of proven production, the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drilling speed of 1: 1, and the pure drilling time limi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ex accidents and reducing the leakage prevention effect can accelerate the discovery of Kelamie gas field. The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has realized the sharing and complementation of resources between managers and technicians, and shortened the chain of command. Better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ive control of project cost, schedule, quality and safety, and improved project management.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公司;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康玉柱;新疆三大盆地構(gòu)造特征及油氣分布[J];地質(zhì)力學學報;2003年01期
2 王緒龍;準噶爾盆地石炭系的生油問題[J];新疆石油地質(zhì);199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繼軍,畢先梅;成巖-極低級變質(zhì)作用及油氣勘探意義[J];地學前緣;1999年02期
2 陳業(yè)全,王偉鋒;準噶爾盆地構(gòu)造動力學過程[J];地質(zhì)力學學報;2004年02期
3 張朝軍,石昕,吳曉智,杜社寬,管樹巍;準噶爾盆地石炭系油氣富集條件及有利勘探領(lǐng)域預(yù)測[J];中國石油勘探;2005年01期
4 石昕,王緒龍,張霞,管樹巍,張年富,張朝軍;準噶爾盆地石炭系烴源巖分布及地球化學特征[J];中國石油勘探;2005年01期
5 張朝軍;何登發(fā);吳曉智;石昕;羅建寧;王寶瑜;楊庚;管樹巍;趙霞;;準噶爾多旋回疊合盆地的形成與演化[J];中國石油勘探;2006年01期
6 陳建平,梁狄剛,王緒龍,鄧春萍,薛新克,靳濤,宋孚慶,鐘寧寧;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一)——烴源巖基本地球化學特征與生物標志物特征[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3年04期
7 陳建平,梁狄剛,王緒龍,鄧春萍,薛新克,靳濤,宋孚慶,鐘寧寧;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二)——原油地球化學特征、分類與典型原油油源[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3年05期
8 姜林,吳孔友,曲江秀;準噶爾盆地莫索灣地區(qū)油源分析[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9 張健,劉樓軍,黃蕓,王軍,胡斌;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中-上二疊統(tǒng)沉積相特征[J];新疆地質(zhì);2003年04期
10 康玉柱;中國西北地區(qū)壓性疊加盆地成油特征[J];新疆地質(zhì);2004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杜社寬;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前陸沖斷帶特征及對油氣聚集作用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耿春雁;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二疊系地震地層學及油氣地質(zhì)條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2 時丕同;吉木薩爾凹陷油藏地球化學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3年
3 郭春清;準噶爾盆地四棵樹凹陷生油潛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4 呂嶸;準噶爾盆地南緣陸內(nèi)前陸盆地構(gòu)造演化與油氣關(guān)系[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維志;梁巧峰;李俊國;鄧林;;黃驊凹陷火成巖儲層測井響應(yīng)特征研究[J];測井技術(shù);2006年02期
2 蔡忠賢,陳發(fā)景,賈振遠;準噶爾盆地的類型和構(gòu)造演化[J];地學前緣;2000年04期
3 曹劍;張義杰;胡文tD;張越遷;唐勇;姚素平;陶國亮;;油氣儲層自生高嶺石發(fā)育特點及其對物性的影響[J];礦物學報;2005年04期
4 匡立春;薛新克;鄒才能;侯連華;;火山巖巖性地層油藏成藏條件與富集規(guī)律——以準噶爾盆地克—百斷裂帶上盤石炭系為例[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7年03期
5 陳業(yè)全,王偉鋒;準噶爾盆地構(gòu)造演化與油氣成藏特征[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6 王旭,袁洪,李興平,王國司,許國民,楊惠明,張麗霞,何賢英,李鋼,文鋼峰,閻文新,張萬新;準噶爾盆地東部石炭—侏羅系油氣儲蓋層特征及評價[J];石油實驗地質(zhì);1997年01期
7 房德權(quán),宋巖,夏新宇;準噶爾盆地南緣西部天然氣封蓋層的有效性[J];石油實驗地質(zhì);1999年02期
8 張瑩;潘保芝;印長海;王鵬;劉傳平;李宏娟;;成像測井圖像在火山巖巖性識別中的應(yīng)用[J];石油物探;2007年03期
9 鄧攀,陳孟晉,高哲榮,孫愛;火山巖儲層構(gòu)造裂縫的測井識別及解釋[J];石油學報;2002年06期
10 康玉柱;新疆油氣地質(zhì)研究[J];新疆地質(zhì);199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璐;何光玉;張洪安;云露;余騰孝;朱永輝;王離遲;姚澤偉;董傳萬;竺國強;;準噶爾盆地東北緣中侏羅世逆沖構(gòu)造變形及其地質(zhì)意義[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11年04期
2 劉傳虎;;地質(zhì)新認識帶來油氣勘探新突破——以準噶爾盆地中國石化區(qū)塊勘探為例[J];中國石油勘探;2011年04期
3 王理瑞;趙國春;王國先;吳承美;;用R/S分析技術(shù)預(yù)測火燒山油田H2層油藏裂縫[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11年04期
4 康志宏;;準噶爾盆地古生代沉積演化特征[J];地質(zhì)力學學報;2011年02期
5 劉巍;陳杰;萬策;吳孔友;;準噶爾盆地重32井區(qū)齊古組油藏主控因素[J];科技導(dǎo)報;2011年18期
6 楊勇;陳世悅;王桂萍;孟憲波;;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地區(qū)古近系沉積相研究[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11年03期
7 白振華;孫培元;孫寶才;;準噶爾盆地烏夏斷裂帶構(gòu)造特征及其油氣成藏意義[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1年03期
8 王學忠;;依實際案例看勝利西部探區(qū)勘探開發(fā)前景[J];石油科技論壇;2011年04期
9 張家鋒;高炎;趙逸清;張海濤;黃波;;準噶爾盆地吉7井區(qū)梧桐溝組二段儲層特征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10 王威;陳維權(quán);龐樹偉;韋雨;寇子健;李臻;;準噶爾盆地石南31井區(qū)清水河組油氣水層分布規(guī)律[J];新疆地質(zhì);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海防;;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地區(qū)油氣成藏控制因素[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馮強強;吳慶舉;李永華;;新疆地區(qū)S波分裂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劉豪;王媛;王英民;;淺析準噶爾盆地侏羅系煤層在層序地層中的意義[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4 吳曉智;張義杰;何正懷;陳江新;;準噶爾盆地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演化及構(gòu)造單元劃分[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0年
5 王媛;王英民;劉豪;;準噶爾盆地瑪6井區(qū)侏羅系三工河組S_2~2砂層地震相分析[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6 蔣宜勤;;準噶爾盆地侏羅系低滲透油氣儲層特征及成因探討[A];2002低滲透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7 李勝祥;陳戴生;顏啟明;魯克改;;準噶爾盆地鈾礦化特征及其找礦前景[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zhì)工作者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8 鮑志東;管守銳;要儒峰;王英民;康永尚;劉凌;趙秀岐;齊雪峰;;準噶爾盆地侏羅系層序地層與隱蔽圈閉研究[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9 王兆峰;;高分辨率三維地震技術(shù)在準噶爾盆地儲層預(yù)測中的應(yīng)用[A];2002低滲透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張義杰;王緒龍;燕啟勝;吳曉智;;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現(xiàn)狀,21世紀初勘探戰(zhàn)略與對策[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瑟;準噶爾盆地發(fā)現(xiàn)的鳥類腳印是啥模樣[N];光明日報;2011年
2 陶拴科;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處在青壯年期[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3 通訊員 胡林 薛新民 蘇惠萍;縱論準噶爾勘探[N];中國石油報;2003年
4 記者 宋杰;今年發(fā)現(xiàn)五個億噸級以上油氣田[N];中國石油報;2002年
5 張抗;“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氣勘探新層系[N];中國石化報;2011年
6 宗鋼;西部莊1井試采投產(chǎn)[N];中國石化報;2003年
7 孫克;要在大沙漠里抱出“金娃娃”[N];中國石化報;2003年
8 記者 趙凡;西北地區(qū)是未來重要油氣勘探區(qū)[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1年
9 董耀輝 通訊員 馮巖 唐建華;準噶爾盆地腹部巖性油藏勘探再得手[N];中國石油報;2004年
10 記者 鄒水平 通訊員 孫希利;西部新區(qū)勘探穩(wěn)步推進[N];中國石化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邊偉華;準噶爾盆地巴塔瑪依內(nèi)山組火山巖儲層地質(zhì)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崔殿;準噶爾盆地克夏斷裂帶成巖作用對斷層輸導(dǎo)性能的影響[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3 呂錫敏;巖性油氣藏勘探理論和方法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4 冀登武;準噶爾盆地侏羅系層序地層學與成巖動力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石新樸;準噶爾盆地滴南凸起二疊系梧桐溝組層序地層與巖性油氣藏勘探[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6 陳杰;準噶爾盆地克夏斷裂帶成巖作用對不整合輸導(dǎo)性能的影響[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7 汪仁富;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克拉瑪依—夏子街走滑構(gòu)造[D];浙江大學;2012年
8 吳小奇;新疆北部卡拉麥里縫合帶后碰撞構(gòu)造巖漿作用及其對火山巖油氣成藏的制約[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9 王可新;低煤級儲層三相態(tài)含氣量物理模擬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10 宋到福;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布龍果爾泥盆系古油藏形成與破壞機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璐;準噶爾盆地東北緣青格里底斜坡中生代構(gòu)造特征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毛小妮;準噶爾盆地北部石炭紀—早二疊世構(gòu)造巖相古地理面貌與烴源巖特征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3 袁航;準噶爾盆地東北緣前陸沖斷帶構(gòu)造特征與油氣聚集[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4 李振華;準噶爾盆地北部燕山期構(gòu)造事件及其古地溫特征分析[D];西北大學;2011年
5 胡鵬;準噶爾盆地滴西地區(qū)火山巖儲層預(yù)測[D];西北大學;2011年
6 鄧麗君;準噶爾盆地南部侏羅紀—白堊紀介形類生物地層及界線探討[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7 楊甫;準噶爾盆地北部基底屬性及其演化的鋯石原位U-Pb年齡和微量元素分析[D];西北大學;2012年
8 岳靜;準噶爾盆地五彩灣凹陷上石炭統(tǒng)沉積相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9 宋剛練;準噶爾盆地春光區(qū)塊沙二段6砂組沉積體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10 康靜;準噶爾盆地陸東地區(qū)石炭系火山巖儲層特征及有利儲層控制因素分析[D];西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64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66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