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獻計量視角的全球物流科技領域發(fā)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9 20:40
[目的/意義]分析全球物流科技領域的學術產出和分布情況,有助于把握物流科技領域的發(fā)展動向,為相關科研人員提供借鑒。[方法/過程]采用文獻計量分析、社會網(wǎng)絡分析和可視化分析工具,搜集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物流科技領域的文獻數(shù)據(jù),從論文年度數(shù)量、研究力量、研究主題角度分析全球物流科技領域的發(fā)展態(tài)勢。[結果/結論]通過結果可知,中國大陸物流領域的年度論文量增長迅速,學術實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物流學術領域的發(fā)展,香港理工大學已形成成熟的研究團隊,Govindan Kannan、Gunasekaran Angappa是近幾年最具潛力的學者;可持續(xù)性(Sustainability)相關研究是物流學術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文章來源】:情報探索. 2020,(03)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物流科技的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框架
通過不同國家/地區(qū)物流科技領域的論文產出情況的分析,可以了解國家/地區(qū)的整體科研實力和學術影響力。從2004—2018年各個國家/地區(qū)的物流科技領域論文數(shù)量來看(見表1),論文數(shù)量前10名的國家/地區(qū)論文總量為11 928篇,占全球論文總量的74.9%,表明物流科技領域的研究論文主要集中在以上這10個國家/地區(qū)。與其他國家/地區(qū)相比,美國和中國大陸在物流科技領域的科研實力突出。其中,美國論文數(shù)量為4 076篇,占全球論文總量的25.60%,且總被引頻次位列第一、篇均被引頻次位列第二;而中國大陸的論文量和總被頻次位列第二,但是篇均被引頻次位列第十,說明中國大陸的學術實力較高,但是國際影響力還有待提高。英國在論文量、總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頻次上都位列第三,說明在物流科技領域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影響力。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大陸物流學術的發(fā)展趨勢,繪制了2004—2018年間中國大陸、美國的年度論文量和篇均被引頻次發(fā)展變化圖(見圖3)。從圖3可知,無論是論文量、還是篇均被引頻次,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差距均在不斷縮小,2017年、2018年中國大陸論文量超過美國,2011年中國大陸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首次超過美國,之后幾年的中國大陸物流學術領域的論文影響力和美國不相上下,說明中國大陸最近幾年學術實力和學術影響力增長趨勢明顯。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大陸物流學術的發(fā)展趨勢,繪制了2004—2018年間中國大陸、美國的年度論文量和篇均被引頻次發(fā)展變化圖(見圖3)。從圖3可知,無論是論文量、還是篇均被引頻次,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差距均在不斷縮小,2017年、2018年中國大陸論文量超過美國,2011年中國大陸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首次超過美國,之后幾年的中國大陸物流學術領域的論文影響力和美國不相上下,說明中國大陸最近幾年學術實力和學術影響力增長趨勢明顯。3.2 機構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裝箱問題在物流領域的研究回顧與分析——基于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科研數(shù)據(jù)庫(Web of Science,1989~2018)的科學計量分析[J]. 馬鑫,廖哲文. 科技促進發(fā)展. 2019(07)
[2]國內外不同學科間論文評價的研究進展[J]. 林海鋒,肖菲喆,姜橙,張微微,李雪佳,王卓青. 情報探索. 2018(12)
[3]我國信息生態(tài)學研究的文獻計量和共詞聚類分析[J]. 張寶生,王曉敏. 情報探索. 2018(10)
[4]國內外物流研究現(xiàn)狀、熱點與趨勢——文獻計量與理論綜述[J]. 呂程. 中國流通經濟. 2017(12)
[5]國內外物流研究動態(tài)比較分析——基于2008-2012年SCI、SSCI和EI文獻的分析[J]. 陳祥燕,李寶奕,高娟. 現(xiàn)代情報. 2014(04)
[6]基于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科研團隊發(fā)現(xiàn)研究[J]. 李綱,李春雅,李翔. 圖書情報工作. 2014(07)
[7]基于復雜網(wǎng)絡模塊化的微博社會網(wǎng)絡結構分析——以“上海發(fā)布”政務微博為例[J]. 杜楊沁,霍有光,鎖志海. 圖書情報知識. 2013(03)
本文編號:3332766
【文章來源】:情報探索. 2020,(03)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物流科技的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框架
通過不同國家/地區(qū)物流科技領域的論文產出情況的分析,可以了解國家/地區(qū)的整體科研實力和學術影響力。從2004—2018年各個國家/地區(qū)的物流科技領域論文數(shù)量來看(見表1),論文數(shù)量前10名的國家/地區(qū)論文總量為11 928篇,占全球論文總量的74.9%,表明物流科技領域的研究論文主要集中在以上這10個國家/地區(qū)。與其他國家/地區(qū)相比,美國和中國大陸在物流科技領域的科研實力突出。其中,美國論文數(shù)量為4 076篇,占全球論文總量的25.60%,且總被引頻次位列第一、篇均被引頻次位列第二;而中國大陸的論文量和總被頻次位列第二,但是篇均被引頻次位列第十,說明中國大陸的學術實力較高,但是國際影響力還有待提高。英國在論文量、總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頻次上都位列第三,說明在物流科技領域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影響力。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大陸物流學術的發(fā)展趨勢,繪制了2004—2018年間中國大陸、美國的年度論文量和篇均被引頻次發(fā)展變化圖(見圖3)。從圖3可知,無論是論文量、還是篇均被引頻次,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差距均在不斷縮小,2017年、2018年中國大陸論文量超過美國,2011年中國大陸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首次超過美國,之后幾年的中國大陸物流學術領域的論文影響力和美國不相上下,說明中國大陸最近幾年學術實力和學術影響力增長趨勢明顯。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大陸物流學術的發(fā)展趨勢,繪制了2004—2018年間中國大陸、美國的年度論文量和篇均被引頻次發(fā)展變化圖(見圖3)。從圖3可知,無論是論文量、還是篇均被引頻次,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差距均在不斷縮小,2017年、2018年中國大陸論文量超過美國,2011年中國大陸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首次超過美國,之后幾年的中國大陸物流學術領域的論文影響力和美國不相上下,說明中國大陸最近幾年學術實力和學術影響力增長趨勢明顯。3.2 機構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裝箱問題在物流領域的研究回顧與分析——基于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科研數(shù)據(jù)庫(Web of Science,1989~2018)的科學計量分析[J]. 馬鑫,廖哲文. 科技促進發(fā)展. 2019(07)
[2]國內外不同學科間論文評價的研究進展[J]. 林海鋒,肖菲喆,姜橙,張微微,李雪佳,王卓青. 情報探索. 2018(12)
[3]我國信息生態(tài)學研究的文獻計量和共詞聚類分析[J]. 張寶生,王曉敏. 情報探索. 2018(10)
[4]國內外物流研究現(xiàn)狀、熱點與趨勢——文獻計量與理論綜述[J]. 呂程. 中國流通經濟. 2017(12)
[5]國內外物流研究動態(tài)比較分析——基于2008-2012年SCI、SSCI和EI文獻的分析[J]. 陳祥燕,李寶奕,高娟. 現(xiàn)代情報. 2014(04)
[6]基于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科研團隊發(fā)現(xiàn)研究[J]. 李綱,李春雅,李翔. 圖書情報工作. 2014(07)
[7]基于復雜網(wǎng)絡模塊化的微博社會網(wǎng)絡結構分析——以“上海發(fā)布”政務微博為例[J]. 杜楊沁,霍有光,鎖志海. 圖書情報知識. 2013(03)
本文編號:3332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3327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