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結構與群體決策
本文關鍵詞:群體結構與群體決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現(xiàn)實中,很多決策都是在一個群體的框架中產生的,無論基于什么樣的討價還價機制,最終都會通過群體決策表現(xiàn)出來,比如公司的投資決策,多黨制下的政策產生等等,對于前者我們可以考察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雖然已有的文獻和數(shù)據(jù)調查都沒有給出一個確定性公司結構和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但筆者通過實驗文獻整理,強調股權結構會影響投資的風險評估,進而影響績效。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多黨制下政策的產生,因為不同政黨可以理解為不同的子群體,而這些子群體構成了一個大群體;基于選民的投票模型強調了政策會傾向中值選民的偏好,但一國的政黨的結構是否會對其政策的提出有影響并沒有被討論。 個體由于自身的身份標簽的不同,,常常會主動或者被動的加入不同的群體,比如利益群體,政黨群體,甚至宗教;將個體納入群體之中之后,常常會發(fā)現(xiàn)個體的行為和群體的行為有很大的差別,在這篇論文中,作者通過整理文獻,發(fā)現(xiàn)群體結構這一變量在解釋群體行為中被忽略了,因此首先作者構造了一個實驗來驗證群體的結構是否在群體的決策中起作用,其次作者結合經驗分析,將群體結構這一變量納入美國政黨群體中,試圖去分析美國的政黨結構對美國的政策和國防支出的影響,之所以選擇這兩個經驗分析,主要是由于政策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去保證一個好的政策能順利出臺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對于國防支出的分析主要是考察群體的冒險性行為,因為國防的支出常常會引發(fā)國家之間的軍事的競爭,同時國防支出的增加也會降低政府的其他項目的支出,會影響國內居民的福利。 具體而言,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首先,筆者通過文獻整理,提出群體結構是已有研究所忽略的,同時提出一個基于魯賓斯坦討價還價機制的實驗,并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總結群體結構會影響群體的決策,同時結合總結政府行為的文獻,分析了美國政黨結構對美國政策和美國國防支出的影響。
【關鍵詞】:群體結構 群體決策 實驗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 信任博弈 新政治經濟學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C93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1章 緒論12-18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意義12-13
- 1.3 概念界定13-16
- 1.3.1 實驗經濟學13
- 1.3.2 群體行動13-14
- 1.3.3 合作博弈14
- 1.3.4 非合作博弈14-15
- 1.3.5 討價還價15
- 1.3.6 信任博弈15-16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6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5 結構框架和內容安排16-17
- 1.6 論文創(chuàng)新之處17
- 1.7 論文不足之處17-18
- 第2章 群體結構與群體決策的文獻綜述18-26
- 2.1 導論:群體結構和群體行為的一個案例: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18
- 2.2 個體決策和群體決策18-20
- 2.2.1 心理方面19
- 2.2.2 非心理層面收益或者物質收益19-20
- 2.3 關于群體決策的其他幾個維度20-24
- 2.4 群體結構的內生性和外生性24-26
- 第3章 實驗設計26-53
- 3.1 實驗框架26-29
- 3.2 實驗設計思想29-35
- 3.2.1 合作博弈(納什討價還價模型)30-32
- 3.2.2 魯賓斯坦非合作討價還價機制32-35
- 3.3 實驗具體設計以及實驗材料35-53
- 3.3.1 實驗玩家一說明35-43
- 3.3.2 實驗玩家二說明43-51
- 3.3.3 實驗游戲紙51-52
- 3.3.4 實驗操作者表格52-53
- 第4章 群體結構和群體決策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53-82
- 4.1 群體結構和群體決策的數(shù)據(jù)描述53
- 4.2 群體結構群體決策的數(shù)據(jù)分析53-82
- 4.2.1 群體結構顯著性分析53-59
- 4.2.2 均衡點選擇59-71
- 4.2.3 群體結構模型數(shù)據(jù)分析71-81
- 4.2.4 小結81-82
- 第5章 群體結構和群體決策經驗分析82-102
- 5.1 導論82-85
- 5.1.1 政治經濟學以及新政治經濟學82-84
- 5.1.2 政治制度與經濟增長84-85
- 5.2 美國政黨結構與政策不確定性分析85-96
- 5.2.1 美國政黨結構與政策不確定性計數(shù)據(jù)說明85-88
- 5.2.2 模型構建與分析88-96
- 5.3 美國政黨結構與國防投入分析96-98
- 5.3.1 美國政黨結構與國防投入數(shù)據(jù)說明96
- 5.3.2 模型構建與分析96-98
- 5.4 小結98-102
- 第6章 行為經濟學:從先天到后天,從個體到群體102-106
- 6.1 從黑猩猩到原始部落:基因鑲嵌和后天環(huán)境102-104
- 6.2 群體行為演化:從大腦神經到人類行為104-106
- 附錄106-108
- 參考文獻108-119
- 致謝119-120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120-12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井潤田,席酉民,馮耕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群體決策過程的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1994年01期
2 田方萌;群體決策為何失誤[J];開放時代;2003年05期
3 周修亭;;影響群體決策的數(shù)量、質量結構[J];決策探索;1992年06期
4 肖振學;信息時代“群體迷失”淺析[J];求實;2005年S2期
5 ;第二道門:注意力從競爭對手到另類選擇[J];商學院;2007年09期
6 顏忠,張建平,趙長城;群體決策與個人決策的選擇[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李武,席酉民,成思危;群體決策過程組織研究述評[J];管理科學學報;2002年02期
8 董艷玲;關于決策的辨證[J];企業(yè)管理;2003年03期
9 陸金偉,達慶利;用于群體決策的一種統(tǒng)計迭代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6期
10 儲錦林;一種多指標群體決策的綜合法[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錄書;;Fuzzy偏好關系及其在群體決策中的應用[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3卷)[C];1995年
2 李守偉;;風險決策中的群體決策方法[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35:現(xiàn)代社會危機管理與風險決策[C];2009年
3 周文坤;劉家誠;;群體決策中非二元性選擇問題的最小決定集[A];2003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張鵬;劉向東;李金泉;李曉玲;盧永根;;利用SSR標記對水稻核心收集群體結構和遺傳多樣性的研究[A];2010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張宛平;王紹智;;一個模糊多目標群體決策方法[A];模糊集理論與應用——98年中國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選集[C];1998年
6 龔茂松;;秘書班子要有合理的群體結構[A];中國當代秘書群星文選[C];1999年
7 陸余楚;管智英;耿輝;;選擇壽險險種類型的決策方法[A];模糊集理論與模糊應用專輯——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選集[C];2000年
8 鄭全全;;群體決策的信息取樣系列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9 閆曉艷;邱強;石一鳴;;雜交大豆合理群體結構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畢鵬程;;領導風格對群體決策過程及結果的影響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金生 海豐縣廣播電視大學;淺析領導的群體結構[N];汕尾日報;2010年
2 ;“群體決策”可能風險更大[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3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承文;從科學發(fā)展看“群體決策”[N];中國航天報;2008年
4 胡紅纓;淺議稅務隊伍的最佳群體結構[N];湖南經濟報;2006年
5 曹光洪 張?zhí)?中國彩民群體結構分析[N];中國體育報;2003年
6 記者 丁雷;首屆實驗經濟學論壇在連舉行[N];大連日報;2009年
7 首都師大附中 丁伯華;民主決策提升軟實力[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葛新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實驗經濟學需要與其他經濟理論相結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郁仁清;優(yōu)化個人素質 改善群體結構[N];中國遠洋報;2004年
10 席雪蓮;心理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的先驅人物[N];經濟參考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永濤;群體結構與群體決策[D];遼寧大學;2013年
2 張細香;基于二元語義模糊語言偏好表示的群體決策方法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3 董玉成;語言環(huán)境下群體決策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8年
4 張桂清;群體決策的共識模型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11年
5 周軒偉;群體決策和多目標決策的若干理論和方法[D];上海大學;2004年
6 何貴兵;群體動態(tài)決策的適應性行為及其內隱學習機制[D];浙江大學;2002年
7 羅國智;企業(yè)中群體決策績效的中外比較[D];暨南大學;2007年
8 范良聰;實驗經濟學興起與發(fā)展的動力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黃正;基于詞典排序的群體理性聚合分析[D];西南大學;2012年
10 王志鵬;基于信息融合技術的故障診斷方法的研究及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文納;微博網絡群體結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2 胡明月;群體決策可視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鵬;群體決策中若干理論和方法的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4 張艷艷;群體決策的若干問題研究[D];溫州大學;2010年
5 左文宜;社會學習對動態(tài)群體決策績效的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6 戴大維;心理授權對群體決策的影響[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張楊;群體決策支持系統(tǒng)溝通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8 田笑丹;電子民主背景下個體交互對群體決策時間的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9 劉小晶;基于模糊語言偏好表示的群體決策支持評價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蘭蘭;477份常規(guī)水稻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分析[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群體結構與群體決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9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8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