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于香港問題的論述看鄧小平同志談話風格
本文選題:香港問題 + 談話風格; 參考:《領導科學》1996年01期
【摘要】:從關于香港問題的論述看鄧小平同志談話風格黃延平學習、研究鄧小平同志的談話風格,對于學習、研究鄧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思維方式、決策方法、領導藝術乃至整個理論體系大有裨益。這不僅因為“語言是思想的外殼”,小平同志的談話表達了他的思想成果,,還因為小平同志的...
[Abstract]:From the discussion on Hong Kong issues, we can see Comrade Deng Xiaoping's talking style, Huang Yanping's study, study Comrade Deng Xiaoping's talking style, study Comrade Deng Xiaoping's political wisdom, mode of thinking, and decision-making methods for studying and studying his political wisdom, his way of thinking, and his decision-making methods. The art of leadership and even the whole theoretical system are of great benefit. 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language is the outer shell of thought," Comrade Deng Xiaoping's speech expressed his ideological results, but also because of Comrade Xiaoping's.
【作者單位】: 中共湖北天門市委政研室
【分類號】:C9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澤民、李鵬談香港問題[J];廣東經(jīng)濟;1996年06期
2 周維平;“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是對小平同志的最好紀念[J];港澳經(jīng)濟;1997年03期
3 張建華;“一國兩制”理論形成的歷史回顧[J];港澳經(jīng)濟;1997年09期
4 吳少榮;鄧小平對香港回歸祖國的杰出貢獻[J];港澳經(jīng)濟;1997年04期
5 ;香港中華總商會簡介[J];中外企業(yè)家;2001年03期
6 許錫揮;;回顧十年前的思考[J];當代港澳;2007年01期
7 ;編者心窗[J];港澳經(jīng)濟;1997年08期
8 和育東;;新中國三代領導人話香港回歸[J];決策與信息;1997年06期
9 曾憲梓;鄒錫蘭;;我在香港回歸現(xiàn)場高呼“祖國萬歲”[J];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09年Z2期
10 ;香港知識[J];中國保險;199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翟愛東;李雅琴;;中英“香港問題”探究[A];百年滄桑論香港——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2 郭必強;;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關于香港問題的認識與主張[A];百年滄桑論香港——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3 汪天亮;黃榮斌;;香港問題的一段歷史考察(1979—1982)[A];百年滄桑論香港——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4 王曉華;;英國在抗戰(zhàn)時期對華立場及對香港問題的態(tài)度[A];百年滄桑論香港——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5 方朝朝;林知津;;洪武通寶背福雙點通小平錢[A];福建省錢幣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第五次東南亞歷史貨幣暨海上絲綢之路貨幣研討會專輯[C];1994年
6 宋巖生;;至正通寶的種類及其他——從素背隱起文至正通寶小平錢談起[A];福建省錢幣學會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7 葉張瑜;;對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解決香港問題戰(zhàn)略決策的歷史考察[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喜迎香港回歸祖國[A];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歷史研究會第五屆年會紀念特刊[C];1997年
9 馮穎紅;;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經(jīng)驗總結[A];港澳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新探索[C];2008年
10 湯偉掄;;孔子思想與香港和平回歸[A];《國學論衡》第一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裕國;奉獻 創(chuàng)新 富民[N];人民日報;2005年
2 李德水;小平同志心中只有人民[N];中國信息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黃超;小平畫像,見證特區(qū)快馬加鞭[N];南方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王曉宏 孟海龍 吳云贊;打造微笑曲線的人[N];蘇州日報;2006年
5 陳希 顧秉林;牢記小平同志教誨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N];新清華;2004年
6 ;丁有寬:小平說我是“打不死的小學教師”[N];中國教師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孫濱;聆聽感動 領悟崇高[N];華興時報;2010年
8 通訊員 宋翔 秦禮春 本報記者 陳閣;“友善文化”浸潤下的和諧校園[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9 ;鄧小平與撥亂反正(下篇)[N];北京日報;2004年
10 亦杰;人民兒子的風范[N];西安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郝建臻;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與立法的關系[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沈本秋;美國的香港政策:決策的視角(1989-2007)[D];復旦大學;2008年
3 龍藜;文化視野中的藏區(qū)小學與社區(qū)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潘宇鵬;科西克《具體的辯證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金影子;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財稅金融政策[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6 金影子;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與財稅金融政策[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7 王為民;美國對港政策研究[D];外交學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威;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對英外交思想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郝文娟;1997-2007年美國對香港政策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3 張渝;從法制到法治[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4 陳俊婷;“一國兩制”方針實踐的比較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5 陶曉琴;“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與臺灣問題解決的現(xiàn)實路徑[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孫艷飛;對新中國成立前后中英建交問題的歷史考察[D];安徽大學;2011年
7 張燕;試論宋代貨幣與錢幣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陳琳琳;安徽花鼓燈“馮派”舞蹈藝術考察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9 李寶研;語言·民族·精神[D];黑龍江大學;2009年
10 尹姣;賴斯文本類型說指導下的政治文獻英譯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448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94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