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財稅論文 >

中國式分權、地方政府行為異化及其校正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19 16:28

  本文選題:財政分權 + 中國式分權 ; 參考:《武漢大學》2014年博士論文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進行分權化改革成為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共同的政策選擇,然而分權化改革的結果卻迥異。相對于世界上眾多的實行財政分權的國家,中國式分權改革無疑被認為是成功的。中國式分權改革與漸進式的改革開放互相促進,成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表現(xiàn)出很強的路徑依賴和漸進色彩,具有和西方國家及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明顯不同的制度背景和實施機制,突出表現(xiàn)在中國式分權是從高度中央集權開始,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由中央政府推動實施的在保持政治集權基礎上自上而下的供給主導型財政分權,“摸著石頭過河”的分權化改革過程中逐步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總體目標,在改革過程中地方政府具有有限的獨立自主性,黨的執(zhí)政理念通過黨的思想政治組織領導逐級實施,黨的宗旨在中央政府得到嚴格實施,符合“仁慈父愛主義”的政府假設。中國式分權改革仍然是從中央向地方政府和市場讓渡權力的過程,市場化和地方化的權力配置與其他國家的分權無本質(zhì)不同,然而中國式分權改革顯然更為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分權改革通過政治激勵引導地方政府將目標放在促進經(jīng)濟增長方面。 對地方政府的傳統(tǒng)分析忽略了層級政府的異質(zhì)性,認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質(zhì)的,或者是“仁慈的父愛主義”或者是“利維坦式的怪獸”。然而層級政府的設置下地方政府行為有其自身的特征,表現(xiàn)在其行為的地方公共性、彌補市場缺陷、地方自治性和與中央政府的協(xié)調(diào)性等特征,但受特定的激勵約束機制、層級結構和地方政府的官員行為的影響,地方政府會表現(xiàn)出不同于中央政府的特質(zhì)。中國式分權改革,尤其是分稅制改革,建立在政治集權基礎上,重收入分權輕事權界定,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基于信息不對稱下層級政府的委托代理機制最優(yōu)契約理論分析,在指定行動(事權劃分清晰)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應給予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就可以達到最優(yōu)契約安排;在隱藏行動(事權劃分不清晰、地方政府有較大自由行動選擇權)的情況下,中央政府必須在分權契約中設置合理激勵機制,否則會導致代理人不積極作為或者損害委托人利益的利己行為。中國式分權在事權界定不清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的正式契約收入(稅收收入)不足,中央政府依靠政治激勵、非正式契約收入(非稅化的收入)的放任等非正式補償激勵,成功引導了地方政府圍繞著中央政府的目標實現(xiàn)了中國經(jīng)濟的高速增長。在漸進性的改革進程中地方政府行為既有積極發(fā)揮地方自主性實現(xiàn)公共職能和目標的一面,也有公共選擇學派所描述的地方政府為追逐自利而導致的行為變異從而背離分權化改革初衷的適應性反應。中國式分權尤其是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承擔了主要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責任,但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和事權與支出責任嚴重不對稱,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這種現(xiàn)實導致地方政府的行為異化,表現(xiàn)在地方政府背離中央目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追逐地方利益而影響宏觀經(jīng)濟穩(wěn)定,財政支出結構和方向存在扭曲,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不足,收入中高度依賴非稅化的收入。這些行為異化導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經(jīng)濟高速增長過程累積下了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對地方政府行為異化的校正,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分稅制改革,一是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事權范圍。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要求進行政府職能轉(zhuǎn)變,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尤其是政府和企業(yè)之間的關系,改革干部考核機制,從生產(chǎn)建設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轉(zhuǎn)變;按照公共服務型財政的要求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時需要充分考慮中國式分權的特點,與政治體制相適應,體現(xiàn)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堅持受益原則,實現(xiàn)事權法定和明確。二是合理劃分政府問稅收收入。完善分稅制改革,科學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的稅收,推進省以下的分稅制改革。三是借鑒美國地方財政治理機制中財產(chǎn)稅的經(jīng)驗,在地方政府中確立財產(chǎn)稅的主體稅種地位,從完善財政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財政激勵機制和財政約束機制三個方面構建我國地方財政治理機制。
[Abstract]:Since the 1970s , the reform of decentraliza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policy choice betw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 However , the reform of China ' s decentraliz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successful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 up .

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ignore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hierarchy government , think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are homogeneous , or it is " benevolent father - love " or " litany - style monster " . However , the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setting of the level government . However , the local government will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 reform , local government ' s behavior is different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 s official contract income ( tax revenue ) , but the local government relies on political incentives and informal contract income ( non - tax revenue ) .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epen and perfect the reform of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epen and perfect the reform of the tax system . One is to divide the central and local conditions reasonably . To carry 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 especiall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 should be handled correctly , and the cadre assessment mechanism should be reformed , and the financi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ype finance to the public service type ;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ublic service - oriented finance ,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expenditure responsibility among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is reasonably divided ;
The third is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roperty tax in the local finan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the United States , establish the subject tax status of the property tax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 and construct the local finan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 from three aspects of perfecting the financial science democratic decision - making mechanism , the financial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financial restraint mechanism .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625;F81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康華;;地方競爭造就了高房價?——財政分權視角下的焦點問題辨析[J];人民論壇;2010年15期

2 熊英;;論財政分權法制化[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倪志良;王洪濤;;發(fā)達國家財政分權實踐對我國的啟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鄧;;財政分權問題根源在于分權不夠[J];當代社科視野;2008年01期

5 拉里·施羅德;蔡嵐;;尋求負責任的財政分權政策[J];公共行政評論;2009年04期

6 黃偉;;財政分權、官員腐敗及其防治文獻綜述[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09年22期

7 陳少毅;傅鵬;;關于中國財政分權制度的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8 郭廣珍;李紹平;黃險峰;;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地方官員行為研究——基于政治晉升、財政分權與腐敗的視角[J];經(jīng)濟評論;2011年05期

9 于舒揚;;淺談財政分權下的地方競爭效應[J];思想戰(zhàn)線;2011年S1期

10 李明;李慧中;蘇曉馨;;財政分權、制度供給與中國農(nóng)村基層政治治理[J];管理世界;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一平;;財政分權、腐敗與治理[A];經(jīng)濟學(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劉志廣;;財政社會學視野下的財政分權與經(jīng)濟增長——關于中國財政分權與經(jīng)濟增長的一個初步分析框架[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3 李丙紅;;省以下財政分權、轉(zhuǎn)移支付與縣級政府人力規(guī)!院蠟槔齕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4 阮藝華;;財政分權、教育投資與經(jīng)濟增長:一個文獻綜述[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謝欣;李建軍;;地方財政健康與財政分權——基于湖北省縣級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6 張晏;龔六堂;;分稅制改革、財政分權與中國經(jīng)濟增長[A];經(jīng)濟學(季刊)第5卷第1期(總第19期)[C];2005年

7 丁菊紅;鄧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給與轉(zhuǎn)型中的財政分權[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7)[C];2008年

8 張軍;;分權與增長:中國的故事[A];經(jīng)濟學(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9 朱富強;;如何健全我國的財政分權體系?——兼論土地財政的成因及其雙刃效應[A];市場經(jīng)濟與轉(zhuǎn)型升級——2011年廣東經(jīng)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周軍華;楊紅偉;;淺論改革時期中國財政分權的政治約束——1978—1994年間省級領導的政治流動與地方政府財政表現(xiàn)的相關性分析[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力;公共財政應先于財政分權[N];發(fā)展導報;2002年

2 汪才信;過度財政分權代價大[N];財會信報;2005年

3 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 副秘書長 劉尚希;我國財政分權要走自己的路[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4 陶然;財政分權和經(jīng)濟轉(zhuǎn)軌[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5 谷重慶;把握適度的財政分權,方能減少財富不平等分配[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6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財政金融學院 呂冰洋;中國財政分權要兼顧活力與秩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梁怡;財政分權理論模型的演進[N];上海證券報;2007年

8 逄勇 作者單位 國家發(fā)改委辦公廳;財政分權與行政集權的沖突亟待解決[N];中國改革報;2007年

9 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 周業(yè)安;有限財政分權造就短視的地方政府[N];中國經(jīng)營報;2008年

10 ;財政分權利于經(jīng)濟增長[N];中國財經(jīng)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瑋;我國市場化改革中的財政分權[D];廈門大學;2003年

2 陳明;財政分權視角下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研究[D];中央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3 袁建國;中國式分權、地方政府行為異化及其校正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4 沈偉;中印財政分權的經(jīng)濟增長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劉金濤;財政分權與中國經(jīng)濟增長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6 張在茂;財政分權與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劉小勇;經(jīng)濟增長視野下的中國財政分權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8 潘娟;財政分權對地區(qū)經(jīng)濟不平衡增長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底偃鵬;發(fā)展中國家財政分權對減貧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李淑霞;俄羅斯財政分權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冬妮;憲政視野中的我國財政分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王海洋;中國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行為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3 謝文杰;財政分權下環(huán)境治理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楊贊;財政分權、經(jīng)濟增長與最優(yōu)分權度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5 宜文;財政分權、銀行信貸與通貨膨脹[D];西南大學;2015年

6 王海穎;我國財政分權對地方義務教育供給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7 徐嘯;廣西財政分權與公共服務關系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8 張琛;中國式財政分權與通貨膨脹的關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9 王云琪;財政分權對省級政府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10 張孌英;我國財政分權對環(huán)境污染影響探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77384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77384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b4a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