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負擔分配的局部調整:一個基本分析框架
本文選題:稅收負擔 + 稅負分配; 參考:《地方財政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稅收負擔分配的局部調整不僅直接關系納稅人的切身利益和政府稅收收入的多寡,而且也是稅收政策的具體載體,對社會經濟運行有著相當大的影響。我國近年來推行的"結構性減稅",實質上就是在保持稅收負擔基本分配格局不大變的基礎上對稅收負擔分配進行的局部調整。結構性減稅政策不僅要適當控制調整的規(guī)模,而且對具體的調整方式也要有所選擇。我國應改變過多依賴稅收優(yōu)惠的局面,盡可能地少用稅收優(yōu)惠手段去實現(xiàn)特定的社會經濟目的以避免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普遍化;免除重復征稅的負面效應雖然非常小,但也要防止被納稅人用作避稅手段;普遍提升稅收征管力度有悖于結構性減稅政策局部調整稅收負擔分配的意圖,強化稅收征管的范圍應限定為偷逃稅。
[Abstract]:The partial adjustment of tax burden distribution is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axpayers and the amount of government tax revenue, but also the specific carrier of tax policy, which has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operation.The "structural tax reduction" implemented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is essentially a partial adjustment of tax burden distribution on the basis of keeping the basic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ax burden unchanged.Structural tax cuts should not only properly control the scale of adjustment, but also select specific ways of adjustment.Our country should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too much reliance on tax preference, and use tax preferential means as little as possible to achieve specific social and economic purpos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generalization of tax preferential policies; although the negative effect of exemption from double taxation is very small,Bu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revent tax evasion from being used by taxpayers; the general increase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s contrary to the intention of structural tax cuts to partially adjust the distribution of tax burden, and the scope of strengthening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limited to tax evasion.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
【基金】:國家留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20140627509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812.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苑新麗;稅式支出管理的國際經驗與我國的選擇[J];財經問題研究;2005年09期
2 王瑋;;最低稅負制:制度機理與政策選擇[J];當代財經;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振;楊永磊;;“一人公司”面臨的經濟性雙重征稅問題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2 邢樹東;;論風險投資激勵機制的稅收環(huán)境[J];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11期
3 谷成;;房產稅改革再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11年04期
4 趙恒群;;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的差異及協(xié)調[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趙恒群;;稅法教學問題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6 邵晶;;最低稅負制對企業(yè)稅負公平的影響——基于臺灣上市公司的面板數(shù)據(jù)分析[J];地方財政研究;2010年10期
7 楊海燕;;關于我國稅式支出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J];管理觀察;2009年03期
8 徐潔;;中國銀行業(yè)稅收制度確定性考察[J];當代經濟;2013年08期
9 趙杰;;論商品稅發(fā)展的階段性原則[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陳玉琢,吳兵;論個人所得稅稅率的累進性[J];現(xiàn)代經濟探討;2002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樹東;稅收彈性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2 姜永英;中國財政審計制度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3 韓仁月;稅制結構變遷、效應及優(yōu)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范立新;從稅收專制主義到稅收憲政主義[D];廈門大學;2003年
5 王椿元;混合產品成本補償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6 歐文漢;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7 馮向前;企業(yè)納稅籌劃[D];暨南大學;2006年
8 張晉武;中國稅式支出制度構建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9 苑新麗;公司稅的外國直接投資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10 徐春武;中國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賴曉;基于博弈理論的和諧稅收征納關系構建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王偉;我國稅收優(yōu)惠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3 何海兵;我國增值稅轉型的經濟效應分析[D];湘潭大學;2011年
4 翟文浩;我國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趙新毅;促進我國風險投資發(fā)展的財稅政策思考[D];東北財經大學;2002年
6 劉樹禎;關于我國建立生態(tài)稅制的探討[D];東北財經大學;2002年
7 趙越;綠色稅費的理論分析與國際比較[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8 孫政明;論稅源監(jiān)控體系[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9 鐘發(fā)明;個人所得稅調節(jié)功能研究[D];安徽大學;2004年
10 李瑩;OECD稅收協(xié)定范本更新及若干熱點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解學智,史耀斌,張?zhí)炖?馮冰,張津;關于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稅式支出制度的思考[J];財政研究;2003年06期
2 張晉武,李麗鳳;構建我國稅式支出制度若干基本問題的設想[J];稅務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淑玲;稅收負擔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陜西省行政學院.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2 李永友;我國稅收負擔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經驗分析[J];財經研究;2004年12期
3 王占鋒;對小規(guī)模納稅人稅收負擔現(xiàn)狀的實證分析[J];遼寧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4 許善達;楊元偉;王道樹;黃運;;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任重道遠[J];鄉(xiāng)鎮(zhèn)論壇;2005年22期
5 王義生,段興光;淺談稅收負擔及其轉嫁[J];企業(yè)經濟;2005年01期
6 孫靜;;我國物業(yè)稅稅收負擔問題研究[J];學習與實踐;2006年08期
7 姚建雄;;銀行業(yè)稅收負擔比較分析及其稅制構建[J];韶關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劉亮;;我國稅收負擔分析及優(yōu)化[J];北方經貿;2007年10期
9 楊濤;;理性看待稅收負擔與稅收增長[J];中國財政;2008年22期
10 朱博文;倪曉靜;;我國省際稅收負擔與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研究[J];經濟論壇;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任曉蘭;秦紅梅;;論近代天津民營經濟的稅收負擔評析[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2年
2 王維國;楊曉華;;中國稅收負擔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分析[A];21世紀數(shù)量經濟學(第7卷)[C];2006年
3 夏春良;;關于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稅收負擔問題的思考[A];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4 侯明;邢樹東;李昆;;秩序與稅負均衡政策[A];與時俱進 開拓進取(下)[C];2002年
5 聶海峰;劉怡;;城鎮(zhèn)居民間接稅負擔的演變[A];經濟學(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平;美國人一年要繳多少稅[N];中國稅務報;2004年
2 田文;韓國人均稅負達到歷史最高[N];中國稅務報;2005年
3 記者 孫欣欣;“營改增”試點一年減負1.6億[N];汕頭日報;2013年
4 記者 黃穎川 通訊員 黃煒鋒 林燕娥;納稅人減輕稅收負擔逾118億元[N];南方日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欒鶴 徐淼;減輕稅收負擔 增強企業(yè)活力[N];中國貿易報;2014年
6 張文春;澳企業(yè)關注稅收負擔[N];中國稅務報;2004年
7 王逸;瑞典國民稅收負擔位居第一[N];中國稅務報;2005年
8 記者 唐瑋 孫汝祥;許善達:減輕農民稅收負擔尚有空間[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9 全國政協(xié)委員 茍建麗;中小企業(yè)稅收負擔問題不容忽視[N];中國稅務報;2006年
10 許善達;農業(yè)稅免征后農民的稅收負擔仍須進一步減輕[N];農民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永學;韓國稅收負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閔琪;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論與現(xiàn)實[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玉彬;微觀稅收負擔的實證研究——同業(yè)稅負模型的應用[D];江西財經大學;2009年
2 雷佩佩;廣西省稅收負擔與經濟增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王雪琳;電力行業(yè)稅收負擔分析與合理化對策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4 劉曉寧;論我國稅收負擔的合理性及其實現(xiàn)途徑[D];東南大學;2003年
5 曾桃華;湖南省稅收負擔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6 李紅楠;稅收負擔與產業(yè)結構調整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年
7 許蒙;我國電力行業(yè)稅收負擔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8 練敏;稅收負擔、政府干預與企業(yè)價值[D];蘇州大學;2014年
9 郭寧;我國稅收負擔的產業(yè)結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年
10 賈麗;企業(yè)稅收負擔與合理化對策[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371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73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