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制改革、工資跨期轉移與公司價值
本文選題:企業(yè)所得稅改革 切入點:工資跨期轉移 出處:《管理世界》2015年11期
【摘要】:稅收是影響公司薪酬契約訂立和執(zhí)行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學術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稅收會影響公司薪酬契約形式的選擇,然而關于稅收與薪酬契約時間選擇的問題還較少被學者們關注。鑒于此,本文以我國2008年企業(yè)所得稅改革為契機,檢驗計稅工資限額扣除政策取消是否會引起工資的跨期轉移行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檢驗工資跨期轉移的影響因素和經(jīng)濟后果。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在新稅法實施前后相鄰的兩個季度(2007年第4季度和2008年第1季度)之間,受計稅工資限額扣除政策取消影響,公司存在顯著的推遲支付工資現(xiàn)象;該現(xiàn)象在稅率較高、經(jīng)營活動現(xiàn)金流水平較低、規(guī)模較大以及成長性較強的公司中更為明顯,另外,非國有企業(yè)推遲工資現(xiàn)象比國有企業(yè)更為明顯;資本市場對計稅工資制改革引起的工資推遲行為給予了正面反應,工資推遲行為顯著地提高了公司價值。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僅提供了稅收與薪酬契約時間選擇方面的經(jīng)驗證據(jù),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而且還對稅制改革的政策效果評價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Abstract]:Tax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salary contract. Up to now, there have been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in academic circles showing that tax will affect the choice of corporate salary contract form. However, the choice of time for tax and salary contract is less concerned by scholar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2008 enterprise income tax reform as an opportunity. To examine whether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tax deduction policy will result in an intertemporal transfer of wages, and on this ba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etween the two consecutive quarters (fourth quarter 2007 and first quarter 2008)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ax law, Affected by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taxable wage quota deduction policy, companies have significantly delayed payment of wages. This phenomenon is more evident in companies with higher tax rates, lower cash flow level of business activities, larger scale and stronger growth. The phenomenon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postponing wages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capital market ha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delay in wages caused by the reform of the tax-paying system.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is paper not only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time choice of tax and salary contract, but also fill the research gap in this field. And also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the tax system reform policy effect appraisal.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財務與會計系;南京農業(yè)大學金融學院會計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150203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2242015S20001)的資助
【分類號】:F812.42;F272.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宏;曾永良;劉寶華;;企業(yè)擴張、激勵不足與管理層在職消費[J];會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15年01期
2 王亮亮;;稅制改革與利潤跨期轉移——基于“賬稅差異”的檢驗[J];管理世界;2014年11期
3 王雄元;張鵬;張金萍;;職工特征、股權性質與薪酬支付——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會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14年04期
4 王娜;王躍堂;王亮亮;;企業(yè)所得稅影響公司薪酬政策嗎?——基于企業(yè)所得稅改革的經(jīng)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3年05期
5 雷光勇;王文;金鑫;;公司治理質量、投資者信心與股票收益[J];會計研究;2012年02期
6 方軍雄;;高管權力與企業(yè)薪酬變動的非對稱性[J];經(jīng)濟研究;2011年04期
7 李增福;董志強;連玉君;;應計項目盈余管理還是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基于我國2007年所得稅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8 權小鋒;吳世農;;投資者關注、盈余公告效應與管理層公告擇機[J];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9 王躍堂;王亮亮;彭洋;;產權性質、債務稅盾與資本結構[J];經(jīng)濟研究;2010年09期
10 李增福;鄭友環(huán);;避稅動因盈余管理及其反轉效應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福凱;王京;;企業(yè)所得稅、資本結構與研發(fā)支出[J];科研管理;2016年04期
2 張程睿;林錦梅;;公司年度報告信息的披露管理——基于對業(yè)績預告、年報、財務重述的比較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2016年04期
3 羅宏;曾永良;宛玲羽;;薪酬攀比、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操縱[J];南開管理評論;2016年02期
4 沈藝峰;陳旋;;無績效考核下外部獨立董事薪酬的決定[J];南開管理評論;2016年02期
5 孫光國;郭睿;;無形資產降低了年度盈余的持續(xù)性嗎?——來自我國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預測;2016年02期
6 謝建;唐國平;項雨柔;;管理層能力、產權性質與企業(yè)避稅[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6年02期
7 楊瑩;;管理者權力、市場化程度與外部薪酬差距[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6年01期
8 Guilong Cai;Guojian Zheng;;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 business groups: Evidence from China[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6年01期
9 許丹;;高管薪酬激勵是否發(fā)揮了既定效用——基于盈余管理權衡視角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現(xiàn)代財經(jīng)(天津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10 周曉蘇;陳沉;王磊;;高管薪酬激勵與機會主義效應的盈余管理——基于會計穩(wěn)健性視角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6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宏;宛玲羽;劉寶華;;國企高管薪酬契約操縱研究——基于業(yè)績評價指標選擇的視角[J];財經(jīng)研究;2014年04期
2 詹雷;王瑤瑤;;管理層激勵、過度投資與企業(yè)價值[J];南開管理評論;2013年03期
3 李鵬;陳希暉;;強制采用IFRS對信息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基于分析師預測的視角[J];會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13年03期
4 葛偉;高明華;;職位補償、攀比效應與高管薪酬差距——以中國上市公司為例[J];經(jīng)濟經(jīng)緯;2013年01期
5 黎文靖;胡玉明;;國企內部薪酬差距激勵了誰?[J];經(jīng)濟研究;2012年12期
6 陸正飛;王雄元;張鵬;;國有企業(yè)支付了更高的職工工資嗎?[J];經(jīng)濟研究;2012年03期
7 蓋地;胡國強;;稅收規(guī)避與財務報告成本的權衡研究——來自中國2008年所得稅改革的證據(jù)[J];會計研究;2012年03期
8 趙景文;許育瑜;;兩稅合并、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J];財經(jīng)研究;2012年01期
9 鄭新業(yè);王晗;趙益卓;;“省直管縣”能促進經(jīng)濟增長嗎?——雙重差分方法[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10 劉文達;于長春;張宏偉;孫文娟;;盈余管理計量模型檢驗——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ù)[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我國稅制改革將進一步深化[J];財稅與會計;2000年07期
2 杜萌昆;八十年代美國稅制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涉外稅務;2001年04期
3 ;我國將在六個方面推進稅制改革[J];電工技術雜志;2001年04期
4 耀星;我國將大力推進稅制改革[J];粉末冶金工業(yè);2001年03期
5 ;2001年稅制改革措施[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01年01期
6 ;中國近期將從六方面推進稅制改革[J];經(jīng)濟界;2001年01期
7 ;“入世”后的稅制改革[J];上海包裝;2001年01期
8 李雪松;“十五”稅制改革若干設想[J];甘肅稅務;2001年09期
9 ;我國稅制改革有望明年啟動[J];稅收與企業(yè);2002年11期
10 ;迎接深化稅制改革的挑戰(zhàn)——訪高莉博士[J];涉外稅務;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培勇;;2008:新一輪稅制改革步入實質操作階段[A];第四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賈康;;中國的稅制改革[A];第二屆中國財富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許善達;;1994年稅制改革的問題和未來的展望[A];2008年夏季CCER中國經(jīng)濟觀察(總第14期)[C];2008年
4 胡天龍;Reuven S.Avi-Yonah;;淺議美國公司稅制和國際稅制改革[A];財稅法論叢(第13卷)[C];2013年
5 許善達;;繼續(xù)堅持5—10年“總體增長,結構有增有減”的稅制改革方針[A];2007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容匯編[C];2007年
6 陳勇;;我國稅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深化改革的探討[A];海南省稅務學會四屆二次理事會暨全省第十一次稅收理論研討會專輯[C];2002年
7 胡怡建;;我國稅收超常增長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8年
8 王寶文;;推進稅制改革 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A];改革與探索——吉林省稅務科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1年
9 梁云鳳;;改革稅制以促進服務業(yè)發(fā)展[A];加快服務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C];2011年
10 婁敏;張海麗;劉永強;;淺議構建和諧社會與稅制改革[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學術論文集(第二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海濤;日本稅制改革委員會易帥[N];中國稅務報;2007年
2 江國成;深化房產稅制改革須做好框架設計[N];中國商報;2013年
3 江國成;房產稅制改革要搞好框架設計[N];中國信息報;2013年
4 記者 柳如煙;賈諶: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加快推進稅制改革[N];財會信報;2013年
5 特派記者 張銘賢;加快“營改增”稅制改革[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6 記者 張春榮;希臘全面啟動稅制改革[N];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7 ;關于“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建議[N];聯(lián)合時報;2013年
8 本報評論員 劉曉忠;電商征稅的真命題是推進稅制改革[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3年
9 南辰;以稅制改革破解汽車發(fā)展困局[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10 中國社科院財經(jīng)研究院研究員 楊志勇;加快改革 形成科學的稅制[N];中國稅務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焦耘;稅制變遷的制度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2 夏國祥;中國近代稅制改革思想研究(1900-1949)[D];上海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3 谷小勇;晉唐人丁為本稅制的形成及后世演變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4 李喜妍;企業(yè)稅制優(yōu)化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5 蔣毅一;稅制間的稅收競爭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沈健;征管約束下的稅制優(yōu)化[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年
7 任常軍;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稅制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溫智謀;海峽兩岸稅制對外商投資的影響比較[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孫婧麟;論稅收中性的理論與實踐[D];復旦大學;2006年
10 李曦;中國現(xiàn)階段稅制結構合理性判別與優(yōu)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瑤;當代國際稅制改革對中國稅制改革的影響及借鑒[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5年
2 周少琰;中國古代稅制改革演進及稅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3 安寧;安倍內閣稅制改革的經(jīng)濟效應分析[D];遼寧大學;2015年
4 洪濤;深圳市營改增稅制改革試點工作優(yōu)化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馮帥;論我國營業(yè)稅制改革[D];上海大學;2015年
6 程婧;中國當代稅制改革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7 張悅;榆林市運輸業(yè)營改增實證對我國稅制改革下一步的啟示[D];西北大學;2015年
8 楊秀東;我國消費稅征稅環(huán)節(jié)選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9 冷雪艷;我國城鄉(xiāng)稅制一體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王蓓;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完善我國稅制改革的若干思考[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55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65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