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階段典型社區(qū)管理實踐模式述評
【作者單位】: 陜西警官職業(yè)學院經濟管理系;
【分類號】:D66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潔;;我國城市社區(qū)管理體制的演變歷程[J];經營管理者;2011年16期
2 周員凡;;社區(qū)管理模式選擇分析[J];網絡財富;2008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成彬;;中國社區(qū)新型管理模式研究[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2 郝洪蕾;;我國現有社區(qū)養(yǎng)老模式探析——以濟南市現有養(yǎng)老模式為例[J];才智;2012年11期
3 賈少龍;;城市社區(qū)養(yǎng)老主體之間的博弈——基于合作收益框架下的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02期
4 李建勇;;特大城市社會管理的難點和對策——以上海市為例[J];城市觀察;2011年05期
5 耿香玲;;健康社區(qū)建設中的非平衡現狀及對策探討——基于江蘇省常熟市33個社區(qū)的調查分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6 陳晏;;我國城市社區(qū)服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0年05期
7 王艷霞;馬慧肖;;淺議構建流動人口社區(qū)福利[J];大家;2010年17期
8 張平;解華;;中國城市社區(qū)自治的梗阻及其消解——以沈陽市7個社區(qū)為例[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馬宗利;;我國社區(qū)建設的實踐模式、路徑依賴和突破[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馮杰;;強化社區(qū)文化 建設和諧福建[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慧鳳;社區(qū)治理與社會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D];浙江大學;2011年
2 楊曉梅;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翟桂萍;公共空間的歷史性建構:上海社區(qū)發(fā)展的政治學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曹緒飛;社區(qū)制基本問題再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陳濤;轉型期城市社區(qū)自治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耿云;治理理論視角下的中國城市社區(qū)公共服務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楊琳;轉型時期江蘇公益慈善組織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董歡;和諧社會視野中的我國城市社區(qū)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9 彭惠青;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董秀;深圳非政府組織(NGO)參與社區(qū)治理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艦;城市化進程中“村改居”社區(qū)建設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孫爽;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及政府對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3 侯偉;我國農村社區(qū)治理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笑東;中國城市社區(qū)自治模式與路徑選擇[D];吉林大學;2011年
5 韓瑞紅;我國城市社區(qū)文化建設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6 趙海燕;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和諧社區(qū)建設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7 云學峰;公共治理視角下的城市社區(qū)管理模式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8 習芳;農民工流動與和諧社區(qū)構建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9 楊鵬;我國社會轉型背景下的城市社區(qū)服務淺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陳春燕;農村留守兒童社區(qū)照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牧菲;每月大事述評[J];現代國際關系;1998年07期
2 林國治;羅雄榮;;鄧小平有中國特色政治文明思想研究述評[J];天府新論;2006年06期
3 馬九福;;孫中山和諧社會思想的智慧之光[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張朋;畢志民;;近年來毛澤東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研究述評[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1期
5 徐煥;;沃勒斯坦的反體系運動理論述評[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趙光勇;饒義軍;;西方國家地方政府改革述評[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陳承新;;國內“全球治理”研究述評[J];政治學研究;2009年01期
8 鄭云天;;國內外關于“中國模式”研究述評[J];社會主義研究;2009年04期
9 蒯正明;;十七大以來科學發(fā)展觀理論研究述評[J];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2009年04期
10 楊忠科;;科學發(fā)展觀基本特征研究述評與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建新;;現階段農村邪教組織活動的特征及對策建議[A];崇尚科學 關愛家庭 珍惜生命 反對邪教——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九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志娜;;正確認識和處理新時期的社會矛盾[A];山東省社會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唐正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中四個問題的述評[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侯丹丹;歐陽文旭;;中外非政府組織薪酬制度述評[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張?zhí)煺?;約翰·史密斯·托平:《中國穆斯林軍閥:馬鴻逵在寧夏(1933—1949)》述評[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宮哲兵;;2000年國際邪教與反邪教問題[A];反邪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全國第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姚立;瑞士 告別“獨善其身”(述評)[N];人民日報;2002年
2 本報駐韓國記者 王林昌;面向未來的訪問(述評)[N];人民日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吳兢 柳曉森;人民選我當代表[N];人民日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石國勝 武俠;素質乃履行職責之本[N];人民日報;2002年
5 本報駐瑞典記者 劉仲華;尋找人類和解途徑(述評)[N];人民日報;2002年
6 鄭偉 常政言;常州市政協(xié)通過履職述評激發(fā)委員活力[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吳迎春 吳綺敏;不凡的外交[N];人民日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王榮久;民心順 人心齊 形勢好[N];人民日報;2000年
9 本報駐埃及記者 徐平;以暴易暴無贏家(述評)[N];人民日報;2002年
10 許宏治;攜手推進多邊主義[N];人民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馬龍虎;壽張“大躍進”運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程舒?zhèn)?舊中國國會興衰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吳波;現階段中國社會階級階層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朔;城市化進程中的沿海新城區(qū)社區(qū)管理模式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鄒祥波;有效政府:中國現階段政府模式的構建[D];山西大學;2005年
3 袁其波;現階段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熊絮茸;現階段中國政治制度選擇的社會生態(tài)學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麗梅;論現階段中國私營企業(yè)主的政治參與[D];中南大學;2004年
6 張維功;建國初期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述評[D];湘潭大學;2005年
7 王穎;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城市社區(qū)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8 邱桂林;新中國二十世紀50-70年代末的對外援助述評[D];湘潭大學;2006年
9 徐利;現階段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10 劉歡歡;論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思想在我國現階段的實現[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35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quguanli/253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