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美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衍生金融工具 審計準則 實施環(huán)境 監(jiān)管 金融工具市場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對利率管制的逐步放松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得到迅猛發(fā)展。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使得企業(yè)的經營得到擴展,同時也讓金融機構以及整個金融市場的經營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但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對金融監(jiān)管、企業(yè)風險控制以及現行會計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衍生金融工具是現代會計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于1991年正式推出,產生的時間較晚。衍生金融工具市場也屬于起步階段。但隨著我國國際化程度和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許多衍生金融工具即將有計劃、有步驟的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出現。 本文是基于這一背景而展開的深入研究。介紹了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方面有關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具體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審計的定義、分類和特征及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背景和風險;對中美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進行比較分析;對美國審計準則的實施環(huán)境進行分析;并對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審計準則有效實施提出一些針對性措施。 制定衍生金融工具準則的目的是對注冊會計師針對與衍生工具相關的財務報表認定計劃和實施審計程序進行規(guī)范。AU section 332是制定最早的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至今僅十年。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制定的起步比較晚,我國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的制定時間則更晚。隨著衍生金融工具的普遍使用和不斷創(chuàng)新,注冊會計師要為金融工具業(yè)務的相關主體提供更全面的風險管理服務。因此,應該盡快出臺關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其他業(yè)務鑒證準則以及審閱準則,形成更加完備的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體系,這樣才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的實施環(huán)境,更加有效的實施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 本文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探索,力求把握我國衍生金融工具審計的發(fā)展趨勢。在充分剖析現有資料的基礎上探討使我國審計準則有效實施的措施,從而有助于我國衍生金融工具審計健康有序發(fā)展。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 審計準則 實施環(huán)境 監(jiān)管 金融工具市場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F239.4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引言8-13
- 一、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理論13-20
- (一) 衍生金融工具定義、特征和分類13-17
- 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13-14
- 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14-15
- 3.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類15-17
- (二) 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背景及風險17-20
- 1. 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背景17-18
- 2. 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18-20
- 二、中美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的比較20-26
- (一) 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制定情況的比較20-21
- (二) 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框架結構的比較21-22
- (三) 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具體內容的比較22-26
- 1. 衍生金融工具概念的比較22
- 2. 準則制定目的以及各自適用范圍的比較22-23
- 3. 審計人員責任的比較23
- 4. 衍生金融工具審計程序的比較23-24
- 5. 對套期活動交易的比較24
- 6. 可能影響衍生活動及其審計因素的比較24-25
- 7. 管理層和治理層責任的比較25
- 8.管理層聲明及與管理層及治理層的溝通的比較25-26
- 三、美國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的實施環(huán)境及啟示26-34
- (一) 美國衍生金融工具的監(jiān)管體制26-30
- 1. 美國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監(jiān)管的法律制度26-27
- 2. 美國場內衍生工具金融交易的監(jiān)管體制27-29
- 3. 美國場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監(jiān)管體制29-30
- (二) 美國衍生金融工具審計準則的經濟環(huán)境30-31
- (三) 對我國的啟示31-34
- 1. 金融創(chuàng)新不能脫離于實體經濟32
- 2. 加強對衍生金融工具的金融監(jiān)管32-33
- 3. 加強衍生金融工具審計33-34
- 四、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審計準則有效實施的措施34-41
- (一) 完善我國衍生金融工具市場34-35
- (二) 國家政策制度方面35-38
- 1. 現狀35-37
- 2. 現狀分析37
- 3. 建立完備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37-38
- (三) 完善信息披露監(jiān)管制度38-41
- 結論41-42
- 參考文獻42-45
- 致謝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竇登奎;盧永真;;我國企業(yè)運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調查研究[J];國有資產管理;2010年12期
2 祁甘露;;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管理研究[J];財會通訊;2011年23期
3 林江;;香港衍生金融工具的發(fā)展值得重視[J];當代港澳;1994年02期
4 王穎;鐘偉;;衍生金融工具準則在哪[J];公關世界;2010年05期
5 郭爭艷;;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在會計中的披露揭示[J];金融經濟;2005年10期
6 吳燕;;基于新審計準則的審計學課程建設問題研究[J];商業(yè)會計;2011年25期
7 谷峙;;探討美國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發(fā)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8 鄧寶玲;;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17期
9 崔仙玉;;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會計監(jiān)管研究[J];綠色財會;2011年07期
10 蘇英健;;衍生金融工具風險信息實時披露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傲然;張明霞;;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確認的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偉;張小利;;新審計準則執(zhí)行中存在問題及策略探討[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丹舟;;基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教育質量的實證調查[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韓麗榮;鄭麗;張晶;;2006年審計準則執(zhí)行效果及改進策略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陳祝芬;;論金融工具創(chuàng)新對傳統(tǒng)會計理論的影響[A];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6年
6 高國雄;;論衍生金融工具對現代會計的挑戰(zhàn)[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7 張眾;;衍生金融工具對傳統(tǒng)財務會計理論的影響[A];征信: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優(yōu)化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首屆齊魯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莫春蘭;;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劉青;郝博雅;;業(yè)務質量控制新舊審計準則的比較——基于小型事務所業(yè)務特點[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課題組;秦鳳鳴;;金融創(chuàng)新與風險監(jiān)管協調問題研究[A];2005年山東省金融學會重點研究課題成果[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國審計準則國際趨同計劃項目[N];財會信報;2005年
2 柴韜;中國審計準則建設步伐加快[N];中國財經報;2005年
3 孫宏頂 周偉 劉志耕;CPA,,你離審計準則有多遠?[N];財會信報;2005年
4 編譯 劉珍欣;AICPA提出八項審計準則建議[N];財會信報;2005年
5 記者 李倩;匯率改革催生衍生金融工具[N];金融時報;2005年
6 杜Pr瑤;衍生金融工具特征及其作用[N];財會信報;2009年
7 ;全球審計準則趨同指日可待[N];財會信報;2009年
8 安冉;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新理念的解析與探討[N];財會信報;2010年
9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陳毓圭 唐建華;遵循科學和透明的制定機制彰顯審計準則先進性特點[N];中國會計報;2010年
10 ;我國審計準則修訂獲重大進展[N];中國財經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翔;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論[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4年
2 江百靈;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會計監(jiān)控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3 劉宇;保險機構衍生金融工具運用的經濟學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黃穎利;衍生金融工具風險信息實時披露與預警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5 王丹舟;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制度供求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6 馬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jiān)管體系與制度變遷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7 張曉瑜;中俄審計制度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8 于東升;金融發(fā)展中的創(chuàng)新:理論與中國的金融改革[D];西北大學;2004年
9 竇登奎;我國上市企業(yè)運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10 陳紅;公司表外負債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武;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防范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2 張永鑫;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論[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3 楊海芳;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研究[D];河北大學;2003年
4 司振強;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5 安慧;我國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張婷婷;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
7 陳秀芳;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8 張松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政策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力;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確認與計量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10 劉新華;對衍生金融工具計量屬性的探討[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959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jigli/95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