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在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中轉變的作用機制與實現條件
本文關鍵詞:國家審計在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中轉變的作用機制與實現條件
更多相關文章: 國家審計 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作用機制 實現條件
【摘要】: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涉及市場、社會、資源、環(huán)境和民生等多個層次和方面,必然帶來利益格局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調整。實現這一重大調整,除了借助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fā)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外,也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進行有力調控。在這場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過程中,國家審計要更加自覺地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圍繞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內容和途徑,突出審計重點,創(chuàng)新審計思路,在更高層面發(fā)揮國家審計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本文基于國家審計"免疫系統(tǒng)"功能及國家治理職能相關理論,對國家審計促進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進行定位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討論國家審計在促進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中的作用機制及實現條件。
【作者單位】: 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
【關鍵詞】: 國家審計 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作用機制 實現條件
【基金】:審計署2011~2012年度重點科研立項課題《國家審計在促進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中的作用及途徑研究》(課題編號:11SJ01002)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239.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獲得高速度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經濟運行也顯露出一些問題,如經濟結構不合理、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居民收人差距持續(xù)擴大、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協(xié)調、社會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失衡等。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推動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凱;;以“三個轉變”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J];當代經濟;2007年12期
2 吳敬璉;;中國應當走一條什么樣的工業(yè)化道路?[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3 王小魯;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與制度變革[J];經濟研究;2000年07期
4 林毅夫;任若恩;;東亞經濟增長模式相關爭論的再探討[J];經濟研究;2007年08期
5 馬建堂;;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幾個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王一鳴;;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現實意義和實現途徑[J];理論視野;2008年01期
7 呂政;;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J];前線;2008年03期
8 趙彥鋒;;審計“免疫系統(tǒng)”論:演進過程、作用機理與實現路徑[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年03期
9 王會金;王素梅;;國家審計“免疫系統(tǒng)”建設:目標定位與路徑選擇[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年02期
10 秦榮生;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理論與我國政府審計改革[J];審計研究;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曉鵬;三次產業(yè)速度、結構的分化與中國經濟增長[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慕小鵬;;審計腐敗的經濟學分析[J];北方經濟;2007年04期
3 謝志華;張慶龍;;憲政價值與政府審計良治啟示[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王曉梅;邢楠;;國有企業(yè)改制后政府審計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周靖;;論高速公路發(fā)展對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影響[J];商業(yè)研究;2006年03期
6 趙德海;王振東;;東北裝備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政策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8年01期
7 戴德余;;自主創(chuàng)新體系構建的路徑選擇[J];商業(yè)研究;2009年05期
8 周源;馬煜天;;我國產業(yè)結構演化與就業(yè)關聯(lián)性實證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1年11期
9 劉昀;;內生增長理論及其對財政政策的影響[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09年01期
10 韋瑩瑩;;政府治理視角下的國家審計[J];中國城市經濟;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唐杰;戴群;李戰(zhàn)杰;高陽光;施潔;金傳;;深圳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A];中國經濟特區(qū)研究(2010年期 總第3期)[C];2011年
2 葉林祥;;非國有經濟的成長與國有企業(yè)的民營化——以中國經濟轉型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陳建萍;朱朝暉;;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模式的安排——基于利益協(xié)調理論的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張文祥;;改革開放30年我國國家審計職責演進與未來發(fā)展[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黃文進;張陽;陳永昌;李向前;林文婷;姚婷婷;陳沁麗;陳小青;廣東商學院聯(lián)合課題組;;經濟責任審計基本理論與信號傳遞效應研究——基于廣東省的實踐及案例研究[A];全國內部審計理論研討優(yōu)秀論文集2011[C];2012年
6 梁秀根;黃鄧秋;蔡峗;汪春信;;企業(y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實踐與探索——基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公司案例分析[A];全國內部審計理論研討優(yōu)秀論文集2011[C];2012年
7 蔡文伯;王冬梅;;新疆人力資本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分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蔣伏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內涵的討論與路徑的選擇——以兩個三角洲為例的研究[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中)[C];2007年
9 王林輝;宋冬林;董直慶;;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個文獻綜述[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紀念新中國建國60周年(2009)[C];2009年
10 干春暉;鄭若谷;;改革開放以來產業(yè)結構演進與生產率增長研究——對中國1978~2007年“結構紅利假說”的檢驗[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李樹培;我國的加速工業(yè)化戰(zhàn)略與內需不足[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戰(zhàn)杰;專業(yè)化勞動力、經濟增長與產業(yè)升級[D];南開大學;2010年
4 魏下海;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與人力資本效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宏霞;中國地方政府投資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潘祺志;我國工業(yè)能耗強度變動與節(jié)能路徑選擇[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郭明偉;我國交通運輸業(yè)要素投入和生產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8 夏艷清;中國環(huán)境與經濟增長的定量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孫旭;人力資本及其對中國省區(qū)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王素梅;中美政府績效審計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夢冉;憲政視域下我國國家審計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白宏博;我國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慧聰;基于全要素生產率的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技術進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劉云龍;煙臺BF公司國際營銷策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盧琳秉;革命根據地時期政府審計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任敬怡;民國政府審計思想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7 戴任群;我國政府問責制建設中經濟責任審計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吳依霖;地方財政預算法律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吁雅婷;我國政府審計結果公告制度的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張欣瑜;政府績效管理與尋租遏制的關系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書耀;;現實政府供給公共物品的困惑——從公共物品供給效率的考察[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年02期
2 沈軍;;金融虛擬性與金融體系效率——來自中國的實證數據[J];財貿經濟;2009年06期
3 余嶺;;國際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及對中國經濟影響和對策分析[J];財貿經濟;2009年06期
4 程曉兵;;政府治理的向度變革[J];大連干部學刊;2003年05期
5 劉家義;;樹立科學的審計理念 推動審計工作不斷深入[J];中國審計;2008年02期
6 廖義剛;韓洪靈;陳漢文;;政府審計之職能與特征:國家理論視角的解說[J];會計研究;2008年02期
7 李健;;審計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免疫系統(tǒng)”[J];理論前沿;2009年04期
8 宋常;;“免疫系統(tǒng)”理論視野下的國家審計[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年01期
9 李凱;;從公共受托責任演進看國家審計本質變遷——兼論審計“免疫系統(tǒng)”論[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年01期
10 段興民;趙曉鈴;;國家審計“免疫系統(tǒng)”論引發(fā)的思考[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文斌;關于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主導”問題[J];審計理論與實踐;1994年08期
2 張泓;論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的關系[J];江西審計與財務;1994年01期
3 郎少萍;試探我國國家審計領導體制的改革[J];上海會計;2000年11期
4 鮑軍;印度國家審計官員的錄用與培訓[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0年02期
5 傅磊;論我國審計的發(fā)展戰(zhàn)略調整與體制改進[J];財會通訊;2000年11期
6 上海市審計學會課題組;國家審計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審計研究;2002年02期
7 張子禹;把“本級審”推向深入[J];山東審計;2002年04期
8 趙彥強;國家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幾個誤區(qū)[J];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2002年02期
9 朱紅武,余建瑞;淺談國家審計對社會審計成果的利用[J];審計月刊;2002年02期
10 福州大學會計系審計課題組;審計環(huán)境變化對國家審計的影響[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強華;;我對國家審計“免疫系統(tǒng)”論的不同看法[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郭強華;;我對國家審計“免疫系統(tǒng)”論的不同看法[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郭強華;;我對國家審計“免疫系統(tǒng)”論的不同看法[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福州大學會計系審計課題組;;加入WTO對國家審計的影響[A];福建省審計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任麗華;;關于國家審計免疫系統(tǒng)功能發(fā)揮的思考[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D)[C];2009年
6 馮敏;;辛亥革命與民國時期國家審計的發(fā)展[A];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7 畢華峰;韓力;余宏;李冬;;國家審計文化的理論定位和構建路徑[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建軍;;國家審計發(fā)展:理論拓展與方向選擇[A];湖南省審計學會五屆三次理事會首次理事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張鳳林;;論我國立法型國家審計模式的構建[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10 劉景旺;;新形勢下國家審計的定位和發(fā)展方向[A];湖南省審計學會五屆三次理事會首次理事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 虎 李紅兵 王 梓;國家審計暴雨將至[N];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
2 本報記者 范利祥 許圣如;國有企業(yè)的“國家審計挑戰(zhàn)”[N];21世紀經濟報道;2004年
3 劉偉 楊燦 作者單位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強化國家審計的監(jiān)督力度 為構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N];中國審計報;2007年
4 劉玉慧;李金華精彩演講《國家審計的本質和戰(zhàn)略思考》[N];中國審計報;2003年
5 和秀星 齊興利;國家審計在完善銀行內控中的作用[N];中國審計報;2005年
6 董少鵬;誰在“狗仔化”國家審計[N];國際金融報;2005年
7 FN記者 張正華 卓尚進;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直面國家審計[N];金融時報;2005年
8 王暉 查嘯宏;國家審計學會領導來宜調研[N];安慶日報;2006年
9 ;國家審計署將加強土地交易監(jiān)督[N];財會信報;2006年
10 王平波 (作者單位 湖南省永州市審計局);發(fā)揮國家審計宏觀調控作用的構想[N];中國審計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華;基于政府治理的國家審計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2 祝遵宏;國家審計職能新論[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3 胡志勇;我國國家審計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南昌大學;2006年
4 陳太輝;我國國家審計職能演化規(guī)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王淑梅;國家審計質量與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陳塵肇;中國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問題研究與機制設計[D];重慶大學;2009年
7 董延安;經濟權力審計控制效果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8 孫婷;政府審計治理功能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9 郭強華;廉政審計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6年
10 周勇;中國政府績效審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龍?zhí)?國家審計質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趙維;我國國家審計職能及其優(yōu)化[D];煙臺大學;2011年
3 陳夢冉;憲政視域下我國國家審計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馬建波;基于“免疫系統(tǒng)”論的國家審計職能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5 常萍;基于我國重大自然災害的國家審計職能創(chuàng)新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6 張淑林;國家審計的發(fā)展史及其獨立性研究[D];天津財經學院;2004年
7 朱宇峰;論高鐵項目國家審計與風險管控體系的結合[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8 王圣杰;國家審計人力資源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李軍;關于國家審計組織體制改革的思考[D];鄭州大學;2000年
10 趙婕;國家審計風險研究[D];福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6168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jigli/61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