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師聲譽、融資約束與融資能力
[Abstract]:Taking the four major international firms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high professional reput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auditor's professional reputation on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financing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mploying audit firms with high professional reputation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agency cost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external capital providers, thus reducing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faced by enterprises and improving their long-term debt financing ability. And the professional reputation of auditors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abi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商學院;南京大學會計與財務研究院;
【分類號】:F23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朱紅軍,夏立軍,陳信元;轉(zhuǎn)型經(jīng)濟中審計市場的需求特征研究[J];審計研究;2004年05期
2 蔡春,黃益建,趙莎;關于審計質(zhì)量對盈余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來自滬市制造業(yè)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5年02期
3 江偉;李斌;;金融發(fā)展與企業(yè)債務融資[J];中國會計評論;2006年02期
4 胡旭陽;“五大”的聲譽是否具有顯著信息含量?——來自我國IPOs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證券市場導報;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祥有;;我國A股發(fā)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胡波;;公司控制權性質(zhì)與審計需求特征——來自我國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8年03期
3 陳信元;夏立軍;林志偉;;獨立審計為什么沒能發(fā)揮公司治理功能——基于“盛潤股份”連續(xù)十五年獲得“非標”意見的分析[J];財經(jīng)研究;2009年07期
4 方軍雄;;轉(zhuǎn)型經(jīng)濟中聲譽機制有效性研究——來自中國審計市場的證據(jù)[J];財經(jīng)研究;2011年12期
5 張鳴;田野;陳全;;審計師變更、時機選擇與投資者評價[J];財經(jīng)研究;2012年03期
6 潘克勤;審計師的異質(zhì)性和審計質(zhì)量差異:文獻綜述及啟示[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年08期
7 李奇鳳;;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zhì)量分析——來自2003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年07期
8 向凱;;盈余管理實證研究:文獻述評與未來研究方向[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年10期
9 尹蘅;;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形成機制有效性檢驗——來自“科龍-德勤事件”的案例[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年03期
10 劉昱熙;林煒桐;;股權代理問題與高質(zhì)量審計需求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軍雄;;獨立審計職業(yè)聲譽損害與市場反應——中天勤事件的進一步研究[A];當代會計評論(第2卷第1期)[C];2009年
2 張瑤;;中國上市公司盈余質(zhì)量的分析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吳粒;馬圓圓;尹中華;;中國上市公司外部審計需求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4 張奇峰;張鳴;王俊秋;;公司控制權安排影響外部審計需求嗎?——以上市公司的審計師選擇及其審計費用為例[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5 杜媛;;供應商資本是我國企業(yè)資本結構的構成要素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初步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6 潘克勤;薛玉蓮;;經(jīng)營困境、政治關系與銀行貸款差異——基于持續(xù)經(jīng)營不確定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7 李享;;減值準則變化、審計監(jiān)督與盈余操縱策略選擇[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7年
8 李丹蒙;李靜;;公司治理、事務所選擇與審計定價[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9 余為政;張晶;;事務所預期出具不利審計意見時對客戶的減價安撫——基于事務所特征與客戶影響力的差異[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10 于鵬;;地緣聯(lián)系、財務重述與審計意見[A];第七屆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棟;董事會職能影響企業(yè)多元化經(jīng)營績效的實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宋淑琴;信貸契約的治理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侯曉靖;審計市場集中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徐全華;會計穩(wěn)健性與公司投資決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易玄;不完備審計契約的締結與履行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王進朝;高管更換、審計委員設立與審計質(zhì)量[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趙國宇;審計合謀的預警與防治對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8 李俊梅;注冊會計師會計舞弊識別能力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9 仇冬芳;農(nóng)業(yè)上市公司終極控制對非經(jīng)常性損益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10 曾牧;企業(yè)政治關系、債務融資與非效率投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燕;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評系統(tǒng)對盈余管理的影響[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李海蓮;內(nèi)部控制信息披露對審計師選擇的影響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0年
3 喬道恒;關于現(xiàn)金流操縱的實證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朱延琳;中國獨立審計市場的結構、行為與績效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張曉強;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李欣;審計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沈美男;基于審計意見的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張小麗;會計師事務所規(guī)模與審計質(zhì)量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宋建亮;內(nèi)部控制對盈余管理的影響[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柳俊俊;內(nèi)部控制信息披露質(zhì)量與盈余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偉;沈藝峰;;大股東控制、資產(chǎn)替代與債權人保護[J];財經(jīng)研究;2005年12期
2 何紅渠,張志紅;有關審計意見識別盈余管理能力的研究——來自滬市制造業(yè)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3年06期
3 孫錚,劉鳳委,李增泉;市場化程度、政府干預與企業(yè)債務期限結構——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5期
4 童盼,陸正飛;負債融資、負債來源與企業(yè)投資行為——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5期
5 陳工孟,高寧;中國股票一級市場發(fā)行抑價的程度與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6 周立,王子明;中國各地區(qū)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實證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7 李增泉;實證分析:審計意見的信息含量[J];會計研究;1999年08期
8 徐浩萍;會計盈余管理與獨立審計質(zhì)量[J];會計研究;2004年01期
9 張為國,王霞;中國上市公司會計差錯的動因分析[J];會計研究;2004年04期
10 陸正飛,辛宇;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主要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1998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純;呂偉;;機構投資者、終極產(chǎn)權與融資約束[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2 李焰;陳才東;黃磊;;集團化運作、融資約束與財務風險——基于上海復星集團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3 閔亮;;金融危機沖擊下上市公司融資約束與融資決策的實證研究[J];財經(jīng)論叢;2011年04期
4 苑澤明;姚王信;;知識產(chǎn)權融資不對稱性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J];知識產(chǎn)權;2011年02期
5 唐小飛;康毅;郭達;劉海峰;;我國房地產(chǎn)上市公司融資約束比較研究——基于股權結構的實證分析[J];宏觀經(jīng)濟研究;2011年05期
6 張少華;;外國直接投資的真實性研究[J];經(jīng)濟縱橫;2006年04期
7 馬宏;;我國轉(zhuǎn)軌時期利率市場化對融資影響分析及對策[J];價格月刊;2007年01期
8 夏明萍;;融資約束驅(qū)動的并購行為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07年18期
9 王梅;;公司投資融資約束理論研究綜述[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7年22期
10 黃啟才;黃健光;;福建外貿(mào)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新探[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迅;張慶;;基于模糊灰色綜合評價方法的企業(yè)供應鏈融資能力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魏鋒;;基于融資約束和不確定性的公司最優(yōu)投資時機選擇模型[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魏鋒;孔煜;;基于融資約束和不確定性的公司最優(yōu)投資時機選擇模型[A];現(xiàn)代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李延喜;李鵬;;融資約束是否影響了中國上市公司的現(xiàn)金持有政策——來自現(xiàn)金與現(xiàn)金流波動性敏感度的經(jīng)驗證據(jù)[A];當代會計評論(第1卷第2期)[C];2008年
5 吳紅軍;;融資約束是上市公司間收購的動機力嗎?[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方軍雄;;獨立審計職業(yè)聲譽損害與市場反應——中天勤事件的進一步研究[A];當代會計評論(第2卷第1期)[C];2009年
7 龔凱頌;張華;;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產(chǎn)品市場競爭關系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8 朱紅軍;何賢杰;陳信元;;金融發(fā)展、預算軟約束與企業(yè)投資[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9 潘立生;任雨純;;高新技術企業(yè)投資效率問題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焰;張寧;;集團控股股東股權結構與上市公司融資約束程度——基于內(nèi)部資本市場理論的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聶益南 見習記者 張瑞軍;西安高新區(qū)融資能力強勁[N];中華工商時報;2000年
2 歐陽覓劍;紅籌股回歸:打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之門[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3 記者 林建楊;國美起訴黃光裕,要其賠償公司損失[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融資導刊》記者 董月梅;規(guī)范重組創(chuàng)新融資能力[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5 記者 武強;積極拓寬業(yè)務渠道 切實增強融資水平[N];格爾木日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余祖江;3G考驗運營商融資能力 弱勢運營商資金壓力凸現(xiàn)[N];通信信息報;2008年
7 李曦寰;華爾街CEO們的愛恨:美國投資銀行融資能力排名表[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8 記者 吳銘;萬科總經(jīng)理:加息加速房地產(chǎn)業(yè)整合[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9 本報駐西班牙記者 丁大偉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吳樂s,
本文編號:24812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jigli/248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