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意愿是國家審計體制變遷的重要推動力
本文關鍵詞: 博弈論 審計體制 印度 公眾 出處:《中國流通經濟》2008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以制度變遷中的博弈理論為基礎,對印度國家審計體制的演變過程進行了分析,確定了相應的假設,指出了漸進式體制變遷的主要特征,建立了有限理性下的體制變遷模型,分析了交叉換位與制度變遷的協(xié)調性,闡述了戰(zhàn)略分布、變遷成本與博弈均衡,總結了國家審計體制變遷的規(guī)律和啟示,認為公眾行為(需求)在成功的漸進式變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在制度變遷方案設計中,公眾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博弈參與者戰(zhàn)略選擇的三個主要變量,即改革的預期制度收益、傳統(tǒng)體制下的既得利益和實際的制度變遷成本,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發(fā)揮制度變遷的引導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Indian national audit system, determines the corresponding assumption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l institutional chang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under limited rationality, analyze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cross-transposi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expounds the strategic distribution, vicissitude cost and game equilibrium, and summarizes the law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change of national audit system. The author holds that public behavior (dem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successful gradual change. In the design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scheme, the public ca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three main variables of the game participants' strategic choice. That is, the expected institutional benefits of the reform, vested interes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system and the actual cost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a certain period, to a certain extent, play a guiding role in institutional change.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分類號】:F23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蔡春;陳孝;;現(xiàn)代審計功能拓展研究的概念框架[J];審計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謝志華;孟麗榮;余應敏;;CPA審計項目成本控制:理論拓展與路徑選擇[J];審計研究;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董延安;經濟權力審計控制效果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偉;現(xiàn)行國家審計體制[D];暨南大學;2006年
2 馬航;國家審計報告制度的現(xiàn)狀透視及完善對策[D];暨南大學;2006年
3 陳媛;國家審計機關依法審計能力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4 趙磊;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與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呂娟;我國政府審計公告制度的效果分析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6 邢勇;西部地區(qū)銀行內部審計的效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7 王曉琳;相關服務對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影響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討論系統(tǒng)學內容的三封信[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1981年03期
2 李柱錫;;經濟科學的不確定性分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1982年12期
3 任世熙;應用博弈論確定露天礦深部排水工程最優(yōu)暴雨頻率標準[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1983年02期
4 龍濤;西方現(xiàn)代審計的發(fā)展與我國的審計工作[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1985年05期
5 肖高勵;;博弈論及其在對外貿易中的應用[J];國際貿易;1985年08期
6 周偉明,陳潔;審計要適應橫向經濟聯(lián)合的發(fā)展[J];上海會計;1986年10期
7 ;中國審計學會年會學術討論綜合報道[J];審計研究;1986年02期
8 ;中國審計代表團出席最高審計機關第十二屆國際會議和訪問澳大利亞的綜合報道[J];審計研究;1986年03期
9 嚴究聲;“全國第二屆財經院校研究生經濟理論討論會”將于今年五月在我校舉行[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1987年01期
10 曹大寬;宋代審計司、審計院考析[J];審計研究;198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揚;陳茁;;企業(yè)培訓的博弈過程分析[A];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對管理的挑戰(zhàn)——99’管理科學學術會議專輯(下)[C];1999年
2 石大明;;出版特色的策略[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3 華立;趙純均;;博弈論在經濟系統(tǒng)分析中的應用[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4 楊俊一;;價值擇優(yōu)的“博弈”與理想信念的整合[A];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5 姚杰;張勤生;李好好;;合作與競爭:跨國公司與東道國政府之間的博弈[A];面向復雜系統(tǒng)的管理理論與信息系統(tǒng)技術學術會議專輯[C];2000年
6 張建軍;;邏輯全能問題與動態(tài)認知邏輯[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7 羅小明;劉克;劉寶碇;;前言[A];第四屆中國青年運籌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1年
8 葉紅心;張朋柱;;社會面子與合作博弈[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6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暨中國科協(xié)第4屆青年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李宗誠;;系統(tǒng)進化、制度變遷與復雜組織——開放型復雜巨系統(tǒng)全息協(xié)同學導言[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6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暨中國科協(xié)第4屆青年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付祥;;煤炭產業(yè)內競爭的經濟學分析[A];煤炭經濟管理新論——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論文集(2001)[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惠平;經濟博奕論[N];國際金融報;2000年
2 盧現(xiàn)祥;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新探索[N];湖北日報;2000年
3 賀成杰;淺談企業(yè)內部審計[N];內蒙古日報(漢);2000年
4 楊新宇;《股市博弈論》出版[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5 張華;他影響了二十世紀的進程[N];上?萍紙;2000年
6 肖武;《股市博弈論》(紀念版)毀版[N];新聞出版報;2000年
7 指南針教研室;股市博弈論[N];信息時報;2000年
8 張錦志;利他還是利已[N];學習時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李亞蓉;要學炒股先學捕魚?[N];中國信息報;2000年
10 中廣信息 吳為民;用博弈論看市場[N];國際金融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慶華;面向區(qū)域農副產品資源配置的博弈論及相關理論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2 段亞林;論大股東股權濫用[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林旭東;基于合作效率的企業(yè)集團組建若干問題的博弈分析[D];中南大學;2001年
4 徐向~,
本文編號:15063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jigli/150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