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的污名與低劣之位——建筑裝飾業(yè)農民工底層地位的“合法性”
本文關鍵詞:內化的污名與低劣之位——建筑裝飾業(yè)農民工底層地位的“合法性”
更多相關文章: 地位合法性 建筑裝飾業(yè)農民工 群體資格 身份暴力 污名
【摘要】:建筑裝飾業(yè)農民工是公認的底層群體,其自身也在一定程度上認可各種不公平地位安排的合理性,并按照人們對農民工群體的角色期待行事。地位合法化有力抑制了他們的集體反抗傾向和剛剛萌芽的多元抗爭行動,并導致群際地位等級關系愈加固化。近年來,該行業(yè)農民工發(fā)現(xiàn)并逐漸重視自身的職業(yè)身份,強調建筑工人群體資格的呼聲越來越強。這是通過多元身份認同達到去合法性目的的重要突破口。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 地位合法性 建筑裝飾業(yè)農民工 群體資格 身份暴力 污名
【基金】: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13B014)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HEUCF2013130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1JJD840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323.6;F426.92
【正文快照】: 本文欲從地位合法性的視角,通過對建筑裝飾業(yè)農民工的實地訪談與觀察,力圖揭示該群體的社會地位以及他們身陷之不平等地位關系被其自身接受為合理的獨特現(xiàn)象,并簡略討論地位合法化對群際關系、甚至社會分層系統(tǒng)之穩(wěn)固與變遷的意義。一、核心概念與研究方法(一)合法性的本質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進華;自律與他律: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J];道德與文明;2003年01期
2 郭星華,楊杰麗;城市民工群體的自愿性隔離[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劉爽;;部分群體資格:以高校學生入黨經歷為例[J];開放時代;2009年01期
4 任焰;賈文娟;;建筑行業(yè)包工制:農村勞動力使用與城市空間生產的制度邏輯[J];開放時代;2010年12期
5 劉劍;;把階級分析帶回來——《大工地:城市建筑工人的生存圖景》評述[J];開放時代;2011年01期
6 孫立平;;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其分析模式的轉換[J];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7 郭本禹;從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科爾伯格的道德類型說評介[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8 于建嶸;;利益博弈與抗爭性政治——當代中國社會沖突的政治社會學理解[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趙德雷;;期望狀態(tài)與地位等級秩序的維持[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梁波;王海英;;城市融入:外來農民工的市民化——對已有研究的綜述[J];人口與發(fā)展;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輝;汪璇;;工廠政體下的農民工生存境遇——勞動過程視角下的當代新工人階級[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丁晶晶;;論社區(qū)服務空間中的NPO與政府的合作關系[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楊加成;秦啟文;孫嵐;;主動失地農民:基于社會分層視角的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4 劉文;;農民工市民化現(xiàn)狀及解決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8期
5 周建軍;吳永紅;;組織化協(xié)調機制的構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方文;;政治體中的信徒——公民困境:群體資格路徑[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廖建凱;國內環(huán)境民間組織合法性初探[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5年03期
8 白曉梅;;農民工流動就業(yè)模式轉變之路徑探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9 蘇熠慧;;從“失語”到“用腳投票”——農民工階級認同的建構[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9年04期
10 劉慶;;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策略初探——社區(qū)工作介入的空間[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正漢;李國武;劉世定;;身份權利及其競爭——制約中國民間組織發(fā)展的一種機制及其實證檢驗[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2 閻志剛;;從管制到服務:對農民工公共政策及其問題的一種話語分析[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陶慶;;旋轉的“認同環(huán)”:“福街商會”的象征與儀式[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吳縛龍;;轉型的貧困:轉型城市的貧困問題[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對構建和諧的城鄉(xiāng)關系的新思考”經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5 高勇;;階層結構的變遷與城市社會學的發(fā)展[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6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視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黃淑貞;;網絡事件中的階層沖突[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梁玉成;;市場轉型過程中的國家與市場——激進轉型與漸進市場轉型國家中的勞動力退休年齡考察[A];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30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王義飛;;農民工身份代際傳遞的制度邏輯——一個再生產的視角[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趙德雷;;期望狀態(tài)與地位等級秩序的維持[A];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艾娟;知青集體記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鄭慧;商會的經濟學性質與集體行動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魯雁;從工業(yè)社會到生態(tài)社會:產業(yè)結構演進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吳慶華;城市空間類隔離[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世勇;生命歷程視角下的返鄉(xiāng)農民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孫麗璐;農民工的文化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木溪;農民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于小倩;當代中國“社會”的生成路徑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袁洪君;企業(yè)勞動規(guī)章合法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王_,
本文編號:7520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75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