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來自世界經濟史的長期透視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4AJL009)“第三次工業(yè)革命與中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調整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41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呂鐵;鄧洲;;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技術經濟特征[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年10期
2 馮飛;;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是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年10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劉振亞;[N];科技日報;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登德;;《富國策》著譯者考釋[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2 張長有;;基于理論和實踐的農民養(yǎng)老保障方案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3 方芳;;馬克思世界歷史性思想的公正維度[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王延濤;;廖仲愷的經濟思想[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Z1期
5 周章領;;生態(tài)危機的新變化及其對策探微[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厲以寧;美國邊疆學派“安全活塞”理論批判[J];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4年03期
7 賈根良;劉琳;;中國稀土問題的經濟史透視與演化經濟學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周建波;;孟子“迂遠而闊于事情”的經濟學解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李明桂;;保護農民權益:基于馬克思資本文明思想的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0年05期
10 趙承鳳;;立德·立功·立言——論孫子的成功之道[J];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顧學寧;;當局者清——全球金融風暴、全球性經濟危機與世界的未來、中國的作為[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漢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結果[A];陜西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年會“西部大開發(fā)10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賽依丁·賽里木江;;運用《資本論》觀點正確認識全球金融危機[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延晶津;;《資本論》與資源型城市政府引導性可持續(xù)發(fā)展探析[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暨商洛率先突破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張開;;干預分配與擴大內需——后金融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延安經濟社會發(fā)展新思路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韓慶祥;張艷濤;;馬克思哲學的大眾形態(tài)、學術形態(tài)、政治形態(tài)及其歷史命運[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8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10 成紅;馬小希;;環(huán)境法的本體初探——有限的世界和無限的符號[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溫美平;中國共產黨金融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鐘明春;基于利益視角下的環(huán)境治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曾友中;馬克思貨幣理論與當下金融危機[D];武漢大學;2010年
4 王歡;超越資本邏輯與符號邏輯[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沙占華;民生效率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欣昱;外資外貿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曉芳;關于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陳延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謙;異化勞動學說與剩余價值理論的辯證統一[D];河北大學;2014年
2 蔡祖松;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贛南師范學院;2014年
3 趙小飛;論福斯特的物質變換裂縫理論[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4 王婧;企業(yè)社會責任取向、企業(yè)社會責任表現與企業(yè)社會資本的關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5 汪濤;論馬克思自由時間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6 黃雪霽;市民化進程中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7 張惠童;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8 胡美云;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9 白利栓;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財富分配與風險分配問題研究[D];延安大學;2014年
10 徐翔;就業(yè)結構變動對區(qū)域經濟增長影響的差異分析[D];重慶理工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光明;美國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情況考察[J];能源工程;2000年03期
2 王仲穎;從英國可再生能源開發(fā)經驗看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fā)機制(一)[J];中國能源;2000年02期
3 ;中國可再生能源商業(yè)化發(fā)展促進項目進展情況[J];中國能源;2000年03期
4 蒯茗;國外部分國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及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能源;2000年06期
5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優(yōu)先項目(部分摘要)[J];新材料產業(yè);2000年06期
6 ;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要點[J];廣西節(jié)能;2000年Z1期
7 ;三家國際機構支持中國開發(fā)可再生能源[J];電工技術;2000年07期
8 周鵬飛;我國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的必要性[J];農村能源;2001年04期
9 周鵬飛;淺析我國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的必要性[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1年09期
10 Jennifer Gregory,續(xù)曙光;能力建設:加強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工業(yè)[J];產業(yè)與環(huán)境;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家才;;可交易綠色證書與可再生能源:基于最優(yōu)化的考察[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濰坊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領域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工作的意見[A];地溫資源與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太原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實施意見[A];地溫資源與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文集(第三集)[C];2009年
4 方炎;;中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5 李燕;汪賢強;;我國農村地區(qū)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初探[A];新農村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華北五省市區(qū)環(huán)境科學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6 ;序[A];水電設備的研究與實踐——第十七次中國水電設備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7 韓立紅;;河北省發(fā)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8 李沛;何文晶;楊慧;;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規(guī)劃研究[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陳勇;陳喜紅;;農村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問題研究[A];推動新型工業(yè)化 促進湖南經濟發(fā)展——2007年湖南科技論壇(下)[C];2007年
10 王俠;徐壯;蘇道年;魯玲;張則振;;山東省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產業(yè)思路與對策研究[A];決策與管理研究(2007-2008)——山東省軟科學計劃優(yōu)秀成果匯編(第七冊·下)[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欣憶;歐盟出臺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N];中國電力報;2005年
2 曉欣;荷蘭政府支持發(fā)展可再生能源[N];中國電力報;2005年
3 記者 楊川梅;可再生能源作用日益突出[N];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
4 記者 海霞;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提高至15%[N];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
5 遲迅;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政策措施相繼出臺[N];中國煤炭報;2001年
6 王新華;法國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N];中國煤炭報;2004年
7 鐘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創(chuàng)歷史新高[N];中國貿易報;2005年
8 林琳;氣象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大有作為[N];中國氣象報;2005年
9 常志鵬;可再生能源將成新產業(yè)[N];中國稅務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丁 瑩;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yè)發(fā)展存瓶頸[N];中國質量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栗寶卿;促進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年
2 宋輝;我國可再生能源供給的市場特征與激勵機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3 曹衛(wèi)兵;可再生能源產業(yè)技術評價與選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綜合規(guī)劃模型與政策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胡麗霞;北京農村可再生能源產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8年
6 陳軍;中國非可再生能源戰(zhàn)略評價模型與實證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年
7 黃s,
本文編號:2535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53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