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礦產理論研究綜述
本文選題:城市礦產 切入點:資源化利用 出處:《資源科學》2014年08期
【摘要】:城市礦產變廢為寶,可有效替代原生礦,減少能源消耗,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本文首先回顧了城市礦產的概念發(fā)展,并將其與循環(huán)經濟、再生資源、固體廢棄物3個相近概念做了對比辨析。然后,從城市礦產資源的發(fā)展?jié)摿、開發(fā)價值、開發(fā)主體行為動機、回收網絡以及政策工具5個方面梳理了近年來城市礦產資源理論研究進展。實證及案例研究表明,城市礦產中含有多種有價成分并且在城市當中資源蓄積量已達到一定規(guī)模。盡管具有顯著的生態(tài)價值,但是在現(xiàn)階段開發(fā)城市礦產對個體企業(yè)來說并不經濟。而經濟利益是驅動企業(yè)回收行為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通過構建回收網絡以及應用政策工具來協(xié)調回收企業(yè)的經濟利益。最后,本文指出了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to replace primary ore effectively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of urban mineral resources is review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ree similar concepts of circular economy,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solid waste.The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mineral resources theory in recent years is summarized from five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development value, the behavior motivation, the recovery network and the policy tools of the urban mineral resources.T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case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valuable components in urban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in cities has reached a certain scale.Although it has remarkable ecological value, it is not economical for individual enterprises to develop urban mineral resources at the present stage.The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drives the enterprise's recycling behavior,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recycling enterprise by constructing the recycling network and applying the policy tools.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產業(yè)鏈視域下我國‘城市礦產’產業(yè)發(fā)展研究”(編號:13CJY02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國工業(yè)化中后期稀有金屬資源安全態(tài)勢與供給保障機制研究”(編號:13BGL105) 湖南省軟科學重點項目:“中國工業(yè)化中后期稀有金屬資源安全戰(zhàn)略研究”(編號:2013ZK2003)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的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和調整化解對策研究”(編號:13&ZD024)
【分類號】:F40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岳強;陸鐘武;;我國鋁的社會蓄積量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7期
2 王兆華;尹建華;;我國家電企業(yè)電子廢棄物回收行為影響因素及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3 何逸林;廖小紅;田暉;;我國家用電器理論報廢量測算方法研究及結果分析[J];家電科技;2010年10期
4 張健;徐峰;葛新權;;WEEE資源化共生網絡收益分析[J];生態(tài)經濟;2009年07期
5 靳現(xiàn)凱;劉宇;;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共生網絡生成機理分析[J];生態(tài)經濟;2011年01期
6 鐘永光;錢穎;尹鳳福;周曉東;;激勵居民參與環(huán);厥諒U棄家電及電子產品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年04期
7 曲永祥;;解讀“城市礦產”[J];中國有色金屬;2010年24期
8 付小勇;朱慶華;竇一杰;;中國版WEEE法規(guī)實施中政府和電子企業(yè)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評論;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婷婷;陳澤勇;李翔;;國內外廢棄電子電氣產品回收處理相關法規(guī)的差異性分析(下)[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1年12期
2 葉一;邢明飛;張付申;;廢棄線路板機械分離物中Ag、Pd分布特征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3年09期
3 高平全;范厚明;李陽;張曉楠;;基于生成量預測的城市廢舊家用電器回收網絡[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4 秦玉坤;耿存珍;;中國電子垃圾管理對策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3年12期
5 余福茂;何柳琬;;中國電子垃圾回收企業(yè)的環(huán)保意識及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研究——以浙江為例[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4年01期
6 曹俊;熊中楷;;基于靜態(tài)效用轉移的居民垃圾分類激勵機制設計[J];工業(yè)工程;2014年01期
7 薛菲;袁汝華;;城市礦產環(huán)境效益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4年06期
8 任鳴鳴;祝九月;;消費者投交電子廢棄物行為實證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4年10期
9 計國君;黃位旺;;WEEE回收條例有效實施問題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2年05期
10 陽成虎;劉海波;卞珊珊;;再制造系統(tǒng)中廢舊產品回收策略[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烈武;宋煥斌;;以“城市礦產”開發(fā)破解礦產資源匱乏難題的探析[A];2011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1年?ㄒ唬C];2011年
2 侯立平;;試論發(fā)達國家構建“零廢棄物城市”的嘗試[A];中國第四次人的發(fā)展經濟學研討會——理論構建、實踐構建與人的發(fā)展經濟學的大眾化網絡化論文集[C];2012年
3 滕春賢;孫嘉軼;陳兆波;;基于回收價格和銷售數(shù)量的閉環(huán)競爭供應鏈渠道選擇模型[A];社會經濟發(fā)展轉型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學遷;基于網絡均衡的物流系統(tǒng)環(huán)境政策設計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付小勇;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中的博弈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3 張笑楠;軟件外包企業(yè)技術能力成長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4 馬嘯來;基于滑動綜合權的物流網絡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5 鄭國詵;生態(tài)文明視野下的區(qū)域物流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6 劉景礦;建筑廢棄物管理成本補償模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7 周嘯宇;印刷電路板生產、回收拆解及廢棄堆置過程中重金屬與溴系阻燃劑的污染、釋放規(guī)律及人體暴露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麗貞;電子漿料無害化進程中的化學品管理[D];復旦大學;2011年
2 汪文俊;基于IRMCF341的直流變頻空調控制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2年
3 劉元華;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tǒng)的經濟學分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堯應強;廢棄線路板中玻璃纖維樹脂與電子陶瓷粉浮選分離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5 吳林生;農村環(huán)境規(guī)制工具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6 褚文強;城市醫(yī)療廢棄物回收網絡規(guī)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7 譚黎;煤礦企業(yè)逆向物流的演化博弈分析及激勵機制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8 陳小青;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參與主體的激勵機制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9 張元凱;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過程中政府激勵策略影響力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10 余輝;江蘇省電子廢物管理與資源化政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林;;北京市垃圾問題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擬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2 李英;逆向物流中的博弈模型[J];科技和產業(yè);2005年11期
3 岳強;王鶴鳴;陸鐘武;;基于鋁制品平均使用壽命的中國鋁的流動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9期
4 謝家平;尹君;陳榮秋;;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仿真的廢舊產品回收處理效益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08年01期
5 李金勇;劉威;程國平;;企業(yè)逆向物流實施中的博弈分析[J];工業(yè)工程;2007年06期
6 張萌;姜振寰;胡軍;;工業(yè)共生網絡運作模式及穩(wěn)定性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8年06期
7 王虹,葉遜;生態(tài)工業(yè)園中企業(yè)的動力機制分析[J];環(huán)境保護;2005年07期
8 蔡林;;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研究的系統(tǒng)動力學方法[J];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年05期
9 黃慶暢;;《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公布[J];資源再生;2009年03期
10 鄭克俊;張利深;;逆向物流中的企業(yè)和政府博弈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江徽;中國鋅循環(huán)及其折舊再生指數(shù)研究[D];東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盛森;;小合成氨廠能量利用淺說之二——變換和合成過程的能量消耗和回收利用[J];廣東化工;1979年04期
2 ;處理高爐渣的新方法——做到百分之百回收利用[J];武鋼技術;1979年01期
3 王君勇;;變換冷凝液的回收利用[J];小氮肥設計技術;1982年05期
4 孫榮慶;;從廢COD試液中回收利用銀和汞[J];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1986年06期
5 李元炎;;原料油桶中殘油的清除與回收[J];應用化工;1989年03期
6 劉哲揚;;氯化氫工序的環(huán)境改善及尾氣回收利用介紹[J];中國氯堿;1989年01期
7 彼得·梅普爾斯通;李一如;;回收利用廢舊塑料——有益,有利,有望[J];國外塑料;1989年01期
8 王世新;;堅持治理整頓 搞好回收利用為生產服務[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1990年06期
9 顧仁華;廢棄塑料的回收利用[J];污染防治技術;1994年04期
10 郭瑞虹 ,王保東 ,馬亞靜 ,王黔平;廢棄耐火材料回收利用的發(fā)展前景[J];國外耐火材料;199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玉東;孟令輝;;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分解與回收利用[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張蓬勃;鄭安民;王勤;;褐鐵礦泥的回收利用[A];第四屆全國礦山采選技術進展報告會論文集[C];2001年
3 E.G.Welp;U.Lindemann;呂新生;陳其泰;;面向回收利用和面向維護設計中的輔助手段[A];第二屆全國流體傳動及控制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2002年
4 王彥杰;曹向東;;三氯化鐵蝕刻廢液制備氧化鐵紅技術[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精選[C];2006年
5 李文仿;王興偉;;熱固性SMC廢棄物粉碎回收利用的研究[A];第十五屆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劉會洪;;對建設長株潭城市生活垃圾統(tǒng)一回收體系的構想[A];三湘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理論與實踐——湖南省首屆《三湘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楊洪波;許登驥;何為;李安林;;轉爐污泥作造渣劑的研制和應用[A];第七屆(2009)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上)[C];2009年
8 李春生;劉江川;李紅奎;;回收運行工況良好砼桿方法的探討[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9 張本尊;李元華;巴靖函;羅理;;堿霧凈化廢液回收利用的生產實踐[A];2010第11屆中國電工鋼專業(y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張仁哲;李霞;李艷琴;朱猛;亓培珍;;廢電池危害、管理與回收處理的探討[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蔡美子;日本:塑造循環(huán)型社會模式[N];中國環(huán)境報;2001年
2 上海木材工業(yè)研究所 崔積常 郭萌;節(jié)約森林資源 啟動林產工業(yè)循環(huán)經濟[N];中國建材報;2005年
3 隋海 記者 孟憲全;北鋼充分利用“三廢”年增效近億[N];雞西日報;2007年
4 通訊員 張轉移 記者 蔡立軍;天鐵成功開發(fā)燒結余熱回收工藝[N];中國冶金報;2008年
5 李劍;廢舊家電回收利用不能成為法律死角[N];中國改革報;2003年
6 路建彬 陳孝愛;變廢為寶增收[N];酒泉日報;2005年
7 郭廷杰;建設循環(huán)型社會 日本JFE集團實施多項廢物利用技術[N];世界金屬導報;2005年
8 明貴棟邋李呈葉;CCPP機組投產 鞍鋼高爐煤氣實現(xiàn)零排放[N];中國工業(yè)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張佩穎;汽車產品回收利用箭在弦上[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10 記者 蔡立軍 通訊員 劉其丕;國內首條廢家電機械化拆解線在津建成[N];中國冶金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海峰;面向循環(huán)經濟的汽車產品回收利用若干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2 魏長寬;廢舊手機電池回收利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3 孫路石;廢棄印刷線路板的熱解機理及產物回收利用的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馬志衛(wèi);廢舊電器回收再生利用經濟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5 趙林果;β-葡萄糖苷酶的制備與回收利用及其基因的克隆表達[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6 趙麗君;城市生活垃圾減量與資源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7 沈根祥;利用浮萍凈化氮磷污水機理及其優(yōu)化工藝條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徐偉明;聚苯乙烯負載有機硒試劑的制備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5年
9 李丹;環(huán)境立法的利益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林皎皎;家具綠色包裝體系的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晨;醫(yī)療廢物回收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2 任智萍;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法律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8年
3 唐珍妮;汩羅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法律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志強;廢舊家電逆向物流網絡規(guī)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5 盛莉;蒸汽凝結水系統(tǒng)節(jié)能降耗過程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6 孫博;從硼泥制取阻燃級氫氧化鎂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韋潤香;電子垃圾污染防治立法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7年
8 雷陣;貴陽市城市水環(huán)境規(guī)劃與污水資源化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9 王一寧;電子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10 吳利清;基于循環(huán)經濟的汽車逆向物流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18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1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