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程領導力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Abstract]: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American engineering leadership education set a model for training future engineering leaders in the 21 st centu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American engineering leadership education in terms of concept and practice, and analyzes how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leadership education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specific abilities and implemented through courses, projects or activitie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8JA880035) 江蘇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CX09B_010R)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項目(C-A/2009/01/0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曉強;孔寒冰;王沛民;;建立新世紀的工程教育愿景——兼評美國“2020工程師”《愿景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文輝;;高校工程教育特色專業(yè)創(chuàng)新型師資隊伍建設[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于建軍;;國際工程教育元研究管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7期
3 于建軍;;我國國際工程教育研究現(xiàn)狀評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4 梁志星;初曉;曹淼孫;;我國高等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構建[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5 丁三青;張陽;;三位一體的工科教師培養(yǎng)體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 劉德忠;傅水根;郎洪;田越;;親歷工程能力的項目培養(yǎng)[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郝智秀;季林紅;馮涓;;基于CDIO的低年級學生工程能力培養(yǎng)探索——機械基礎實踐教學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8 李勇軍;劉子建;李立明;;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2期
9 莊哲峰;;基于大工程觀的農業(yè)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7年08期
10 覃永暉;吳曉;彭蓬;王晶;孫蓉蓉;;工程教育的“博弈”:提高地方高校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探索[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曉;覃永暉;;工程教育的“博弈”:提高地方高校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探索[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十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白逸仙;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崔軍;回歸工程實踐: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孔寒冰;基于本體的工程學科框架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桂梅;中國工程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成名嬋;工程領導力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邱佳維;基于Boyer理論的專業(yè)碩士學位建設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葉奕芳;新型工業(yè)化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5 覃凌云;歐美工程師的培養(yǎng)模式及認證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6 石磊;工程教育中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7 莊哲峰;福建省農業(yè)機械化工程人才培養(yǎng)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7年
8 董娜;基于工程素質的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9 趙榮榮;工科女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劉燕萍;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實施人文教育的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海燕,汪前進;美國的工程教育理念及其啟示[J];科技導報;2003年12期
2 袁旦;;全新工程教育理念下大學生學業(yè)規(guī)劃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4期
3 趙亭;;新形勢下建筑專業(yè)教育新理念思考與對策分析[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1年12期
4 張璇;李彤;;結合CDIO教育理念與案例教學進行教學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8年24期
5 張亮峰;傅彩明;劉明偉;;現(xiàn)代機械工程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養(yǎng)架構[J];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30期
6 栗惠芳;彭幫國;黃長喜;;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國報業(yè);2011年12期
7 鐘金明;工科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5年04期
8 臧超;;基于T-C和建構主義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12期
9 林怡青;劉贊;;工程類課程價值量表的設計[J];價值工程;2010年25期
10 ;國際工程教育與工程師資格認證概況介紹[J];自動化博覽;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輝榮;聶麗華;李正紅;周新年;;重視人才培養(yǎng)過程,突出養(yǎng)成教育理念-力學教學的理念、方法與實踐之我談[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呂開東;;陳賡大將“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引發(fā)的思考[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孫娟;;綠色教育——承載心靈的成長——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轉型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王丹;;體驗:撥動學生的“情”弦[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東林;謝玲玲;閻俊;沈會青;高菊雯;王靜;;開展“札記”研究,促進青年班主任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6 楊印生;佟金;任露泉;;農機教育與人才的精確培養(yǎng)[A];農業(yè)機械化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成立40周年慶典暨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吳建華;;中德高校會展教育實踐之比較研究[A];2007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張玉臣;;教育家成長與實現(xiàn)教育家辦學面臨的瓶頸問題[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9 施敏;;論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高師教育的挑戰(zhàn)與對策[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吳曉;覃永暉;;工程教育的“博弈”:提高地方高校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探索[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十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 涂善東;解讀全面工程教育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記者 金振蓉;工程教育發(fā)生重要變化[N];光明日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王勁松;工程教育亟待改革[N];光明日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李玉蘭 朱振國;工程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化實踐能力[N];光明日報;2009年
5 記者 姜澍 實習生 李瑩;工程教育不是培養(yǎng)高級技師[N];文匯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徐敏 實習生 丁學勤;工程師應能動手動腦動口[N];解放日報;2006年
7 仇s,
本文編號:21476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lindaojc/214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