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機構創(chuàng)建的社會因素及影響機制分析——以前國立中央研究院為例
本文關鍵詞:科研機構創(chuàng)建的社會因素及影響機制分析——以前國立中央研究院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中央研究院 蔡元培 職業(yè)科學家群體 西學東漸 科學救國思潮
【摘要】:作為當年全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國立中央研究院的成立被視為國家性自主研究的發(fā)端,標志著中國有系統(tǒng)的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開始,同時說明了中國社會對源自西方近代科學的最終接納。從歷史與境主義觀點看,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職業(yè)科學家群體的出現(xiàn)、蔡元培的領銜、政治結盟、國家建設的需求、科學救國思潮以及民族精神等起到重要作用。這些因素的耦合為國立中央研究院的成立提供了契機,自此以后,中國的科學事業(yè)邁進了體制化進程。
【作者單位】: 廣東醫(yī)學院社會科學部;
【關鍵詞】: 中央研究院 蔡元培 職業(yè)科學家群體 西學東漸 科學救國思潮
【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科學與社會之間的張力”(GD14HZX01) 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民國時期科技人才培養(yǎng)省察(2012JK153)” 廣東醫(yī)學院博士科研項目“科學共同體向度的國立中央研究院1928-1949(XB1346)”
【分類號】:G322.2
【正文快照】: 作為現(xiàn)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三位一體的前身,國立中央研究院(下簡稱中研院,1928-1949)是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于一體的國家最高學術機構,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內聚集了眾多一流學者在各個學科領域進行了開拓研究且成就卓越,在全國范圍內選拔頂尖學者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張秋妹;李石曾[J];民國檔案;1996年01期
2 許步曾;;愛因斯坦的兩度訪滬[J];上海檔案工作;1991年05期
3 林聚任;劉翠霞;;國內科學社會學研究的發(fā)展及面臨的問題[J];科學與社會;2011年04期
4 邱龍虎;;科學與政治的聯(lián)袂與博弈——國立中央研究院兩任院長的考察[J];科學與管理;2013年03期
5 關愛和;梁啟超與近代文學啟蒙[J];史學月刊;1999年02期
6 林文照;;北平研究院歷史概述[J];中國科技史料;1989年01期
7 袁振東;;國立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的創(chuàng)建(1927—1937年):職業(yè)化化學研究在中國的嘗試[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辰;;丁文江編輯舊事[J];出版史料;2006年04期
2 魏善玲;;留學生與國立中央研究院(1928—1949)[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張九辰;中國近代地質學學術建制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3年06期
4 李益順;;社會轉型視閾下的戊戌維新思想文化研究述評——紀念戊戌維新運動一百一十周年[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年01期
5 葉飛;;科學主義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軌跡及其教育影響[J];教育導刊;2013年04期
6 李志學;;一戰(zhàn)期間法國募雇華工始末[J];暨南史學;2014年00期
7 石鳳珍;雙重遺產——從現(xiàn)代性的視角反思胡適白話新詩主張的發(fā)生與影響[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侯杰,林緒武;省思與超越——近十年來梁啟超研究之探討[J];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03期
9 張培富;夏文華;;國家科研機構與中國現(xiàn)代科學文化——以80年來對中央研究院研究之狀況與進路為考察內容[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朱華;;論丁文江科學救國思想[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曲鐵華;馬艷芬;;論丁文江的科學教育思想與實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徐紅燕;;一代宗師丁文江[A];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20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劉瑞升;;徐霞客和丁文江,中國地學文化史上的兩座豐碑[A];徐霞客研究(第17輯)[C];2008年
4 宋廣波;;丁文江科學思想研究論綱[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樂;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2 郭海燕;漢代平民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張士偉;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4 肖衛(wèi)兵;中國近代國立大學校長結構及其角色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黃勇生;進化論思想與晚清、五四的文學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馬躍敏;近代戲曲改良運動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7 金洪大;中、韓近代文學及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王全林;“知識分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何軒;儒家文化與晚清新小說的興起[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羅義華;論梁啟超的“流質性”與轉型期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品格[D];四川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新峰;中國近代科學體制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2 舒暢;丁文江的科學思想及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梁媛;論梁啟超的新聞人才觀[D];湖南大學;2002年
4 郁敏;晚清詩論現(xiàn)代性問題初探[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5 靳路遙;“學術”背后的“思想”[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6 季國良;民國科學家的人文關懷[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于牧;民國自然科學與民族主義[D];武漢大學;2005年
8 余劍偉;李石曾文化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袁;統(tǒng)制與計劃:以中國鋼鐵業(yè)為個案(1930’S—1950’S)[D];廈門大學;2007年
10 楊鵬;近代中國人種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聚任;論科學家研究成果的性別分化[J];開放時代;2003年03期
2 徐夢秋;歐陽鋒;;科學中的規(guī)范與反規(guī)范——默頓學派對默頓科學規(guī)范論的豐富和發(fā)展[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年02期
3 鮑健強;苗陽;;論后學院時代的科學獎勵系統(tǒng)——超越默頓范式[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年04期
4 盛華根;;基于論文產出的我國STS機構研究與發(fā)展評析:1994—2007[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年07期
5 林聚任;論中國科學界的性別分化與性別隔離[J];科學學研究;2000年01期
6 尚智叢;;中國科學院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的年齡特征[J];科學學研究;2007年02期
7 姚莉萍;曹南燕;;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利益模式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7年06期
8 楊鋒;梁棵;茍清龍;凌六一;;同行評議制度缺陷的根源及完善機制[J];科學學研究;2008年03期
9 趙蘭香;李樂旋;;女性主觀偏好對我國科技界性別分層的影響[J];科學學研究;2008年06期
10 林嘯宇;;社會承認與科研生產率年齡分布[J];科學學研究;2009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程明;邱龍虎;;國立中央研究院創(chuàng)建之先聲[J];科技視界;2013年19期
2 夷聲,歆名;中央研究院的組織與管理(1928-1949)[J];科學學研究;1985年02期
3 邱龍虎;辜美惜;;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之鉤沉——讀《從蔡元培到胡適》[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4 邱龍虎;;國立中央研究院的農學科研(1928-1949)[J];農業(yè)考古;2013年01期
5 段異兵,樊洪業(yè);1935年中央研究院使命的轉變[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年05期
6 左玉河;;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及其學術指導功能[J];史學月刊;2008年05期
7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J];高科技與產業(yè)化;2011年05期
8 趙興華;國立中央研究院建筑群[J];鐘山風雨;2005年03期
9 ;[J];;年期
,本文編號:769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76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