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技術的科學能力測度與國際比較
本文關鍵詞:中國儲能技術的科學能力測度與國際比較
更多相關文章: 儲能技術 科學產出 科學影響力 科學合作網絡 研究主題
【摘要】:儲能技術是引領人們走向綠色清潔低碳新未來的關鍵一環(huán)。為了全面了解并定位中國在儲能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能力,本文綜合運用文獻計量和社會網絡分析及可視化方法,從多維度和長時間跨度的視角綜合測度中國在儲能技術領域的科學能力并進行國際比較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該領域科學產出呈現顯著增長;美國的科學產出與科學影響力都處于優(yōu)勢地位;中國科學產出位居榜首,但其科學影響力卻相對不足;美國一直占居跨國家/地區(qū)科學合作網絡的中心,中國逐漸成為合作網絡的重要成員;"相變儲能"、"超導磁儲能"、"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儲能材料"等是儲能技術領域的重要研究主題。
【作者單位】: 山東工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山東能源經濟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
【關鍵詞】: 儲能技術 科學產出 科學影響力 科學合作網絡 研究主題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672103) 山東工商學院博士啟動基金(BS201523)資助
【分類號】:G321
【正文快照】: 1引言 當今社會,能源短缺、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發(fā)展低碳經濟勢在必行,新能源備受關注。然而,由于客觀因素的限制,新能源如風電、光電等存在不連續(xù)、不穩(wěn)定、不可控等問題[1]。在新能源領域,素有“能源問題即是儲能問題”的共識,儲能也被稱為“能源最后一公里”[2]。儲能在電力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秀琴;;儲能電站的大容量儲能方式分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年16期
2 李釔里;;淺談風輪儲能技術在風力發(fā)電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3年06期
3 秦偉;;新型儲能 能量魔方[J];裝備制造;2009年06期
4 周曉晴;;賽迪經智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系列研究在京發(fā)布[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3年03期
5 李留宇;;德國專家談能源轉型中儲能技術的作用[J];國際融資;2014年04期
6 舟丹;;我國儲能技術與國際水平的差距[J];中外能源;2012年02期
7 殷紅玉;;淺談智能電網中的儲能技術[J];科技與企業(yè);2012年04期
8 楊衛(wèi)東;姚建國;楊勝春;;儲能技術對未來電網發(fā)展的作用分析[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jiān)測;2012年02期
9 劉堅;;大規(guī)模儲能技術前景[J];中國投資;2013年08期
10 黃燕婷;;儲能的價值與使命——首屆中國儲能產業(yè)發(fā)展國際峰會在京舉行[J];高科技與產業(yè)化;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程時杰;;儲能技術——一種在未來電氣工程學科中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技術[A];湖北省電工技術學會、武漢電工技術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暨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08年
2 ;2013年儲能技術研發(fā)動態(tài)[A];中國農機工業(yè)協會風能設備分會《中小型風能設備與應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3 王文亮;秦明;劉衛(wèi);;大規(guī)模儲能技術在風力發(fā)電中的應用研究[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4 張建興;;大規(guī)模電池儲能技術的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A];第二屆全國電能質量學術會議暨電能質量行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王保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推動儲能產業(yè)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摘要集[C];2014年
6 鄂寶民;黃旭;龐立軍;陳昀;支偉;;先進儲能技術在環(huán)渤海風電發(fā)展中的應用前景分析[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第15分會場-大規(guī)模儲能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陸志剛;劉怡;雷金勇;陳滿;陳磊;李達;;電池儲能在電力系統(tǒng)應用和技術經濟分析[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第15分會場-大規(guī)模儲能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關于組織編撰《中國儲能年鑒》的通知[A];儲能的價值與使命——2011首屆中國儲能產業(yè)發(fā)展國際峰會論文集[C];2011年
9 來小康;;儲能技術的近期研究工作[A];第30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0 張祖平;劉思革;梁惠施;;電力儲能在不同電壓等級配電網中的應用[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第15分會場-大規(guī)模儲能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早報記者 陳靜思;“儲能產業(yè)應納入新能源規(guī)劃”[N];東方早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房田甜 實習記者 董樂;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儲能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林朔:“不能評斷哪種儲能技術前景最好”[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3 本報記者 梁宵;資本加單儲能待補貼[N];中國經營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段逸倩;儲能下一步:商業(yè)化[N];中國電力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王榮;我國儲能產業(yè)發(fā)展面臨四大制約[N];中國證券報;2012年
6 記者 陳其玨;儲能產業(yè)6000億市場有待撬動[N];上海證券報;2012年
7 MEB記者 張?zhí)m;2012儲能國際峰會探討儲能商業(yè)模式[N];機電商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吳松;儲能產業(yè)起步 商業(yè)模式有待突破[N];中國經濟導報;2012年
9 主持 中國電力報社《電氣周刊》編輯部主任兼主編 路曉冰;我國儲能產業(yè)大規(guī)模應用為時尚早[N];中國電力報;2012年
10 王明沖 紅煒 李偉;“系統(tǒng)”理念成就儲能明星[N];中國能源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王姝;儲能技術應用于電力系統(tǒng)時的協調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2 張熙;大規(guī)模儲能與風力發(fā)電協調優(yōu)化運行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3 閆曉磊;儲能飛輪優(yōu)化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4 武震;分布式儲能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5 于雅莉;儲能飛輪動發(fā)一體機電磁關鍵問題及溫度場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6 張野;微網中電池儲能系統(tǒng)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7 方家琨;超導磁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tǒng)穩(wěn)定控制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施琳;含新能源的獨立電網儲能容量配置和運行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9 于們;基于混合儲能的風電場實時功率調控系統(tǒng)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尚;實現風電場自律的調控與配置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楊永旭;計及儲能的風電場可靠性評估[D];山東大學;2015年
3 黃騰;集中充電站電池儲能系統(tǒng)并網影響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4 吳小剛;配網儲能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5 劉大川;基于脆弱性理論的主動配電網儲能規(guī)劃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6 胡鵬;儲能電站監(jiān)測控制軟件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田吉鵬;基于混合儲能的雙饋風機運行控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8 胡志遠;基于儲能的風電功率平抑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9 林阿依;屋頂光伏與儲能一體化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10 張峰;高壓級聯儲能功率轉換系統(tǒng)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566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65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