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科普創(chuàng)作多元化模式探析——以青島貝殼博物館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9-30 18:43
隨著社會公眾對科普的需求程度越來越高,博物館科普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模式已無法滿足公眾的需求。文章以青島貝殼博物館在科普內容、科普產品創(chuàng)作與開發(fā)的理念、實踐為基礎,從作者多元化、作品形式多元化、科普創(chuàng)作質量控制與保障機制等方面,對博物館科普創(chuàng)作多元化模式做出探討。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博物館科普創(chuàng)作多元化模式
(一)作者多元化
1. 內部作者
2. 專業(yè)機構與館外專家作者
3. 社會作者
(二)作品形式多元化
1. 科普圖書
2. 科普文章
3. 科普短視頻
4. 科普與研學課程
二、科普創(chuàng)作質量控制與保障機制
(一)內部編審機制
(二)科普項目審核機制
(三)科普創(chuàng)作培訓與交流機制
(四)科普作家簽約機制
三、基于博物館科普創(chuàng)作多元化模式的探討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談博物館不同類型教育活動的特點和影響[J]. 陸佩蓓.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9(06)
[2]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科學傳播模式探析——以上海自然博物館為例[J]. 宋婉莉,劉哲. 科技傳播. 2019(11)
本文編號:3684071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博物館科普創(chuàng)作多元化模式
(一)作者多元化
1. 內部作者
2. 專業(yè)機構與館外專家作者
3. 社會作者
(二)作品形式多元化
1. 科普圖書
2. 科普文章
3. 科普短視頻
4. 科普與研學課程
二、科普創(chuàng)作質量控制與保障機制
(一)內部編審機制
(二)科普項目審核機制
(三)科普創(chuàng)作培訓與交流機制
(四)科普作家簽約機制
三、基于博物館科普創(chuàng)作多元化模式的探討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談博物館不同類型教育活動的特點和影響[J]. 陸佩蓓.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9(06)
[2]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科學傳播模式探析——以上海自然博物館為例[J]. 宋婉莉,劉哲. 科技傳播. 2019(11)
本文編號:3684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36840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