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fā)公共事件下新媒體渠道科普知識傳播表現研究——以丁香醫(yī)生發(fā)布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信息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9-06 14:28
[目的/意義]為相關機構更精準地干預知識傳播,高效利用新媒體提供決策參考。[方法/過程]以丁香醫(yī)生為研究對象,通過采集其下微信、微博、抖音、今日頭條和知乎5種新媒體渠道發(fā)布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信息,從發(fā)布內容主題文本分析、相同內容表現數據分析、渠道"爆點"信息分析3個方面,研究丁香醫(yī)生5大新媒體渠道科普知識傳播表現的異同。[結果/結論]健康科普類賬號運營者在突發(fā)公共事件下應差異化利用不同屬性的新媒體渠道,以提升科普知識傳播的效果。
【文章來源】:情報探索. 2020,(09)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對象
1.2 數據來源
1.3 研究方法
1.3.1 統(tǒng)計分析法
1.3.2 文本分析法
2 研究數據結果分析與發(fā)現
2.1 發(fā)布內容側重點分析
2.2 內容影響力對比分析
2.2.1 第一條疫情內容影響力對比
2.2.2 相同文章類科普知識影響力對比
2.2.3 相同視頻類科普知識影響力對比
2.3 網民關注側重點對比分析
2.3.1 微信“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2.3.2 微博“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2.3.3 抖音“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2.3.4 知乎“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2.3.5 今日頭條“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媒體時代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出版企業(yè)社會責任與社會效益契合探析[J]. 王斌會. 科技與出版. 2020(03)
[2]面向突發(fā)公共事件輿情的政務抖音研究——兼與政務微博的比較[J]. 姜景,王文韜. 情報雜志. 2020(01)
[3]社交媒體健康信息傳播行為研究系統(tǒng)綜述[J]. 張敏,車雨霏,張艷. 圖書館. 2019(05)
[4]醫(yī)療類新媒體健康科普傳播中的群體間互動研究[J]. 王超,武驍飛,張靜. 傳媒. 2019(05)
[5]多組織知識學習超網絡模型及其學習績效研究——面向復雜產品產業(yè)集群[J]. 闞雙,郭伏,楊童舒.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6)
[6]知識分享型網絡的網絡演化及知識擴散模型研究[J]. 魏瑩,李鋒. 情報科學. 2018(04)
[7]社交網絡的SEIJR知識傳播模型[J]. 汪林,劉丹青,裘國永,吳振強.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本文編號:3387626
【文章來源】:情報探索. 2020,(09)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對象
1.2 數據來源
1.3 研究方法
1.3.1 統(tǒng)計分析法
1.3.2 文本分析法
2 研究數據結果分析與發(fā)現
2.1 發(fā)布內容側重點分析
2.2 內容影響力對比分析
2.2.1 第一條疫情內容影響力對比
2.2.2 相同文章類科普知識影響力對比
2.2.3 相同視頻類科普知識影響力對比
2.3 網民關注側重點對比分析
2.3.1 微信“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2.3.2 微博“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2.3.3 抖音“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2.3.4 知乎“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2.3.5 今日頭條“爆點”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媒體時代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出版企業(yè)社會責任與社會效益契合探析[J]. 王斌會. 科技與出版. 2020(03)
[2]面向突發(fā)公共事件輿情的政務抖音研究——兼與政務微博的比較[J]. 姜景,王文韜. 情報雜志. 2020(01)
[3]社交媒體健康信息傳播行為研究系統(tǒng)綜述[J]. 張敏,車雨霏,張艷. 圖書館. 2019(05)
[4]醫(yī)療類新媒體健康科普傳播中的群體間互動研究[J]. 王超,武驍飛,張靜. 傳媒. 2019(05)
[5]多組織知識學習超網絡模型及其學習績效研究——面向復雜產品產業(yè)集群[J]. 闞雙,郭伏,楊童舒.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6)
[6]知識分享型網絡的網絡演化及知識擴散模型研究[J]. 魏瑩,李鋒. 情報科學. 2018(04)
[7]社交網絡的SEIJR知識傳播模型[J]. 汪林,劉丹青,裘國永,吳振強.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本文編號:33876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338762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