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知識的轉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4 15:17
本文關鍵詞:隱性知識的轉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隱性知識管理是當前企業(yè)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以個人知識非線性地轉化為組織知識、實現(xiàn)知識價值最大化為中心,培育核心能力,建立競爭優(yōu)勢的一種有效的戰(zhàn)略手段。目前,關于隱性知識管理的研究文獻已經(jīng)開始大量涌現(xiàn),但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踐領域,對隱性知識管理的實際戰(zhàn)略領域的研究卻幾乎仍是空白。 為了給知識管理的戰(zhàn)略實施提供具體支持,本文從實現(xiàn)三個互動的角度出發(fā),在充分挖掘知識管理內涵的基礎上,總結了隱性知識轉化的三種模式:個人隱性知識到個人隱性知識、個人隱性知識到團隊顯性知識、個人隱性知識到團隊隱性知識。并圍繞這三種模式提出了隱性知識管理的戰(zhàn)略設計框架以及具體實現(xiàn)方法,從而為企業(yè)隱性知識管理戰(zhàn)略設計及其操作層的實施提供了決策參考,其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都是非常重大的。 本文提出了一種支持隱性知識管理平臺的組織,該組織從三個角度: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結構與組織文化來推動隱性知識管理的實施。首先,,人力資源管理保障了組織內部人員的高水平,而組織結構設計則充分考慮到了知識交流、知識轉化的特性,并結合運用項目團隊、重疊式開發(fā)小組、小組間協(xié)同運作、非正式團體等不同架構來推動隱性知識的管理。最后,塑造以知識為中心的組織文化將有力克服障礙,并大大提高隱性知識管理的效率。 本文根據(jù)文獻資料以及我國企業(yè)具體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套隱性知識管理評價體系,并在對浙大中控公司的調研與統(tǒng)計基礎上,對其隱性知識管理進行了評價,并描述了其隱性知識管理過程。在此基礎上還分析了隱性知識管理能力、技術能力和整體能力三者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隱性知識管理能力是企業(yè)能力的基礎,并具有冪次效應。
【關鍵詞】:知識管理 隱性知識 顯性知識 知識轉化 組織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G302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6
- 第一章 緒論6-14
- 1.1 引言6-7
- 1.2 問題的提出7-11
- 1.2.1 范式的轉變7-9
- 1.2.2 國內外隱性知識管理實踐9-11
- 1.3 本文的主題、意義和主要創(chuàng)新點11-12
- 1.3.1 研究主題和意義11
- 1.3.2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1-12
- 1.4 研究方法與框架12-14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12-13
- 1.4.2 研究框架13-14
- 第二章 隱性知識管理的理論綜述14-28
- 2.1 知識管理理論與實踐14-20
- 2.1.1 知識管理定義14-17
- 2.1.2 知識管理的框架與模式17-19
- 2.1.3 對現(xiàn)有的知識管理框架的評價19
- 2.1.4 知識管理在不同行業(yè)中的應用19-20
- 2.2 隱性知識的定義、背景和意義20-24
- 2.2.1 隱性知識的含義20-21
- 2.2.2 隱性知識的提出及其意義21-24
- 2.3 隱性知識的研究現(xiàn)狀24-25
- 2.3.1 隱性知識的特點24-25
- 2.3.2 隱性知識的生成25
- 2.4 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相互轉化25-28
- 第三章 隱性知識的轉化28-45
- 3.1 隱性知識管理的維度29-30
- 3.2 隱性知識轉化的障礙30-33
- 3.2.1 提供知識方存在的障礙30-31
- 3.2.2 接受知識方存在的障礙31
- 3.2.3 消除障礙的方法31-33
- 3.2.4 隱性知識自身特性對轉化知識造成的障礙33
- 3.3 個體隱性知識與組織隱性知識33-35
- 3.4 隱性知識轉化的三種模式35-45
- 3.4.1 從個人隱性知識到個人隱性知識36-38
- 3.4.2 從個人隱性知識到組織顯性知識38-41
- 3.4.3 個人隱性知識到組織隱性知識41-45
- 第四章 組織對于隱性知識轉化的推進45-67
- 4.1 人力資源管理支持45-50
- 4.1.1 通過對員工培訓,提高業(yè)務能力46-48
- 4.1.2 建立激勵機制48-50
- 4.2 組織結構支持50-61
- 4.2.1 項目團隊50-55
- 4.2.2 CKO的設立55-57
- 4.2.3 重疊式的開發(fā)小組57-58
- 4.2.4 小組間的協(xié)同運作58-61
- 4.3 以知識為本的組織文化61-65
- 4.3.1 組織文化的作用62
- 4.3.2 知識管理障礙62-63
- 4.3.3 塑造支持知識管理的組織文化63-65
- 4.4 隱性知識管理評價體系65-67
- 第五章 隱性知識管理案例研究67-79
- 5.1 浙大中控公司概況67-69
- 5.2 浙大中控隱性知識管理評價69-79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79-81
- 6.1 論文的主要結論79-80
- 6.2 未來研究的展望80-81
- 參考文獻81-84
- 致謝84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長玲;隱性知識共享的障礙及其對策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年02期
2 盧小賓;王克平;;隱性知識共享的制約因素與實現(xiàn)對策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1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福良;基于SECI模型的研究生隱性知識獲取與轉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朱金娥;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課外拓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林平;論家族型科學家隱性知識的維度及其傳遞優(yōu)勢[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霍延輝;建筑工程設計公司的隱性知識管理[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張睿鵬;團隊知識存量的相對度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杜金;SB公司隱性知識管理機制建構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7 馬順道;基于“學習歷史事件法”的隱性知識轉化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8 張立新;組織學習能力與企業(yè)績效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高曉云;基于本體的隱性知識轉化模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10 馬亞峰;知識型企業(yè)的隱性知識管理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隱性知識的轉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57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2657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