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31 17:15
本文關鍵詞: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研究
【摘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成功實施,使我國科技事業(yè)取得重大成就。隨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觀點深入人心,新聞媒體對科技新聞的傳播越來越重視。諾貝爾科學獎的頒布,是國際上最重大的科學事件,成為了媒體報道爭相的焦點。研究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并總結其規(guī)律,有利于改進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進而更好地發(fā)揮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的喚起關注功能、激勵參與功能、促進學術交流功能以及科學決策參考功能。 本研究對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做了一個簡單時間段的劃分:諾貝爾科學獎第一次頒獎至新中國成立為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政策制定為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為1978年至今。這三個階段的諾貝爾科學獎報道各有特色。在第一階段,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的特色是:傳播載體高端、時效性差、報道質(zhì)量不高;第二階段的報道特色是:報道量少,報道形式單一以及受國內(nèi)環(huán)境和國家外交傾向影響嚴重。第三階段的報道特色是:報道形式多樣化、諾獎情結嚴重。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對三份報紙進行研究:《人民日報》、《科學時報》以及《羊城晚報》,樣本采集時段為2000年1月——2009年12月。著重對報道總量、報道對象、消息來源、報道基調(diào)、報道體裁等進行基本統(tǒng)計和百分比比較。并從得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總結出規(guī)律。 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基礎上,總結出報紙媒體對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的特點:凸顯報人的“諾貝爾情結”;報道的可預測性;報道冷熱不均;體現(xiàn)議程設置理論。另一方面,總結出有代表性的三大主流報紙對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的側(cè)重點。通過對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特點的總結,進一步對報道進行科技傳播功能分析。 最后,從宏觀的角度,從一般的科技傳播規(guī)律出發(fā),針對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特點,總結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的不足:即與受眾互動不夠;報道水平整體呈現(xiàn)弱勢;科技信息含量少。進而提出諾貝爾科學獎的報道改進策略:重視報紙網(wǎng)絡版建設;均衡報道,避免“冷熱不均”;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zhì)科技新聞記者隊伍;改進報道形式,注重策劃,爭做主流;注重與內(nèi)容市場的合作以及借鑒成功網(wǎng)絡媒體的經(jīng)驗。
【關鍵詞】:報紙 諾貝爾科學獎 科技新聞 特點與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212;G32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緒論11-17
-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11-12
- 1.1.1 選題背景11
- 1.1.2 選題意義11-12
- 1.2 文獻綜述12-15
- 1.2.1 關于諾貝爾獎的研究12-13
- 1.2.2 關于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研究13-15
- 1.3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及研究思路15-17
- 1.3.1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15-16
- 1.3.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6-17
- 第2章 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早期報道概況17-22
- 2.1 諾貝爾科學獎報道在國內(nèi)出現(xiàn)的背景17-18
- 2.1.1 外部憂患與統(tǒng)治壓力17-18
- 2.1.2 兩股文化力量18
- 2.2 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的早期報道概況及特點18-22
- 2.2.1 新中國成立前諾貝爾科學獎報道概況18-20
- 2.2.2 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前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概況及特色20-22
- 第3章 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文本分析22-28
-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樣本22-23
- 3.1.1 內(nèi)容分析法22
- 3.1.2 研究樣本22-23
- 3.1.3 研究時間段的確定23
- 3.2 樣本描述23-28
- 3.2.1 報道數(shù)量及其年度分布23
- 3.2.2 消息來源分布23-24
- 3.2.3 新聞體裁分布情況24-25
- 3.2.4 報道內(nèi)容分布25-28
- 第4章 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特點及功能分析28-40
- 4.1 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特點28-34
- 4.1.1 凸顯報人的“諾貝爾情結”28-29
- 4.1.2 對諾貝爾科學獎的報道“冷熱不均”29-30
- 4.1.3 諾獎預測報道可行30
- 4.1.4 體現(xiàn)議程設置理論30-34
- 4.2 不同類型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有所側(cè)重34-36
- 4.2.1 《人民日報》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特點34
- 4.2.2 《科學時報》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特點34-35
- 4.2.3 《羊城晚報》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特點35-36
- 4.3 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的功能分析36-40
- 4.3.1 喚起關注功能36-37
- 4.3.2 激勵參與功能37-38
- 4.3.3 促進學術交流功能38-39
- 4.3.4 科學決策參考功能39-40
- 第5章 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的不足及改進策略40-50
- 5.1 報紙諾貝爾科學獎報道不足40-42
- 5.1.1 與公眾的互動性不強40
- 5.1.2 科技信息含量少40-42
- 5.1.3 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總體呈現(xiàn)弱勢42
- 5.2 報紙諾貝爾獎報道改進策略42-50
- 5.2.1 重視報紙網(wǎng)絡版的建設42-43
- 5.2.2 均衡報道,避免報道的“冷熱不均”43-44
- 5.2.3 掌握諾獎規(guī)律,注重新聞策劃44
- 5.2.4 加強科技記者培養(yǎng)44-45
- 5.2.5 改進諾貝爾科學獎報道形式,,爭取主流受眾注意力45-46
- 5.2.6 加強各方合作,實現(xiàn)對諾貝爾科學獎報道的共贏46-50
- 結論50-53
- 參考文獻53-56
- 附錄A 攻讀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56-57
- 致謝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應向偉;集聚各類資源,促進有效的科技傳播——試論科技傳媒的跨媒體整合[J];今日科技;2005年10期
2 譚斌昭;諾貝爾獎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年03期
3 劉華杰;;科學傳播的三種模型與三個階段[J];科普研究;2009年02期
4 翟杰全;科技傳播研究:疆域的擴張[J];科學學研究;2005年01期
5 馮小素,潘正權;科技傳播的整體解決方案[J];科學學研究;2005年01期
6 任小中;;關于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幾點思考[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7 劉建明;傳播學的稚氣和科技傳播學的完善──兼論21世紀中國傳播學研究的趨勢[J];新聞界;2000年01期
8 孫寶寅;科技傳播──科學與文化的匯通[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9 彭祝斌;科技新聞傳播效益論[J];求索;2004年04期
本文編號:11229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112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