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變動對中國碳排放績效的影響研究
本文選題:人口結構 + 碳排放績效。 參考:《西北人口》2016年02期
【摘要】:本文首先使用非徑向、非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對我國30個省(市)區(qū)2000-2012年的碳排放績效進行了測度,并利用Tobit模型進一步分析我國人口結構變動對各省(市)區(qū)碳排放績效的影響。結果顯示:(1)在樣本考察期內(nèi),我國的碳排放績效在逐漸提高,東部地區(qū)的碳排放績效遠高于全國及中西部地區(qū)的碳排放績效,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勞動人口數(shù)量和受教育程度對我國的碳排放績效具有正向的驅動作用,家庭規(guī)模的小型化、老齡化人口數(shù)量、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經(jīng)濟增長對我國碳排放績效的提高起阻礙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non-radial and non-angle SBM-Undesirable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2000 to 2012 in 30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and the Tobit model is used to further analyze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provinces (c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during the period of sample investig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s gradual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astern reg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region. (2) the number of working population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have a positive driving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the size of the family is miniaturized, the number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hinder the improv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performance in China.
【作者單位】: 信陽師范學院經(jīng)濟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資源詛咒效應發(fā)生機制與規(guī)避策略研究:基于空間經(jīng)濟學視角(15XJC79000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域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績效評價、標尺競爭效應與空間關聯(lián)模式研究(13CJL071)
【分類號】:X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朝暉;;上海市碳排放的歷史特征與遠期趨勢分析[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楊會民;張迪;;基于投入產(chǎn)出分析的中國國際貿(mào)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給制帶來的啟示[J];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09年11期
4 邴紹倩;;食品“碳排放”標準及應對之策[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09年20期
5 ;國務院宣布我國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紙和造紙;2010年02期
6 張雷;黃園淅;李艷梅;程曉凌;;中國碳排放區(qū)域格局變化與減排途徑分析[J];資源科學;2010年02期
7 鞏帥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企業(yè)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溫景光;;江蘇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實證分析[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靜靜;;生存碳排放評估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J];開發(fā)研究;2010年01期
10 孫建衛(wèi);陳志剛;趙榮欽;黃賢金;賴力;;基于投入產(chǎn)出分析的中國碳排放足跡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亮;劉晶茹;;中國八大區(qū)域間碳排放轉移研究[A];2010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0年?ㄒ唬C];2010年
2 王寧;;煤炭行業(yè)降低碳排放強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7分會場-實現(xiàn)“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的途徑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黃蕊;王錚;劉慧雅;劉曉;翟石艷;馬曉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趨勢研究[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揚;張曉明;周茂松;曾棟鴻;;城市居住社區(qū)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評估模型研究——以廣州市為例[A];2012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杜寧睿;向澄;黃經(jīng)南;劉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規(guī)劃啟示——以武漢市為例[A];2012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張白玲;林靖s,
本文編號:2086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08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