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理論基
本文關鍵詞: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理論基礎、實踐效果及經濟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1936年,凱恩斯著作《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問世,開創(chuàng)了宏觀經濟學。在該書中,凱恩斯采用宏觀分析方法對諸如收入、消費、投資、貨幣與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了研究,使經濟學從微觀分析轉向宏觀分析。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背景下,凱恩斯親眼目睹了自由市場經濟的諸多弊端,他認為自由市場經濟存在非市場出清和非充分就業(yè),有效需求不足是經濟的常態(tài),主張采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和投資,增加社會總需求。凱恩斯理論為政府干預市場提供了經濟學依據,在此后半個多世紀里凱恩斯理論成為經濟學主流。盡管,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理論面對西方國家經濟滯漲無計可施而備受質疑,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再次受到經濟學界的青睞。然而,在此后近30多年時間里,金融危機、經濟蕭條和通貨緊縮成為困擾世界經濟的頑癥,凱恩斯理論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光芒,成為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尚方寶劍”。 1985年,日本簽訂“廣場協(xié)議”,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為了削弱日元升值對出口的影響,日本銀行實施了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日本泡沫經濟埋下了隱患,日本經濟經歷了痛苦的“失去的十年”。當日本經濟逐漸復蘇之時,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使日本經濟雪上加霜。無奈之下,日本銀行從2001年3月開始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從此拉開了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序幕。面對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聯儲曾先后兩次啟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引起了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經濟增長停滯、通貨緊縮以及失業(yè)率居高不下,使零利率承諾,改變資產負債表結構和規(guī)模成為美聯儲等發(fā)達經濟體的不二選擇。本文從理論基礎、實踐效果和經濟影響等方面總結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研究文獻,對現有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述評,并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進一步研究進行了展望。本文從流動性陷阱、零利率下限約束和操作策略三方面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基本理論進行了總結和評述;從穩(wěn)定金融市場和增加產出及提升物價三方面展開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效果的綜述;在總結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影響的同時,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進行深入挖掘無疑是本文一大亮點;仡櫴澜缃洕30多年來的發(fā)展歷程,發(fā)現預防蕭條的問題還遠沒有解決,蕭條經濟學的回歸正成為經濟學界的共識。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催生了凱恩斯“流動性陷阱”理論,日本“失去的十年”啟迪了克魯格曼通貨緊縮理論,而2008年金融危機釀成了伯南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包括三大支柱:(1)以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數額作為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目標并維持充足的流動性供給;(2)中央銀行承諾將一直維持充足的流動性供給直到達到某種經濟條件,如可持續(xù)的經濟增長或核心CPI同比增長率轉正并具有可持續(xù)的經濟基礎;(3)中央銀行增加公開市場操作中政府長期國債的購買數量,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并超過維持零利率所需水平。零利率政策承諾、改變央行資產負債表結構和規(guī)模成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操作方法。而延長常規(guī)公開市場操作中買賣短期國債期限,擴展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交易對手和拓寬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中的合格資產種類成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主要操作工具。 日本銀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踐為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和傳導機制提供了現實土壤。2001年3月,日本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目標由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轉向經常賬戶余額,標志著日本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開始。本文采用VAR模型對日本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日本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產出具有顯著影響。盡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物價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其影響程度不如產出顯著。在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效果進行整體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分別從利率渠道、信貸渠道、資產價格渠道和匯率渠道進一步分析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傳遞機制。研究發(fā)現資產價格渠道是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機制。 2008年金融危機與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為進一步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質和影響提供了契機。美聯儲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向世界注入了大量流動性,迫使外圍國家貨幣被動升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上漲,新興市場國家向臨嚴峻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風險。同時,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美國而言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美國政府債臺高筑,金融機構道德風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面臨困境,美聯儲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威脅,美聯儲財務狀況令人擔憂,這些都是美聯儲今后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 日本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踐引起了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也拉開了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序幕,也為經濟學界深入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奠定了基礎。此后,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文獻方興未艾,可謂汗牛充棟。然而,從2001年3月日本銀行開始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算起,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研究也只不過經歷了10來年的時間,許多研究結論還有待進一步驗證,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創(chuàng)新,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我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研究狀況和發(fā)展趨勢有了更細、更清晰的了解?v觀現有的研究文獻,我們發(fā)現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而國內學者對量化寬松貨幣的研究在08年之前還相對較為稀缺。盡管,國外學者的研究要比國內學者深入得多,但是也并不是盡善盡美,這為本文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機。 首先,本文深入挖掘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理論基礎。理論是指導實踐的依據,同時理論也在實踐中得到不斷完善?v觀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發(fā)現大多數學者仍然停留在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現象和實踐情況的實證分析,而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進行規(guī)范分析的文獻很稀缺。盡管,有一些學者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理論進行了研究,但是這些理論都很散亂,并不全面,而且邏輯性不強。因此,本文在閱讀大量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分析,歸納和總結出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從蕭條經濟學的回歸、流動性陷阱,到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三大支柱、操作方法和操作工具,本文全面,清晰地闡述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 其次,本文深入研究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大多數研究文獻僅僅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大多僅僅是對經濟增長率、CPI指數和失業(yè)率情況進行的分析和總結。本文在建立經濟模型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效果進行分析之后,進一步研究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從傳統(tǒng)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入手,深入分析了利率渠道、信貸渠道、資產價格渠道和匯率渠道,以求得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作用機制。 再次,本文深入分析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母國的影響。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外圍國家的影響,特別是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是自08年之后大量研究文獻關注的焦點。然而,極少有文獻系統(tǒng)論述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母國的影響。正是這樣一個原因,本文在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時,用了大量篇幅探索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母國的影響,而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外圍國家的影響的論述相對較略。 最后,本文第一次構建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基本研究框架?v觀大量的研究文獻,我們發(fā)現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文獻很散亂。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效果的文獻相對集中,然而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卻非常少;特別是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理論基礎的文獻并不多見;研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影響和退出的文獻在08年之后才漸漸多起來。因此,本文從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入手,深入分析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和傳導機制,再分析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質和影響,最后分析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由于篇幅所限,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研究,并沒有獨立成章,大量的分析研究融入了第五章。從理論基礎、實踐效果、傳導機制,到經濟影響、退出機制,本文構建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基本研究框架。當然,這個框架還有待不斷改進和完善。 盡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這些探討和研究試圖彌補前人研究的不足和缺憾,作者也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然而,由于作者本人才疏學淺,學識能力所限,在論文寫作中也留下了不少缺憾,也許這正是本文價值所在(如果有的話),在解決前人遺留問題的同時,也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問題,為今后研究提供了參考和思路。
【關鍵詞】:金融危機 流動性陷阱 零利率下限約束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827.12;F224
【目錄】:
- 摘要4-8
- Abstract8-16
- 1. 緒論16-24
-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16-18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18-19
- 1.3 研究內容和框架結構19-20
- 1.4 創(chuàng)新與不足20-24
- 2. 文獻綜述24-37
- 2.1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基本理論25-32
- 2.1.1 流動性陷阱25-26
- 2.1.2 零利率下限約束26-28
- 2.1.3 操作策略28-32
- 2.2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踐效果32-34
- 2.2.1 穩(wěn)定金融市場33
- 2.2.2 增加產出和提升物價33-34
- 2.3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34-35
- 2.4 評述和展望35-37
- 3.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37-54
- 3.1 蕭條經濟學的回歸37-39
- 3.2 流動性陷阱39-47
- 3.2.1 30年代大蕭條與凱恩斯流動性陷阱40-42
- 3.2.2 日本“失去的十年”與克魯格曼通貨緊縮理論42-45
- 3.2.3 2008年金融危機與伯南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45-47
- 3.3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47-54
- 3.3.1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三大支柱47-49
- 3.3.2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操作方式49-52
- 3.3.3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操作工具52-54
- 4.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效果及其傳導機制研究54-69
- 4.1 研究變量、方法及數據55-59
- 4.1.1 研究變量55-56
- 4.1.2 研究方法56-58
- 4.1.3 研究數據58-59
- 4.2 實證分析59-68
- 4.2.1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效果分析59-62
- 4.2.2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研究62-66
- 4.2.3 原因分析66-68
- 4.3 結論和啟示68-69
- 5.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質及其影響69-81
- 5.1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質69-72
- 5.1.1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是一種特殊的公開市場操作70-71
- 5.1.2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是一種“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71-72
- 5.2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美國的影響72-78
- 5.2.1 助長了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72-73
- 5.2.2 美聯儲財務狀況令人擔憂73-74
- 5.2.3 嚴重影響了美聯儲貨幣政策獨立性74-75
- 5.2.4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面臨困境75-76
- 5.2.5 動搖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76-77
- 5.2.6 美國政府債臺高筑77-78
- 5.3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外圍國家的影響78-81
- 5.3.1 影響外圍國家貨幣政策獨立性78
- 5.3.2 外圍國家外匯儲備大幅縮水78-79
- 5.3.3 外圍國家貨幣被動升值79
- 5.3.4 外圍國家面臨輸入性通脹風險79
- 5.3.5 外圍國家面臨資產泡沫風險79-81
- 參考文獻81-87
- 后記87-89
- 致謝89-91
-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目錄91-9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柏;我國國際收支對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沖擊[J];財經問題研究;2005年09期
2 王曄;試論我國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xié)調配合[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0年05期
3 賀學會,姜建強;匯率制度、流動性不足與貨幣危機[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年04期
4 何澤榮,何軍;評克魯格曼的“永恒的三角形”[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06期
5 周肇光,戴玲;積極財政政策不等于投資無限擴張[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年03期
6 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營業(yè)部課題組;消費市場與商業(yè)銀行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J];城市金融論壇;2000年02期
7 李成;姜柳;;從匯率制度視角看我國商業(yè)銀行的流動性過剩[J];金融論壇;2006年09期
8 龐德良,張建政;中、日、韓金融合作與東北亞區(qū)域經濟發(fā)展[J];東北亞論壇;2002年04期
9 徐恒磊,尹翔碩;論應對金融危機的反金融自由化政策[J];當代財經;2004年07期
10 姜焰;中國資本外逃現象透析[J];當代經濟研究;200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魏翔;;引入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性的中國新增長模型[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學敏;中國價格管理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朝陽;收入再分配與調控消費需求[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杜金沛;高新技術經濟發(fā)展:技術、制度與資本的耦合[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4 徐曉松;論公司資本監(jiān)管[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陳波;利益變更論——中國經濟利益關系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陳端計;我國市場經濟中的供給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7 成向陽;論金融衍生工具的國際監(jiān)管[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劉東升;論服務產品市場價值和國際價值的決定[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9 熊國兵;銀行業(yè)危機——從金融泡沫視角的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04年
10 秦鳳鳴;金融全球化與銀行業(yè)重構[D];廈門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冰;港臺經濟體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較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1年
2 李猛飛;當前中國經濟周期階段與積極財政政策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3 陳瓏;美國存款保險改革——一個道德風險的視角[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4 時致衡;試論我國金融安全網的構筑及功能發(fā)揮[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董民;論信息不對稱與我國證券市場監(jiān)框架的調整[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6 羅瀅;通貨緊縮:中國現狀的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李智軍;問題金融機構救助及市場退出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8 李哲;我國政府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發(fā)展的政策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9 龍游宇;論區(qū)域公共品的適度提供[D];湘潭大學;2002年
10 蒲艷萍;中國通貨緊縮的形成機理與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理論基礎、實踐效果及經濟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4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36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