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貨幣論文 >

基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平衡視角的早期金融危機預警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9-23 09:42
【摘要】:整個現(xiàn)代經濟的發(fā)展歷史似乎就是一部金融危機史,從1825年英國的經濟危機到如今的歐債危機,近200年的金融危機史詳盡的向我們展示了金融危機的對社會經濟的強大破壞力。鑒于金融危機的強大破壞力,各國對如何避免金融危機爆發(fā)、金融危機預警研究從未停止。然而,歷史的悲劇仍在無情的繼續(xù),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多次陷入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恐慌。金融危機早期預警系統(tǒng)(Early Warning System,簡稱EWS)的構建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就已經成為許多專家和學者討論的焦點,隨后基于不同方法構造的各種金融危機預警系統(tǒng)也陸續(xù)問世。但是就目前眾多早期預警系統(tǒng)的運行來看,預警效果不甚理想。即使是被世界公認預警效果良好的KLR信號分析法也在次貸危機的爆發(fā)中也遭受了巨大的諷刺。同時,預警指標選擇過多帶來的數據搜集困難的問題也一直無法解決。對我國而言,經濟環(huán)境已經具有危機爆發(fā)之前的一些普遍特征,例如持續(xù)較高的通貨膨脹。并且初步研究也發(fā)現(xiàn),走向市場經濟的國家通常至少有一次比較大的金融危機,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國在國際化和市場化進程中也面臨著防范金融危機的現(xiàn)實問題和挑戰(zhàn)。雖然我國歷史上并沒有發(fā)生過較為嚴重的金融危機,但是過去沒有發(fā)生并不意味著未來沒有發(fā)生危機的可能。針對我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不少學者甚至預言,未來10年中國發(fā)生金融危機的概率為100%。但是預言僅僅是預言,缺乏有力的證據。到底金融危機離中國有多遠,還需要有嚴謹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從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不平衡的視角切入,首先通過對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進行概念界定,并闡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其次從“不平衡”的概念出發(fā),說明了不平衡與金融危機的關系;進而從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不平衡兩個角度對五次典型金融危機的危機爆發(fā)前的經濟環(huán)境進行了分析得到配對的指標;最后運用配對指標進行了實證研究,從中找出了最能反映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不平衡點的一對指標,并設定閾值建立了信號分析模型。最終對我國在近期內是否會發(fā)生危機進行了判斷。 從研究內容上,主要有以下幾個創(chuàng)新:第一、從生產要素的角度說明了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產生的原因以及不平衡視角下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原因;第二、在指標的選擇上,本文緊扣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不平衡這個視角,從這兩個角度分析了典型金融危機的不平衡表征,最終確定了可供選擇的實證指標。第三、運用實證分析證實了這些不平衡表征具有統(tǒng)計特性,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信號分析法構建了RV—U指標用于預警,相對于原有的預警研究,本文用更少的指標預測了危機的發(fā)生。但我們依舊不能脫離俗套,依舊像眾多以往的研究一樣,從歷史事件分析的角度與選擇了預警的指標。并且,由于筆者能力不足和數據收集上的缺陷,全文也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受到數據的局限,本文并不能更加細致的從某個生產部門的角度去展現(xiàn)不平衡,只能使用宏觀指標;第二、基于典型事件選擇的配對指標未免有些狹隘;第三、僅認為高于預警閾值為發(fā)出預警信號,但對過多的低于閾值的情況沒有進行說明。 全文共分為七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為緒論。本部分明確了本文的選題背景、研究價值,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對研究方法及內容進行了簡單的說明。 第二部分為文獻回顧與述評。本部分首先對國內外金融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和預警模型的發(fā)展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并對各類危機常用的指標進行了總結,最后對國內外研究進行了一個簡要的評價,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處,為后面金融危機預警指標選擇和模型建立打下基礎。 第三部分為不平衡與金融危機。這部分是本文的理論核心。首先對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概念進行了界定。然后從危機爆發(fā)誘因分析角度引出不平衡才是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并從西方經濟學均衡角度定義了不平衡,并從理論角度和事實研究角度總結了經濟失衡產生的原因以及提出了本文的一個重要假說。 第四部分是典型事件與指標選擇。本部分分別從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角度對歷史上典型的5次金融危機進行了剖析。得出了配對的不平衡指標,為實證的指標選擇打下了基礎。 第五部分為實證與檢驗。我們以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30次金融危機為樣本進行了分析。首先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及秩和檢驗選擇了一對最能代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不平衡的指標。構建RV-U指標的比較值和閾值,通過兩者的比較判斷預警信號,從而判斷危機是否發(fā)生。最后對美國次貸危機進行樣本外檢驗 第六部分為對我國爆發(fā)金融危機可能性的判斷。這部分從產業(yè)結構不平衡與金融結構不平衡兩個角度羅列了我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關鍵點,從而判斷我國不存在一個顯著的不平衡點,不會爆發(fā)金融危機。另外,也從實證證明了我國在近期不會發(fā)生金融危機。 第七部分為結語。對本文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得到了本文金融危機預警指標研究的主要結論,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最后對本文存在的不足進行了說明。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224;F831.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念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制度根源以及對我國的反思[J];西南金融;2009年04期

2 黃瑞玲;黃忠平;;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危機溢出和跨國傳導[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楊兆廷;王元;;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以美國金融危機為例[J];河北金融;2009年04期

4 陳立立;;關于金融危機的思考[J];才智;2009年23期

5 毛克貞;王超;;金融危機過后的反思——產業(yè)結構調整與發(fā)展實體經濟[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10期

6 溫暢;陳國平;;長三角實體經濟后危機時代發(fā)展研究——立足于江蘇常州的分析[J];中國商貿;2010年23期

7 何亮;;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來由和發(fā)展趨勢研究[J];經濟經緯;2009年02期

8 胡亞鶴;;金融危機下的日本經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2期

9 李樺;;美國金融危機成因探析[J];特區(qū)經濟;2009年05期

10 丁志猛;李蓉;潘明;宗妍;李春;;金融危機背景下南昌市實體經濟運行狀況調查[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辛程;;美國引發(fā)的世界性金融危機說明了什么?[A];忘年交書簡二集[C];2010年

2 吳勤學;王曉芳;;美國金融危機成因的經濟學分析[A];生產力理論創(chuàng)新與社會實踐--中國生產力學會第15屆年會暨世界生產力科學院(中國籍)院士研討會文集[C];2010年

3 馬秀貞;;青島國有企業(yè)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做法與啟示[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4 管曉華;;淺談海事機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zhàn)[A];第六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江蘇省航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張岐山;;淺談金融危機對碳酸鎂市場的影響[A];中國無機鹽工業(yè)協(xié)會鈣鎂鹽分會鎂鹽生產與發(fā)展研討會專題報告匯編[C];2008年

6 謝石生;;金融危機下廣州海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對策研究[A];2009中國海洋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張杰;;經濟高速增長下的流動性過剩與金融危機[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8 畢研勤;;我國制造業(yè)應對金融危機策略[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9 孫濤;;應對金融危機應進一步加快城鄉(xiāng)社會保障體系建設[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9年

10 田辰山;;金融危機與文化問題[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慕尼黑記者 吳筠;關鍵詞:蕭條 裁員 失業(yè) 悲觀[N];文匯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曹婧逸;金融危機再次證明實體經濟重要性[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3 宋潔云 馮俊揚;阿根遷經濟仍未拆除“危機炸彈”[N];中國信息報;2008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楊圣明;金融危機暴露出實體經濟的軟肋[N];人民日報;2009年

5 楊圣明;金融危機暴露實體經濟軟肋[N];中國改革報;2009年

6 路艷輝邋張小軍;中國企業(yè)出現(xiàn)倒閉第一案[N];市場報;2008年

7 伍靜妍;韌與力:“2008中國最佳商業(yè)領袖獎”揭曉[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8 魏杰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保就業(yè)應該是第一位任務[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10年

9 羅錚 呂德勝 譚金 李東航 (本報記者 羅錚 呂德勝 李東航);救市四問[N];解放軍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索佩敏;美國運通盯上差旅管理商機[N];上海證券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洋;虛擬經濟視角下金融危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斌彬;信用擴張、資產價格泡沫與金融危機的關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3 孫穎;金融危機政府救助:理論與實踐[D];遼寧大學;2010年

4 楊公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機應對策略及效果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解鳳敏;經濟全球化下中國金融危機壓力預警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6 李卓琳;金融危機與銀行流動性創(chuàng)造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王維紅;國際貿易網絡中金融危機跨國傳播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8 吳奇志;經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龔穎安;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王建紅;金融危機的信用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建興;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和對中國經濟的啟示[D];吉林大學;2010年

2 宋揚;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3 張東;我國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財政政策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0年

4 許海燕;日美經濟泡沫現(xiàn)象成因比較分析[D];河北大學;2010年

5 曲斌艷;房地產泡沫與金融危機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6 劉宏;中國虛擬資本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周麗盛;金融危機下的產業(yè)救助政策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8 吳俊宏;上世紀末兩次金融危機的比較分析及給予我國的啟示[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9 溫俞超;金融危機時期的貨幣政策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孫小津;金融危機收入分配效應的國際比較[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25402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5402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b2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