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衍生品場內(nèi)清算化趨勢對我國交易所的啟示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the-counter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and the two reasons why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move towards on-the-counter liquidation: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government regulators are aware of the necessity of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supervision;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on-the-counter liquidation,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also have their own demand for on-the-counter liquidation. Exchan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important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fully aware of the scale and speed of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into off-the-counter liquidation, and realize that the change will mak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over-the-counter and over-the-counter transactions more blurred. Actively adapt to this change to reduce the risks faced in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trading;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hange for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engage in derivatives trading.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上海期貨交易所;
【分類號】:F83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紅;霍天翔;馮宗憲;;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的發(fā)展探析[J];上海金融;2006年08期
2 姜洋 ,陳晗 ,祁國中;歐洲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崛起與啟示[J];中國金融;2003年03期
3 巴曙松;;金融衍生品市場監(jiān)管需遵循三原則[J];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2007年05期
4 ;刍;;加強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政府監(jiān)管[J];黨政干部論壇;2006年03期
5 趙玲華;;愿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茁壯成長[J];中國外匯;2006年06期
6 唐波;;交易所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自律監(jiān)管——兼評新修訂的證券法相關規(guī)定[J];法學;2005年12期
7 田超,隋立祖;金融衍生品創(chuàng)新的內(nèi)涵和產(chǎn)出函數(shù)模型[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05年02期
8 王東升;陳軍琪;段建華;陸崗;;中國金融衍生品大會(2006)剪影[J];中國金融家;2006年11期
9 袁小文;;金融衍生品與國家戰(zhàn)略[J];中國外匯;2006年05期
10 周燕明;論我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jiān)管制度[J];浙江金融;199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永貴;白潔;黃仁輝;韓月娥;;基于案例推理的金融衍生品風險評價的研究[A];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高陽;羅新星;陳曉紅;;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A];企業(yè)發(fā)展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1992年
3 朱昱;;自發(fā)交易所的發(fā)展演變[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西南財經(jīng)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陳野華;;對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市場退出制度的思考[A];中國風險投資與資本市場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高紀利;;期貨交易糾紛中的兩個法律問題[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6 吳傳;張靜;;“兩證合一”并行辦理系統(tǒng)的構(gòu)建[A];2006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戴衛(wèi)清;;我國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失效的成因與對策[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三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8 戴衛(wèi)清;;我國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失效的成因與對策[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立華;;鋁行業(yè)及其衍生品市場的互動發(fā)展[A];2004中國國際鋁業(yè)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楊大楷;;企業(yè)債券利率環(huán)境的實證分析[A];投資經(jīng)濟專業(y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英國石油(休斯敦)定量金融中心主任 呂自敏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應用數(shù)學博士及計算機科學碩士 休斯敦大學金融MBA 英國BP高級能源金融工程師 楊曉卓;尋找金融衍生品合適藥方[N];中國石化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黃金滔;宋麗萍:應優(yōu)先發(fā)展場內(nèi)衍生品市場[N];上海證券報;2008年
3 張建龍;中國還要發(fā)展金融衍生品嗎[N];中國證券報;2008年
4 張 雁;需要更多的金融衍生品[N];證券日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花馨;中國衍生品市場監(jiān)管比美國“領先一步”?[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6 肖 雷;國債期貨和股指期貨可以擇機推出[N];證券日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侯雪蓮;中國要善用金融衍生品[N];中國經(jīng)營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張佳祥;金融衍生品起步在即[N];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9 記者 丁笠;不能因次貸危機而不發(fā)展國內(nèi)金融衍生品[N];期貨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王凱;我們不應喪失金融衍生品定價權(quán)[N];中國會計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石;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與中國期貨市場實踐[D];吉林大學;2006年
2 吳卓;我國證券交易所法律形態(tài)和治理結(jié)構(gòu)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蔣澤云;中國國債市場效率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馮光華;中國債券市場發(fā)展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5 張建剛;中國期貨市場品種創(chuàng)新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6 楊宏;中國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監(jiān)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章飆;中國股票指數(shù)期貨:標的指數(shù)與合約設計[D];廈門大學;2001年
8 王志華;中國近代證券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戰(zhàn)松;制度與效率[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10 趙明勛;中國企業(yè)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喻開志;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投資[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2 康立堯;中國工商銀行金融衍生產(chǎn)品的結(jié)構(gòu)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高崢;中國國債期貨風險控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陳焱;天津期貨市場中的投資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5 蘆曉銘;交易所證券上市監(jiān)管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6 萬金波;美國場外證券市場法律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廈門大學;2006年
7 董儀;網(wǎng)絡經(jīng)濟時代交易所功能的轉(zhuǎn)變[D];上海海運學院;2001年
8 黃莉玲;基于風險案例的衍生品市場風險管理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丁曉中;“信交風潮”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10 邵玲;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91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49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