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政府行為與美國金融危機
[Abstract]: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misbehavior of government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and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mbalance in economic structure has provided a hotbed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misbehavior of the government interferes with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excessively: the excessively loose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fair value" improve the bank's lending ability and incentive; The relaxation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provides space for financial innovation, while government housing policy provides direction for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policies led to the formation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subprime mortgage securitization mechanism, and the tight monetary policy directly triggered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tha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of economic structure, improve the long-term and stability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
【分類號】:F831.5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傅淑瓊;;《1997年納稅人救助法》:美國大學生資助政策的重大轉變[J];復旦教育論壇;2006年06期
2 苗迎春;布什政府的對外貿易政策評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5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述明;論政府間財政關系[D];武漢大學;2005年
2 楊國慶;從亞洲金融危機看美國金融霸權[D];復旦大學;2007年
3 臧慧萍;美國金融監(jiān)管制度的歷史演進[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付淑瓊;美國90年代大學生經濟資助政策內容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燕妮;信息時代美國傳統(tǒng)電話業(yè)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程輝;里根與克林頓政府財政政策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文君;高科技作用下的城市轉型:二戰(zhàn)后的西雅圖[D];廈門大學;2007年
5 王磊;美國貿易保護措施的政治經濟分析[D];北京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立堅;彭述濤;;從“次級債風波”看現(xiàn)代金融風險的本質[J];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兆興;關于八十年代西方經濟的幾個問題[J];世界經濟;1980年03期
2 易夢虹;形成中的“歐洲貨幣聯(lián)盟”及其前景[J];世界經濟;1980年08期
3 任映國;論能源問題對歐洲共同體貨幣金融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1年06期
4 儲玉坤;當前美國經濟的發(fā)展趨勢——試測1981年開始的“經濟衰退”何時結束[J];社會科學;1982年05期
5 陳文珍;;八十年代初期的國際金融形勢[J];中國金融;1982年20期
6 栗思提,胥學明;美國可能爆發(fā)一次嚴重的貨幣金融危機[J];世界經濟;1983年03期
7 柳衛(wèi)玉;日本銀行家談日本的金融政策和國際金融形勢[J];世界經濟研究;1983年01期
8 甘當善;怎樣看當前的美國經濟危機[J];世界經濟文匯;1983年01期
9 方向南;;考察香港外商銀行職工培訓工作散記[J];南方金融;1983年05期
10 蔡聲寧;;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哈里·麥克道夫來華講學[J];馬克思主義研究;198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靜;;對金融機構違法經營的治理對策[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2 韓麗;;從金融危機中提高認識還商業(yè)銀行經營自主權[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3 席酉民;吳淑琨;;公司治理和管理的系統(tǒng)化思考[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5卷[C];1999年
4 顧基發(fā);;序言[A];系統(tǒng)工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5 高飛;顧基發(fā);;以物理-事理-人理系統(tǒng)觀點看東南亞金融危機及其對中國的機遇與挑戰(zhàn)[A];系統(tǒng)工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胥莉;;可資借鑒的新加坡宏觀經濟管理政策[A];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全國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9年
7 王克忠;;地產市場運行規(guī)范探討[A];'94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8 孫良;潘德惠;;金融衍生證券的定價模型[A];1998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9 莊巖;;我國石化工業(yè)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幾點思考和建議[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10 張學煉;;經絡整脊療法[A];國際傳統(tǒng)醫(yī)藥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厲以寧;國內是否發(fā)生金融危機[N];北京科技報;2000年
2 厲以寧;站在世紀之交門檻看當前中國經濟熱點問題[N];北京日報;2000年
3 黎能清;韓國經濟死去活來[N];中國財經報;2000年
4 王松奇;WTO考驗中國“金融脆弱性”[N];中國財經報;2000年
5 李長久 韓鋒;東南亞經濟:第二次危機會來臨嗎?[N];中國財經報;2000年
6 周小兵;東盟經濟前景如何[N];中國財經報;2000年
7 記者 由淑敏;中國造船乍暖還寒[N];中國船舶報;2000年
8 文中;改善外資軟環(huán)境同樣重要[N];中國工商報;2000年
9 ;歐洲企業(yè)——慎對大型投資[N];中國化工報;2000年
10 徐滇慶;前車之鑒[N];財經時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倪克勤;國際金融風險與國際金融危機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2 潘曉文;發(fā)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論分析與實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劉輝煌;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論綱[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程翼;對沖基金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尚理慧;金融投資工具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蘇同華;銀行危機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陳江生;國際金融危機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林晶;國際資本流動與拉美經濟穩(wěn)定[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章和杰;中國金融制度的風險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10 陳洪波;融資結構與財務(金融)危機[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祖學;經濟運行機制轉軌對中國工業(yè)結構變動的效應研究[D];東南大學;1990年
2 李大夫;國際投機資本[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3 苗露;東亞金融危機問題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0年
4 姜國峰;金融風險管理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0年
5 楊克佳;我國商業(y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0年
6 柳川;九十年代金融危機及帶給我國的啟示[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0年
7 鐘蔚;論IMF與東亞受援國家主權之關系[D];暨南大學;2000年
8 謝芳;亞洲金融危機與金融自由化的機制和次序[D];暨南大學;2000年
9 陳紅;《案例》:亞洲金融危機——金融風險及其防范[D];暨南大學;2000年
10 謝彬;國內保險業(yè)風險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3449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344987.html